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縣一中竟然與1938年黃河決口有關

睢縣一中竟然與1938年黃河決口有關

目前的睢中是由扶溝聯中、豫東中學、睢縣縣立初中和私立禮義中學合併而成,以扶溝聯中為主體,以及具有紅色基因的豫東中學,後來發展為豫皖蘇邊區第一中學、河南省立睢縣中學(建國初河南七所重點中學之一),為睢縣及周邊培養了無數人才。睢中具有光輝的歷史,其誕生之初就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緊結合在一起。

睢縣一中竟然與1938年黃河決口有關


黃河的咆哮——民族危難

睢縣一中竟然與1938年黃河決口有關

1938年,日軍在徐州會戰後,企圖攻佔豫東,進攻中原。國民黨在蘭封會戰失敗後,選擇以水代兵的策略,阻止日軍的進攻。國民黨因指揮不當,不顧豫東數縣人民的死活,採取花園口決口策略。1938年6月9日,花園口被挖決口,造成豫東、皖北、蘇北89萬人死亡,1000多萬人受災。雖暫時遲滯了日軍的進攻,為國民黨當局轉移贏得了時間,但對黃泛區人民造成巨大的傷害。黃河在咆哮,民族在吶喊。

睢縣一中竟然與1938年黃河決口有關

黃泛區逃難人群


敵後的辦學——育才報國

  • 扶溝聯中
睢縣一中竟然與1938年黃河決口有關

睢縣一中竟然與1938年黃河決口有關

80年前,1939年冬,為解決黃河以東(水東)淪陷區的學生求學問題,河南第七行政區聯立中學誕生於黃河驚濤之中。當時河南分為十三個行政區,在淪陷區豫北三區、四區及十三區,豫東七區建有五所游擊區聯立中學,目前傳承至今的可能只有扶溝聯中一所。這個誕生於黃河驚濤,民族危難之際的學校 ,更顯其意義重大。

睢縣一中竟然與1938年黃河決口有關

睢縣一中竟然與1938年黃河決口有關

解放前,睢中主體遷徙地圖

1940年4月4日,扶溝聯中進行首次招生考試,不久開課。1944年,日軍進攻扶溝,當年暑假後,學校遷至項城水寨袁張營村(袁世凱出生地),改為水寨聯中,又稱河南第三臨時中學。1945年9月,水寨聯中遷至睢縣,改為河南省立睢縣中學。

  • 豫東中學
睢縣一中竟然與1938年黃河決口有關

睢縣一中竟然與1938年黃河決口有關

1938年後,共產黨亦重視對水東地區的經營,創建了水東(睢杞太)抗日根據地。在水東誕生了兩所新四軍隨軍學校,一所是豫東中學另一所是1938年11月26日在杞縣傅集伊東花園成立新四軍遊擊支隊隨營學校,建國後發展為南京陸軍指揮學院。1941年8月初,睢杞太(水東)獨立團豫東抗日中學成立,校址設在太康縣聚臺崗村“南臺”上,學制半年一期,畢業後分配到黨、政、軍後勤、醫院等基層單位。1942年,河南大饑荒,這被馮小剛拍成了電影《一九四二》,睢杞太地區發生了歷史上空前的災荒,學校暫時停辦。

睢縣一中竟然與1938年黃河決口有關

睢縣一中竟然與1938年黃河決口有關

豫東中學覆校舊址

1944年夏,上級決定恢復豫東中學,校址設在太康縣北武旗村(今位於杞縣板木鄉)。1944年7月1日,豫東中學舉行開學典禮。解放戰爭期間,曾隨軍輾轉於魯、豫邊區30多個縣,走遍了開封、商丘、周口及菏澤、聊城、德州等下轄縣。豫東中學覆校四年四個月中,大部分在遷徙中度過,培養了許多人才。1948年,在睢縣後臺鄉閆莊村與豫皖蘇第一中學(睢中前身)合併。2001年,史培初編有《豫東中學校志》。


小結

黃河在咆哮,民族在吶喊,扶溝聯中和豫東中學都誕生於黃河驚濤、抗日烽火之中,抗日救國、育才報國是辦學之初衷,睢中身上具有黃河和多難興邦的基因,應該被更多人所瞭解,不能忘卻的紀念。


往期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