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985,也非211,這八所“三非”高校今年共產生了8個院士

昨天,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相繼發佈了今年新增院士名單。根據統計,今年兩院共新增院士188人,其中外籍院士49人。在國內入選的139名院士中,有75人來自高校(不含高校附屬醫院),佔到了新增院士總數的54%。可見,高校依然是“盛產”院士的大戶。

不是985,也非211,這八所“三非”高校今年共產生了8個院士

中國科學院

兩院院士可以說是我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榮譽,能夠入選兩院院士,不僅是科學家自身科技水平的體現,甚至也能反映出其所在單位在某一領域的科研實力。也就是說,如果高校有老師能夠當選院士,也是高校實力的一種體現。

今年的75位新增院士來自國內51所高校,其中入選人數最多的是清華大學,共有6人當選。北京大學的入選人數僅次於清華大學,共有5人當選(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各有1個,不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4人當選。除了清華、北大、中科大外,其餘高校入選院士的人數均在3人及以下。在國際高校排名中,這三所高校一般也佔據了內地高校的前三強。

不是985,也非211,這八所“三非”高校今年共產生了8個院士

清華大學

在這51所高校中,多數都是985、211、雙一流類高校。根據統計,共有24所為985工程高校,有16所為211工程高校(不含985工程),這40所高校今年產生的院士總數為65人,佔來自高校院士總數的87%。可見985、211高校依然是我國前沿科研力量的主力軍。

當然,也有8所高校,雖然不是985、不是211、也不是雙一流,但今年也有老師當選兩院院士。這8所高校雖然屬於所謂的“三非”高校,但能產生院士,也足以看出這幾所高校在某項科研領域的實力,應該並不輸985、211、雙一流高校。

不是985,也非211,這八所“三非”高校今年共產生了8個院士

湖南農業大學

湖南農業大學劉仲華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農業學部院士。根據湖南農業大學官網消息,劉仲華院士長期致力於茶葉技術的研究。作為茶學專業一級學科的作物學也是湖南大學的強項專業,在全國學科評估中,榮獲B+等級,相當於全國排名10%——20%。

不是985,也非211,這八所“三非”高校今年共產生了8個院士

溫州醫科大學

溫州醫科大學校長李校堃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院士。李校堃教授的主攻專業為以生長因子為代表的大分子蛋白藥物基礎理論研究與新藥研發。在軟科公佈的中國最好醫科大學排名中(僅醫科類高校),溫州醫科大學位列全國13位。

不是985,也非211,這八所“三非”高校今年共產生了8個院士

南京醫科大學

南京醫科大學沈洪兵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部院士。沈洪兵教授院士的主攻專業為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屬於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根據教育部學科評估結果,南京醫科大學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獲得A+評級,也是最高等級。

不是985,也非211,這八所“三非”高校今年共產生了8個院士

哈爾濱醫科大學

還有首都醫科大學的王松靈教授,口腔醫學專家。中國醫科大學的尚紅教授,從事艾滋病的研究。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張學教授,從事的是遺傳學研究。浙江理工大學校長陳文興教授,長期從事纖維製備技術的研發工作,該校的紡織科學與工程排在全國20%——30%。陸軍工程大學的校長王金龍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信息科學部院士,主攻專業為短波通信。

下圖是各高校入選院士的詳細名單。

不是985,也非211,這八所“三非”高校今年共產生了8個院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