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精圖治 造就高質量園區經濟——記益陽南縣經開區產業發展歷程

核心提示

益陽市南縣既是沿海的後方,又是內陸的前沿。隨著中國經濟轉型,沿海企業紛紛轉戰內陸,作為“一帶一部”等多重戰略疊加地和承接泛珠三角、長三角和長株潭城市群、武漢城市群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南縣一躍成為環洞庭湖生態經濟主力軍。有“中國掛麵之都”“全國糧食生產大縣”“全國生態農業示範縣”“中國好糧油行動國家示範縣”“全國水產健康養殖示範縣”的稱譽。作為南縣經濟主戰場的南縣經開區,也因此成為企業投資者向中國腹地經濟延伸發展的首選。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雲。南縣隸屬益陽,地處洞庭湖腹地。150多年前,長江洪水氾濫,夾大量泥沙從原潰口傾瀉南奔直灌洞庭,其後,大量泥沙在洞庭北部淤積若干洲渚,洲渚淤積連片,漸而形成南縣。洞庭湖是湖南的“母親湖”,南縣作為洞庭湖新淤之地,被譽為“洞庭之心”。

勵精圖治 造就高質量園區經濟——記益陽南縣經開區產業發展歷程

益陽南縣經開區。

銳意進取

聚集各類企業一百多家

南縣經開區位於益南高速以東、杭瑞高速以南、南茅運河以西、桂花園路以北,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區內擁有全國第二大人工運河——南茅運河,建有可吞吐500噸級散裝和1000噸級集裝箱的碼頭。水、陸、空、鐵立體交通網絡在此複合交融,為南縣經開區的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經過十數年的勵精圖治和銳意進取,南縣經開區已聚集各類企業100多家,其中規模企業超過60家。連續3年,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率超過12%,工業稅收年均增長率超過10%。該區依託獨特資源優勢,借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舉措,精準佈局食品加工、紡織服裝、新興產業三大發展方向,著力培育壯大現代電商物流業。規劃用地面積2000畝的食品加工產業園,以區內龍頭上市企業克明面業為模範,致力培育完善食品產品研發、生產、銷售、運輸產業鏈。規劃用地面積2000畝的紡織服裝產業園,致力打造一個集研發設計、生產加工、展示交易、辦公生活於一體,涵蓋紡紗、織布和成衣製作的完整產業鏈,建成智能紡織和品牌服裝生產銷售為主導的現代紡織服裝產業園。規劃用地面積2000畝的新興產業園,致力於建成以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綠色低碳等為重點發展方向、配套齊全的高新技術產業園。規劃用地面積約1500畝的電商物流產業園,致力構建完整的電子商務生態鏈。

為構建“3+1+N”產業發展體系,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步伐,助力中國製造2025,園區還在全省率先提出“互聯網+綠色食品”的創新思路,建設了5平方公里的創新創業園,建成標準化廠房50餘萬平方米。南縣經開區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解企業之所需,通過打造“四橫三縱”主幹路網,完善水、電、氣、訊基礎設施,營建寬鬆的政務環境,定製精準的產業扶持政策,構建全新的“互聯網+”智慧用工模式,提供“管家式”服務體系,讓前來投資的客商來得放心,住得安心,幹得順心。

南縣經開區管委會主任鄭劍介紹,以現在的實際發展情況來看,全年新進規模工業企業18家,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129億元,同比增長12%;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27億元,同比增長9%;實現工業稅收1.6億元,增長45.5%;新開工項目達18個,新投產項目達15個;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7.2億元,同比增長19%。

築巢引鳳

三大產業引領園區發展

近年來,南縣充分發揮資源豐富、要素成本低、市場潛力大的優勢,積極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築巢引鳳,以商招商。截至目前,該縣擁有高新技術企業8家,初步建成以捷創新材、哲龍科技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園,為南縣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深圳市捷創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高分子改性新材料研究及產品製造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與美國密歇根大學、中科院廣州分院等成立了聯合實驗室,目前已獲得和正在申請的國家專利有20餘項,研發與生產的顯示終端結構件系列產品獲得飛利浦、夏普、富士康、小米、創維、TCL、海信等世界級家電品牌高度認可,其中“微納米級多層共擠板材”達到國際頂尖水平。該公司在南縣的項目計劃總投資10億元,分兩期建設。一期計劃總投資3億元,已完成計劃投資額的80%,預計年底全部投產。項目二期計劃總投資7億元,徵地約97畝,新上電子顯示設備前框生產線、原材料生產線,並建設配套用房。公司計劃在5年內上市,屆時捷創新材將成為全球第一家新材料TV支架的生產廠家,南縣也將成為TV支架生產基地的世界第一、行業標杆。

