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故問|華為終端操作系統為什麼取名“鴻蒙”?

明知故問|華為終端操作系統為什麼取名“鴻蒙”?

自從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後,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華為開始抖擻出自家武器庫,拿出一件又一件刷新大眾認知的反擊武器。

從8萬研發人才,到5G整體戰略,再到“備胎一夜轉正”的海思芯片,每一次華為的反擊,都令人振奮,而最近一段時間,華為亮出的武器是“鴻蒙”。

2019年上半年,安卓將停止服務華為手機的消息不絕於縷,就在人們擔心華為海外市場消費者業務行將夭折之時,華為“鴻蒙”應聲而出,迅速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焦點。

7月底,華為推出首款智慧屏,搭載“鴻蒙”操作系統,讓人們的期待終於落地,而在8月9日,“華為開發者大會2019”上“鴻蒙OS”正式亮相,橫跨大屏、手機、PC、音響等多樣設備的開放性,讓“鴻蒙”的想象空間變得更加宏大。

就在近日,Wi-Fi聯盟認證官網顯示,華為新款智慧屏產品已通過Wi-Fi聯盟認證,系統仍是“鴻蒙”。升級版的“鴻蒙”到底還會有哪些驚豔功能,引發不少業內人士猜想。

不過,前瞻經濟學人APP“明知故問”欄目今天不討論新款智慧屏上的“鴻蒙”會有哪些新操作,也不去預測“鴻蒙”何時應用到手機端,進而正式挑戰安卓,而是去解決一個最引人遐想,也更加輕鬆的問題:華為為何將終端操作系統取名為“鴻蒙”?

明知故问|华为终端操作系统为什么取名“鸿蒙”?

華為徐直軍:本來沒想好叫“鴻蒙”

根據前瞻經濟學人APP的多方考據,基本可以確定,“鴻蒙”作為終端操作系統名,其實並非華為本意。

TechWeb在10月23日引用了微博網友@鵬鵬君駕到的一段關於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華為媒體見面會上的視頻,視頻中徐直軍坦言,“鴻蒙”本來並不是操作系統的名字,被媒體誤傳之後,乾脆將錯就錯。

徐直軍表示,“鴻蒙”本來只是華為內部一個內核的名字,也在市場監管總局註冊,後來因為媒體的報道加聯想,將其和操作系統綁定,並且這類報道的傳播越來越廣,最後輪到華為內部討論操作系統命名時,一時間竟沒有想到比“鴻蒙”更好的,最後只好順勢將華為終端操作系統定“鴻蒙”。

明知故问|华为终端操作系统为什么取名“鸿蒙”?

圖為:徐直軍坦言“鴻蒙”並非華為本意 來源:微博網友@鵬鵬君駕到

簡單說就是,“鴻蒙”是華為官方註冊,但並非用在終端操作系統上,只是因為媒體在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且極大概率手機業務將被停止安卓服務後,相關報道走偏,將“鴻蒙”這一名稱定義為終端操作系統,最終歪打正著,成為一個官方、大眾都接受的名字。

繼續追問,為何華為會想到註冊“鴻蒙”?

其實一直以來,華為內部就有以中國神話命名產品/服務的傳統,最著名的就是海思旗下的麒麟系列處理器。在2012年,海思就推出了K3V2這款備受爭議的處理器,當時還不是以麒麟命名,2014年,取得商標後的海思開始以麒麟作為處理器芯片的代稱,從2014年的麒麟910T,到最新的麒麟990,“麒麟”這一處理器名稱已經深入人心。

而“鴻蒙”,同樣也源自於中國神話。

一直以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鴻蒙”就是神話傳說中最早期的事物。多數傳說中所描繪的“鴻蒙”,都是在盤古開天闢地之前世間就存在的一團氣,後來“鴻蒙”就演變成為遠古時期的代稱。

古代典籍中,較早出現“鴻蒙”二字的是《莊子》。在《莊子·在宥》中,“鴻蒙”是一個神仙,負責製作天地間的元氣:雲將東遊,過扶搖之枝而適遭鴻蒙。鴻蒙方將拊脾雀躍而遊。雲將見之,倘然止,贄然立,曰:“叟何人邪?叟何為此?”鴻蒙拊脾雀躍不輟,對雲將曰:“遊!”

