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開元寺的古印度式石柱,印證了婆羅門教在泉州傳播的歷史


開元寺大雄寶殿又名紫雲大殿,在它的後迴廊中央,有兩根雕刻精美、造型別致的古印度教石柱,明末泉州名僧木庵曾將其稱為“石柱牡丹”,作為開元寺的“八吉祥”之一。。

毗溼奴。柱高2.7米,柱身上、中、下部琢成正方形,正方形的四角的上、下部,都雕有含苞欲放的蓮花蕊。其餘部分為十六角形。覆蓮瓣方形底座。柱身正中雕有一條花帶。正方形的四個面,各浮雕一個圓盤,每根石柱共有12個圓盤。在十六角形的正中部分,雕有一條花帶,緊緊地扣在柱上。

雙鳳銜瑞草。

甘尼巴與基斯那角力。

甘尼巴與基斯那角力。

人獅是毗溼奴的化形,相貌兇猛,令人不寒而慄。他把兇魔希拉尼亞卡西布抓來放在膝蓋上,騰出兩雙手掰裂其肚皮,其餘的八雙手各拿著象徵繁榮的法螺、象徵力量的圓盤、象徵所有武器中最強而有力的仙杖等其他法寶。在印度古老的神話中,毗溼奴被描繪成天國的支撐者、午夜海洋的復甦者,被譽為雅利安武士之王,渾身上下裝備著令人生畏的武器。

十臂人獅掰開裂兇魔身體。

石柱的每個圓盤內分別浮雕印度教古代神話故事、中國古代傳統吉祥圖案及花草圖案,但以印度古代神話故事居多。這些故事的中心內容,都和公元前10世紀的印度著名史詩《摩訶婆羅多》和公元前5世紀的印度著名史詩《羅摩衍那》有關。

象、鱷爭鬥。象和鱷魚都是毗溼奴的信士,因惹動其它神袛而被貶謫,彼此爭鬥不休,長逾千年。後來,象猛然想到毗溼奴大神,以鼻卷舉蓮花向毗溼奴求救。毗溼奴果然騎金翅鳥飛臨,殺死鱷魚,解救了大象。

雙獅戲球。

毗溼奴騎坐金翅鳥。此幅中金翅鳥化作人形,表情虔誠謙恭,頸掛蛇形項圈,傳說它經常以蛇充飢;腕帶寶石玉鐲,頭頂刻花金冠,肩背後長著一對寬闊的翅膀,雙腳作騰越狀。在婆羅門教神界中,金翅鳥迦樓那是大神毗溼奴的騎乘,是喜馬拉雅山裡的一種半人半鳥的神物,象徵天力。金翅鳥從哪裡起飛,哪裡就成為聖地。

閻摩那河七女出浴。說的是克利希那化身成一個吹笛子的漂亮牧童。他看見七位婀娜多姿的美麗少女正在閻摩那河沐浴,盡情嬉戲。克利希那一時玩心興起,便偷竊了七女的衣裳,頑皮地躺在樹頂上。眾女沐浴完畢,才發現衣裳不翼而飛。她們苦無寸縷蔽體,非常著急。後來,她們發現了在樹頂上的牧童,便可憐巴巴地跪在樹下向牧童哀求,牧童才將衣服還給她們。

喜祿封侯已經完全有中國文化內涵了。

頑童被系但用力拉倒魔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