克明面業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陳克明從1984年開始從事掛麵生產研究,現已成為國內掛麵行業領先的民營食品高科技企業。公司擁有8大生產基地,產品以掛麵為主,涉及調味醬、純淨水等食品行業。目前,公司資產總額達20多億元,系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湖南省高新技術企業、全國主食加工示範企業,“陳克明CKM及圖形商標”為“中國馳名商標”。2012年3月,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中國掛麵第一股。2018年,公司實現產值30.6億元,在南縣實現稅收5000多萬元。

克明食品產業園及研產建設項目是益陽市2019年“六個10”重點建設項目、市12個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公司計劃總投資10億元,規劃用地400畝,新建掛麵生產線兩條、稻蝦米精深加工及純淨水生產線等。2019年計劃投資3億元,已完成投資2.12億元。純淨水生產線預計年底投產,計劃年生產大瓶裝純淨水5萬噸;米廠已經投產,計劃年生產精米10萬噸;掛麵生產線預計11月份投產,計劃年生產掛麵2萬噸。

紡織行業一直是南縣區域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在國內大部分紡織企業產量下調、效益下滑的大背景下,南縣紡織行業仍保持了穩步發展,今年1-8月全縣實現規模工業產值21.9億元。作為南縣重點規模企業和省重點建設項目企業,生輝紡織雙芯紗生產線建設項目是全市今年“六個10”重點建設項目、市20個重大產業建設項目。

公司計劃總投資8億元、徵地270畝、建廠面積8萬平方米、新上13萬錠雙芯紗生產線,項目分兩期建設。項目一期計劃總投資3億元,建設智能廠房約3萬平方米,新建5萬錠環錠紡智能化生產線,目前項目一期已投產,預計可實現產值6億元/年,實現稅收1500萬元/年。該項目竣工投產後,預計勞動生產率每月將提升至5噸/人,噸紗工資支出將由2600元降至900元,噸紗耗電量將由1500元降至1200元,將實現紡織行業由傳統的勞動密集型向智能製造型轉變,領先全市同行業水平。

服務市場

園區發展思路形成共識

南縣經開區黨工委書記胡勁峰說,造福客商、服務市場、繁榮經濟,是南縣經開區的神聖職責。支持經開區快速前進的不僅僅是領導者高瞻遠矚的戰略決策,更是南縣經開人的勤勞、務實、創新、進取,對理想的樂觀,對信仰的堅定,在這片生態綠土上,蘊藏著潛力,更迸發著活力。今天,“建設產業園區、培育骨幹企業、發展主導產業、壯大工業經濟”的發展思路已在園區上下形成共識,使其招商質量、項目投資、創新水平、營商環境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

招商質量越來越好。2019年,經開區不斷延鏈補鏈強鏈,新簽約項目22個,引進高新技術類企業2家,其中投資超5000萬元的項目14個,投資超億元的項目9個,投資超5億元的項目4個。項目投資越來越大。年內預計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32.2億元。克明面業、順祥食品、平新洞庭建材等重點產業項目竣工投產。年內建成標準化廠房5萬平方米。經開區標準廠房和道路工程PPP項目啟動了綜合產業園(二期)19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建設,基本完成山清路等4條市政道路建設。

創新水平越來越強。湖南橡塑、捷創新材等企業參加全國、省市創新創業大賽獲得優異成績。哲龍科技作為益陽市唯一的參賽企業參加第八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新材料行業總決賽,並榮獲優秀企業獎。固虹機械、建新建材兩企業成功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徵拆批地越來越多。徵地拆遷全力攻艱,保障了園區重點項目的建設用地和順利落地施工建設。

營商環境越來越優。該區建立並完善了縣工業企業用工服務中心平臺、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得到了投資商一致肯定,經開區基本實現了從“外出求商”到“客商主動上門”的轉變。

中心工作越來越佳。經開區黨工委為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逢會必講環保問題,經常調度環保工作,建立任務清單,逐一落實責任單位、責任人及整改措施、整改時限,並限期銷號,嚴厲執法。聯合執法部門開展專項檢查,查處各類環境問題36個,下達整改意見書15份,完成整改33處,行政處罰企業4家,關停企業3家,園區生態環境明顯好轉。

目前,南縣已在全省率先建成首個信息化人力資源市場,成立了南縣企業用工服務中心,建立用工大數據平臺。智慧用工大數據庫已積累超過17萬條的人力資源數據,為園區100餘家規模工業企業建立了用工需求臺帳,可實施人力資源數據的智能分析和崗位的精準對接。

一場“打造產城融合兩型改革示範區”的偉大實踐已然成型;一條高素質、高效益、高品質的園區發展之路已然清晰;一群有情懷、有信念、有態度的創業者與投資商已然行動。南縣經開區正向世界召喚志同道合的企業家與投資者共創偉業,共贏未來。(文/圖 融媒體記者 魏益峰 通訊員 周靜 張智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