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補貼、虧損直升,拼多多燒錢模式還能持續多久?

百億補貼、虧損直升,拼多多燒錢模式還能持續多久?

拼多多高投入的引流模式下仍持續虧損,拼多多未來將如何收場?

11月20日晚,拼多多公佈了截至9月30日止的第三季度財報,公司該季度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3%,至75.14億元;淨虧損為23.35億元,相較於上年同期的10.98億元擴大112%。公司前9個月實現營業收入193.49億元,同比增長159.16%;淨虧損52.1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77.93億元有所收窄。

營收、用戶流量增長速度整逐漸放緩。拼多多營收增長的同時虧損也在逐漸擴大。拼多多平臺經營虧損為27.92億元,而去年同期為12.695億元。非通用會計準則下,平臺經營虧損為21.235億元。

營業收入75億元,基本上和市場預期持平,但虧損大幅增長至23億,遠高於市場預期。三季度報出爐後,股價大幅下跌22%。

股票大幅度下跌也和市場對其虧損擴大有關係,資本市場對虧損額度持續擴大並不滿意。拼多多持續虧損加大和百億補貼離不開關係,百億補貼中,僅蘋果手機單品補貼大概就高達數億。

近70億營銷成本

為了讓獲得更多流量,拼多多營銷成本不菲。

財報數據顯示,拼多多的銷售與市場推廣費用達到69.088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2.296億元同比增長114%,較上季度的61.037億元增加8.051億元。

GMV增量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三季度報顯示,平臺年活躍買家數達5.363億,較去年同期淨增1.508億,較上一季度增長5310萬,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12個月期間,平臺GMV達8402億元,同比增長144%。看似增長背後,拼多多增長速度大幅度降低,從GMV增速是611%變成了144%。

百億補貼、虧損直升,拼多多燒錢模式還能持續多久?

拼多多曾通過多渠道融資。

去年4月,拼多多融資30億美元。去年7月IPO上市時,拼多多融資18.7億元。今年2月,拼多多增發融資10億美元。今年9月,又通過可轉債融資10億美元。

累計百億融資補貼下,拼多多仍陷入缺錢境地。

近三個月來,拼多多的賬面資金大幅度降低。截至2019年9月30日,拼多多擁有現金、現金等價物和受限制現金344億元人民幣。剔除限制性現金後,公司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為人民幣157億元。半年前,2019年6月30日,拼多多賬面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為407億元。

隨著最新版的《微信外部鏈接內容管理規範》正式實行,微信官方公佈了一批被封殺外鏈的名單,其中包括拼多多、雲集等用戶深受其擾的砍價產品,封殺後,以微信為入口的拼多多失掉了這個最大的流量來源。

拼多多快速發展與微信端口提供的流量用戶密不可分,騰訊作為前股東,此次外鏈取消,外界傳言,和拼多多迅速發展有諸多原因。

百億補貼、虧損直升,拼多多燒錢模式還能持續多久?

拼多多優勢在於機構資金補貼給大眾消費者,通過微信圈轉發,點贊收穫提現成了大多數羊毛黨熱衷的事情。為了提現獲取200元的紅包,要找200到500個好友互助。

拼多多長期打廣告,還贊助了多檔綜藝節目。2018年,拼多多的營銷費用超過了134億元。2019年上半年又花掉110億元。

拼多多表示,募集的錢將用來投入技術研發,供應鏈改造及消費者補貼。但近年來,拼多多在影視、廣告上的投入不菲,拼多多在《奔跑吧》《極限挑戰》《我家那小子》《非誠勿擾》等最熱門的綜藝節目中頻繁出現。

拼多多一直希望藉助綜藝力量名利雙收,不斷尋找綜藝節目,與此同時贊助費用也水漲船高,贊助金額上不斷刷新高度,營銷成本也讓拼多多負重前行。

憑著9元9充100話費的打下一片天下的拼多多,資本加持下,拼多多順風順水,如果沒有資本這顆參天大樹,拼多多是否能走得更遠尚處未知。

成“低端品”代言?

以低價取勝的拼多多身上有深深的“五環外、低價、劣製品”的烙印,在這樣的品牌形象上,在機構資本方大力支持下,拼多多中也上線戴森、蘋果等電子產品。

然而,消費者一直懷有疑問,“補貼後的產品是否是真品?”

戴森官微中,就有用戶詢問,求證拼多多上面銷售的戴森產品是否是真品,但目前官方表示,在拼多多上並沒有戴森的旗艦店。

對於拼多多上線的品牌館的產品來源渠道,拼多多方面沒有正面回應,僅表示品牌店和通過百億補貼計劃的門店是正品。

渠道方缺乏官方認證,商品少了官方背書也缺乏信服力,目前拼多多想走高端產品路線的前提也是要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百億補貼、虧損直升,拼多多燒錢模式還能持續多久?

剛剛發佈了第三季度財報的拼多多,面臨多重困境,持續燒錢二百多億,仍虧損,此外,還需面臨來自阿里、京東開始下沉市場的競爭。

最近兩年淘寶新增用戶中超過70%來自下沉市場,其中下沉市場新用戶在登陸淘寶天貓平臺第一年的消費額超過2000元,手淘的DAU在過去兩個月同比增長達到26%。三季度,京東大力推廣社交電商平臺“京喜”。據瞭解,京喜的功能價格都和拼多多高度相似,貨品覆蓋日用品、食品、手機和家電等。除了覆蓋低價產品外,百億補貼也拿了過來。

試想,價格戰結束後,在價格相同的或相近的情況下,用戶對服務品質、物流速度等其他條件的要求會相應提高,除了對價格要求外,速度和質量也終將迎來用戶的上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