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提升經濟發展“含金量”宿遷沭陽紡織產業“智”造有“方”

近年來,宿遷市沭陽縣瞄準“未來針織靠智能,智能針織看沭陽”的發展定位,規劃建成全國首個智能針織產業園。2011年,該縣紡織產業進入“機械裝備—紡絲—加彈—織造—印染—成衣”全產業鏈時代;2015年,紡織產業從“賣產品”向“賣標準”轉變;尤其是近三年來,隨著一批重大項目落戶,加速了該縣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的成長,加快形成了“南有諸暨、北有遼源、中有沭陽”的產業格局。目前,全縣紡織服裝企業已達546家,其中規上企業91家。2018年,實現工業銷售收入116.59億元,今年有望達到180億級。

為推動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宿遷市沭陽縣緊跟步伐,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積極促進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有效推動了“紡織製造”向“紡織智造”轉變。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提升经济发展“含金量”宿迁沭阳纺织产业“智”造有“方”

搭建功能完備的載體平臺 在配套契合中支撐“智造”

為更高質量推進紡織智造,宿遷市沭陽縣積極打造紡織業智能製造載體平臺,圍繞設計智能、設備智能、產品智能、物流智能、管理智能“五個智能”發展理念,規劃建設了全國首個智能針織園區——沭陽智能針織產業園,在配套契合中支撐“智造”,為紡織業智能製造、轉型發展打造了一個良好載體。目前,沭陽智能針織產業園24.5萬平方米用房全部投入使用。宿遷市沭陽縣積極與專業高校深度合作,為園區企業提檔升級提供技術保障。“我們在原有的基礎上,通過園區搭橋,與武漢紡織大學進行智能化車間合作,力爭實現織、縫一體化,不僅提高生產效率,也將更加提高產品的精度。”宿遷沭陽智能針織產業園內的江蘇達麗智能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向東說。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提升经济发展“含金量”宿迁沭阳纺织产业“智”造有“方”

形成日趨完善的產業鏈條 在有機融合中推動“智造”

近年來,宿遷市沭陽縣突出“強鏈、延鏈、補鏈”,全力推動產業招商、加快產業集聚,紡織服裝產業集群效應不斷顯現。目前,已形成機械裝備—紡絲—加彈織造—印染—成衣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為加快推動紡織產業由傳統制造向智能製造轉型奠定了堅實基礎。

江蘇沭陽宋和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全國最大的電子提花機產業化基地,也是國際上最具競爭力的電子提花機生產企業,年產銷售量世界第一。“我們正在建立大數據庫,通過雲平臺,我們能夠實時監控機械的運轉,同時客戶可以獲得更多資源,瞭解生產情況、生產數據、工資核算等,節約企業成本。”宋和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於江說。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提升经济发展“含金量”宿迁沭阳纺织产业“智”造有“方”

提供真心實意的政府服務 在協調配合中助力“智造”

在全面邁向物聯網時代的進程中,宿遷市沭陽縣對科技創新的大力支持推進了紡織產業集群的發展。不僅規劃建設了智能針織產業園,還與國內紡織知名高校東華大學、武漢紡織大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分別成立東華大學沭陽技術轉移中心、武漢紡織大學沭陽智能製造研究院,在新產品開發、平臺建設和人才培養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與此同時,還通過實施兼併重組、技術改造、股改上市、規模發展、成果轉化五大提升行動,積極推動“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機器換人”,以智能化來提升發展的“含金量”。

此外,還專門出臺扶持政策,全力助推研發機構提檔、創新型企業培育、科研服務平臺建設、知識產權提升、人才強縣等工作。目前,全縣已擁有紡織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3家,省名牌產品5個,省級以上研發機構12個。

面對紡織產業向智能化製造的轉變,宿遷市沭陽縣正在以積極主動的姿態融入“智能製造”的大潮,在深度融合中演繹著更加精彩的宿遷沭陽“紡織故事”。(袁夢嬌 胡響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