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李寧,價格翻倍,只因“中國”二字

相信大家都聽過李寧的廣告語:一切皆有可能。

中國李寧,價格翻倍,只因“中國”二字

李寧是一家國產一線運動產品生產公司,雖然前幾年李寧由於定位失誤,被安踏取代,失去了國產一哥的位置,但是李寧在國人心中的地位還是不言而喻的。說起李寧大家都還感覺是中國最牛的運動品牌。

在許多人眼裡,國產就是便宜的象徵。但是曾幾何時,當我們再次關注李寧時,許多產品已經成為潮牌,設計也已經脫離了人們對國產固有的山寨印象。可以說是真正的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中國李寧,價格翻倍,只因“中國”二字

2008年由於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讓李寧大獲成功,李寧當年的營業收入接近一百億,利潤也超過了排名第二的安踏和排名第三的特步總和,但是同時李寧也看到了自己和耐克阿迪之間的差距,決心改革,十年時間超越阿迪達斯成了李寧的口號。

2009年李寧宣佈全面轉型,把主要放在十二歲到十八歲的客戶中間,應為根據市場調查,李寧發現,中國市場運動產品最主要的消費者年齡集中在12歲到18歲,所以這個人群才是最應當有限開發的群體,這時李寧也改變了自己的宣傳語,從一切皆有可能變成讓改變發成,而且讓改變發生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以英語的形式出現的,這也意味著李寧徹底拋棄了60後和70後這兩大粉絲群體。

中國李寧,價格翻倍,只因“中國”二字

與此同時,李寧公司的創始人李寧也退出公司管理,把公司交給職業經理人團隊。

2010年,李寧迎來了轉型後的第一年,適得其反的是,李寧的營收並沒有因為轉型而增加,反而減少,雖然新開的店不斷增多,但是銷量卻日漸慘淡,許多門店開店幾個月又就關門了,雖然產品設計請來了國際大師,但是絲毫不能掩飾李寧的頹勢!

2011年,李寧以1億美元的天價,簽下熱火隊的超級球星:韋德。同時以20億元,獲得了CBA五年的贊助權,動作之大可以說的上震驚了整個運動品牌圈,在此之前,韋德和美國喬丹的合同只有每年230萬美元,李寧每年1000萬美元的代言合同可以說整整比原先的高出四倍有餘,當時在很多品牌看來李寧簡直是人傻錢多!

韋德巨大的影響力的確給了李寧許多的變化,同時CBA裝備李寧獨家的贊助也進一步提升了李寧的品牌影響力,但是銷量依然在下滑。

2012年度,李寧虧損3億元,2013年度,李寧的虧損進一步擴大,達到16億元。

這個時候大家都在懷疑李寧的改革,李寧自己也發現了問題,自己並沒有贏得九零後的追捧,九零後高端依然選擇阿迪達斯和耐克,而底端大家都選擇安踏,而與此同時,安踏營收和利潤全面超過李寧,反坐國內第一大運動品牌,而且安踏還在快速的增長,且兩者的差距還在不斷地拉大。

2014年,李寧再度虧損,這次達到了24億元,身為創始人的李寧先生這次再也坐不住,他與2014年底選擇了迴歸,正式接任李寧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中國李寧,價格翻倍,只因“中國”二字

李寧先生也認識到了李寧公司的問題,李寧先生上臺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傳語的迴歸,把讓改變發生的口號再次改成一切皆有可能。

同時,李寧先生進一步迴歸用戶,把舒適性和美觀兼顧作為公司以後產品的發展方向,改變了公司原先產品只注重美觀,而忽視了舒適性。雖然看起來非常漂亮,但是腳感並不舒服。挽回失去的60後和70後用戶,同時在吸引90後用戶。讓大家感覺國產也可以潮起來。

李寧還砍掉公司多餘的非主業,賣掉了紅雙喜等子品牌,給公司瘦身,集中力量發展主業。

三招齊發,李寧於2015年度終於實現了盈利,雖然盈利只有區區的兩億,但是對於連續四五年虧損的李寧來說已經是相當難得了。

與此同時,李寧推出了更多的潮款產品。如籃球文化鞋這個概念也是李寧在這個時間提出的,悟道系列,音速系列,超輕系列,馭帥系列進一步受到了消費者的喜歡,李寧為韋德設計的高端簽名籃球鞋更可以說是一鞋難求,在店鋪更出現了排隊抽號的情況,慢慢的李寧人氣也在不斷增高。

中國李寧,價格翻倍,只因“中國”二字

與此同時,李寧完成了和CBA以及韋德的續約。韋德更是得到了李寧的終身合同,這是即邁克爾,喬丹和耐克,貝克漢姆和阿迪達斯,勒布朗,詹姆斯和耐克之後的第四份終身合同。

2018年,李寧亮相紐約時裝週,以超前的設計,復古的風格,大受潮流一代的追捧,一件標有中國李寧的衛衣雖然高達499元的售價,但是依然被搶購一空。

這時的李寧已經形成了自己真正的品牌文化,銷量也在不斷的提升,而背後是營業額和淨利潤的爆炸式增長,李寧徹底擺脫了轉型所帶來的危機,重新站到了一線。

2018年以來李寧不斷髮布爆款新品,國產運動品牌一哥的位置相信也不會很遠了。

總結:品牌的成功需要不斷地積澱,非一朝一夕之功。李寧的發展告訴我們,不管什麼公司,以客戶為導向,堅定不移的做最好的產品,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