父母的“幽默”是一種難得的智慧,孩子更容易形成積極的心理

工作閒暇翻看今日頭條,發現一段非常有趣的母子對話:

媽媽:“西西今天第一天去幼兒園,老師表揚你了嗎?”
西西:“表揚了!”
媽媽:“表揚啥了?”充滿好奇和期待。
西西思考後回答:“老師說我話真多!”
媽媽:“呃……真好,以後這個優點咱收斂一點兒,別太張揚了。”

西西媽媽是一位很棒的中學老師,學生很喜歡她,看來作為媽媽,她也很棒。

父母的“幽默”是一種難得的智慧,孩子更容易形成積極的心理

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要耗費父母難以計數的時間和精力。引導孩子懂事明理,順利完成社會化進程,認真讀書,成為身心健康,個性均衡的人,是個浩大工程。

為了確保“工程質量”,父母要掌握一些“法寶”,其中有一個非常好用的,就是“幽默感”。

父母的“幽默”是一種難得的智慧,孩子更容易形成積極的心理

父母的“幽默感”是一種難得的智慧

有“幽默感”的父母,在教育和引導孩子的時候,是以“低”的方式,讓孩子做得到或者見得到“高”,其實充滿了智慧。

西西媽媽的幽默,建立在尊重孩子個性特點和認知水平的基礎之上。一個三歲多的孩子,對於“表揚”的理解,必然和成年人不同,把老師的批評當作表揚,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西西媽媽沒有立即揭露真相,而是順著孩子的理解,給出與眾不同的建議,這樣做更容易實現改變孩子“亂講話”這個不良習慣的教育目標。既引導了孩子,又保護了孩子的積極感受,實屬難得。

初入幼兒園或者小學的孩子,甚至是中學生,在進入新環境的最初階段,“積極感受”的保護是最重要的目標。可惜很多家長”不明就裡,非要即刻“明辨是非”,本末倒置。

父母的“幽默”是一種難得的智慧,孩子更容易形成積極的心理

“幽默教育”也是一種“溫和的堅持”

“幽默感”是一種以親切、放鬆、有趣為基調的特殊的情緒表現。

小孩子沒有不犯錯的,真正做到不犯錯的孩子,潛在問題更多。所以父母不要怕孩子犯錯,犯錯是成長的機會。

孩子犯了錯誤,勢必要指出甚至批評懲罰,這個環節,如果準確用到“幽默感”,孩子會更容易接受意見和真正改變。

越是低齡、敏感、膽小的孩子,越容易被父母的嚴肅和嚴厲嚇到,為了讓大人趕緊消氣,不要看到那張難看的臉,他們很可能會不加任何思考承認錯誤,承諾改正,可是後效欠佳甚至沒有。

父母的“幽默”是一種難得的智慧,孩子更容易形成積極的心理

而對於那些個性很強,機靈聰敏的孩子,簡單直接的教育更難收到效果,幽默的教育方式就更加重要。

我一個朋友的女兒,古靈精怪,剛剛上小學。她媽媽聽說她在學校被老師批評了,想知道是什麼問題,但是孩子心情不好,拒絕說出實情。媽媽問是否可以用一塊小蛋糕交換她的“秘密”,她同意了,跟媽媽說了自己在學校的淘氣行為,以及老師的批評。
媽媽給她一些建議,吃了小蛋糕的悅悅心情好了很多,答應媽媽以後會改正。

媽媽將孩子被批評的事情命名為“秘密”,以逗趣的方式讓她願意陳述問題,既掌握了全面的信息,又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安全放鬆的狀態,來自於媽媽的幽默和親切,這是孩子真正聽得進去話,理解錯在哪裡,以及真正改變的前提條件。和孩子打交道,“耐心”和“機智”是必備的“武器”,這兩個“武器”加在一起,其實就是父母的“幽默感”了。

父母的“幽默”是一種難得的智慧,孩子更容易形成積極的心理

“幽默”要考慮孩子的理解能力

有些愛開玩笑的父母口無遮攔,時不時會把孩子當作取笑、找樂兒的對象,這個可不是“幽默感”。

一個具有幽默感的人,的確具備超強的挖掘“笑料”的能力,比較愛開玩笑,交流雙方心領神會之餘,獲得輕鬆愉快的氛圍,會增進好感,拉近距離。

父母的“幽默”是一種難得的智慧,孩子更容易形成積極的心理

但是孩子的內心世界相對簡單,更關注的是文字表面的含義,對於非言語信號的識別能力也比較有限,如果大人“打趣兒”的措辭和方法不恰當,不但收不到幽默的效果,還可能把孩子逗哭,嚇壞,甚至留下陰影,影響孩子的成長。

比如有的父母經常拿孩子的一些身體特徵和行為習慣開玩笑,雖然父母內心很喜愛孩子,但是孩子接受到的信息是父母的否定甚至厭惡。

有的父母把孩子逗哭了,反而會責怪孩子“不識逗”,一點兒幽默感都沒有,其實沒有幽默感的,正是父母自己。

父母的“幽默”是一種難得的智慧,孩子更容易形成積極的心理

幽默不是“譏諷教育”,是積極關注

“你還真能幹啊,五個字錯了四個,這叫‘一飛沖天’嗎?”
“你們班沒有轉學生嗎?那樣你進步的空間就更大了。”
“你怕老師表揚你,你就會驕傲是嗎?所以你才故意讓老師批評你,對不對?”
“總被請家長,你覺得你們老師是喜歡你還是喜歡我啊?”

父母說這種風格的話,貌似風趣調侃,其實語義比直接批評孩子還要強烈。這不是“幽默感”,而是“諷刺挖苦”,是很多父母經常採用的教育方法。

年齡小、理解力低的孩子,發現字面意思和父母的情緒狀態不一致,會感到很慌亂無措。聽得懂“弦外之音”的孩子,會很氣憤甚至惱怒,譏諷只能激發逆反、抵抗,很難收到教育效果。

父母的“幽默”是一種難得的智慧,孩子更容易形成積極的心理

幽默是建立在對孩子的理解和接納基礎之上的,而諷刺則是不滿和否定,二者截然不同。

很多人都認為表揚是對孩子的認可與接納,但是批評針對的應該是需要否定和排斥的表現,這是一個誤區。無論孩子做得好與不好,對錯與否,首先是理解他當時的感受,找到合理的角度予以積極關注,然後再分析問題的原因以及解決的方法。

真正有效的批評也要建立在理解和接納的基礎之上:犯錯本身是正常的,但是要分析原因,不要重蹈覆轍。

父母的“幽默”是一種難得的智慧,孩子更容易形成積極的心理

父母幽默,孩子更容易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

“幽默感”本身就是一種適應環境的特質或能力,即面對不斷變化的外界,能夠進行樂觀、積極的理解和定義,有效緩解情緒壓力,轉化不合理的認知和想法,積極地面對環境的變化。

心理學家發現,在一個人的情緒調節過程中,“幽默感”發揮著巨大作用,在周圍環境發生變化,甚至出現重重阻礙的過程中,可以明顯提升個體的承受力和調節力,對維持心理健康水平起著關鍵作用。

父母的“幽默”是一種難得的智慧,孩子更容易形成積極的心理

父母的“幽默感”,是積極客觀的生活態度,對孩子個性結構的均衡發展起到顯著的促進作用。輕鬆愉快的家庭氣氛,會使孩子安全感充足,經常體驗到快樂,習慣以積極的視角來看待周圍的人或事物,有利於其幽默感的形成,也更樂觀堅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