《莊子》之後,“鴻蒙”(古代多是“鴻濛”)二字在經史子集中也多有出現,《淮南子·道應訓》有“西窮窅冥之黨,東開鴻濛之先。” 《漢書·揚雄傳上》則是“外則正南極海,邪界虞淵 ,鴻濛沆茫,碣以崇山。”

隋唐時期,韓愈《嘲鼾睡》詩之二:“鴻蒙總合雜,詭譎騁戾狠。”宋元時期,范成大 《壽櫟東齋午坐》詩:“屋角靜突兀,雲氣低鴻濛。”一直到明清,《紅樓夢》與《西遊記》中的相關詞句,讓當代人銘記“鴻蒙”於心間。

在這一脈相承的“鴻蒙”文化中,我們可以看到,“鴻蒙”是天地之始,是世界之初,“鴻蒙”孕育著萬物,是一切美好之開端。註冊這一商標,符合華為的文化秉性。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網站的信息,華為在2018年8月24日就申請註冊了“華為鴻蒙”商標,使用範圍是操作系統程序、計算機操作程序、計算機操作軟件等等。也就是說,“鴻蒙”可以用於操作系統命名,也有其他選項。但結合徐直軍的說法,“鴻蒙”加持終端操作系統,還是媒體和大眾的功勞。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這一命名傳統依舊在延續,今年4月初,華為註冊了朱雀、玄機、海藍獸、獬豸等一系列商標,無疑,它們都是來自於《山海經》中的神獸,這些商標將服務於華為的驅動及操作系統軟件開發、雲計算、信息技術諮詢服務、恢復計算機數據、技術研究等相關產品。

延伸之一:為何“鴻蒙”如此受歡迎?

操作系統本來是比較硬核的技術話題,難以引發普通人關注,類似安卓、iOS,鮮有人去談論,但“鴻蒙”一出,形勢大不同。

前瞻經濟學人APP截取百度指數可以看到,“鴻蒙”一詞的熱度在6月初和8月中旬分別達到高峰,較2018年底和2019年年初高出數十倍到上百倍;而在近期,“鴻蒙”的百度指數也穩定在2000以上,是2018年同期的3倍多。

明知故问|华为终端操作系统为什么取名“鸿蒙”?

通過百度指數我們可以得知,“鴻蒙”一詞的受眾覆蓋面已經極大拓寬。那麼,“鴻蒙”為何如此受歡迎呢?

前文分析“鴻蒙”的歷史傳承是重要因素,延續數千年的文化薰陶讓我們對“鴻蒙”有著天然的親近感,而《紅樓夢》中“鴻蒙初闢,誰為情種”更是成為當代人心中對於“鴻蒙”最顯性的記憶。

但真正引起大眾普遍關注“鴻蒙”的,前瞻經濟學人APP認為,還得是2018年開始的美國連續對中興、華為等知名企業實體名單制裁,暴露了中國科技業缺乏底層技術的致命痛點。這種久違的屈辱感,讓大眾對華為做操作系統,有了厚重的寄託。於是,以“鴻蒙”加持中國最有希望做成的操作系統,“開萬物之先”,成為普通大眾最殷切的期望。

文化情懷加現實環境,讓“鴻蒙”,尤其是華為開發的“鴻蒙”,自帶受關注的光環。

延伸之二:硬核科技需要好名字嗎?

前面的解讀,我們基於文化與環境,這一部分我們再做延伸:類似操作系統這樣的高技術含量的項目,是否也需要一個好名字?

答案當然是,需要!一個充滿想象的、有魅力的名字,對於產品/項目傳播很有幫助。

最知名的大概就是“蝌蚪啃蠟”,對,沒錯,就是肥宅快樂水“可口可樂”。可口可樂一開始進入中國市場,名字就是“蝌蚪啃蠟”,銷量慘淡,第二年公司高層公開有獎徵名,身在英國的上海教授蔣彝最終以“可口可樂”這一信、達、雅的名字拿走了350英鎊獎金。時至今日,“可口可樂”依舊是“可口可樂”,家喻戶曉,成為經典。

回到科技界,一個契合中國文化,接地氣的名字,對於提高大眾認可度也大有裨益,最為代表性的就是中國航天事業。

我們的登月探測器叫“嫦娥”;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叫“悟空”;飛船叫“神舟”;氣象衛星叫“風雲”;全球定位衛星系統叫“北斗”;太陽監測衛星計劃叫“夸父計劃”……如此貼切而又硬核的浪漫,讓每一次的航天探索與進展,都能在各大平臺上引起人們的共鳴。

由此看來,“鴻蒙”這一名字的出現,不是突發事件,而是一脈相承的文化與價值認同,這種認同,在華為註冊“鴻蒙”商標時出現,在媒體與大眾歪打正著將“鴻蒙”定為華為終端操作系統名字時也出現了。

西漢典籍《淮南子》曾將“鴻蒙”象徵為“東方之野,日出之處”,在底層科技競爭日發激烈的今天,“鴻蒙”能否突出重圍,於東方之野發出破曉之光,我們每個人都在期待。

以上便是本次前瞻經濟學人APP對於“明知故問|華為終端操作系統為什麼取名“鴻蒙”?”這一問題的全部解讀。

鈦媒體 《華為新款智慧屏已通過Wi-Fi聯盟認證,仍使用鴻蒙系統》

TechWeb 《華為徐直軍:“鴻蒙”這個名字是媒體取的》

壯觀打雪梨 《鴻蒙什麼意思?華為自研操作系統為何叫鴻蒙?》

文史道 《華為,為何將操作系統命名“鴻蒙”?“鴻蒙”二字,有何深意?》

明知故问|华为终端操作系统为什么取名“鸿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