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崩潰叫陪孩子寫作業,方法推薦讓你遠離崩潰

有一種崩潰叫陪孩子寫作業,方法推薦讓你遠離崩潰

有一件事家長們肯定都做過!那就是陪孩子寫作業。你家孩子在寫作業時是什麼畫風?

是這樣的?

有一種崩潰叫陪孩子寫作業,方法推薦讓你遠離崩潰

還是這樣的?

有一種崩潰叫陪孩子寫作業,方法推薦讓你遠離崩潰

一天忙碌之餘終於有時間陪孩子了,結果卻在這裡栽了跟頭。總共10道題,原本30分鐘就可以搞定的,結果他一會找找橡皮,一會削削鉛筆,一會說餓了,一會又想上廁所......愣是拖了2個小時,2個小時!

看動畫片,玩手機,論“吃喝玩樂”他樣樣在行。一到寫作業,就跟凳子上面長有彈簧一樣,坐不住呀。原因在哪裡?

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其實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有很多原因,最應該反思的就是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從小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小的時候打好基礎,長大以後學習才不會那麼費勁。

記得我們小的時候上學經常會出現一種情況。經常假期到了結尾的時候了,開始點燈熬油加班趕作業。

整個暑假“吃喝玩樂”,過的快活似神仙。一到開學前幾天,立馬被貶到凡間。往後的“各種辛酸”相信大家都有所感悟。這樣的“悲劇”家長們肯定都不希望在下一代身上再次上演。

那麼我們就要採取一些措施了:

對症下藥,有耐心

家長可以根據平時給孩子輔導的結果,瞭解孩子具體哪裡掌握的不太好,然後針對性地解決。或者是跟老師溝通,找老師協助輔助孩子。

對孩子要有耐心,不要動則吼叫打罵、時間久了孩子會對寫作業產生恐懼,再想讓孩子在學習方面提升就是難上加難了。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要想方設法讓學習變得有趣起來,每個人都是這樣,對於喜歡的事、有趣的事都願意快點做;而對於枯燥的事,不那麼有趣的事,則能拖則拖。所以,父母要多想辦法,儘量調動孩子寫作業的興趣。比如,用講故事的方法來給孩子讀題,然後問孩子“具體該怎麼做呢?”,讓孩子自己想象,讓孩子有掌控感,這樣他會更加有主動性。

給孩子制定學習計劃

是不是發現孩子對老師說的話都熟記於心,而對親爹親媽說的話就......你懂得。

為什麼呢?是老師們說的話有魔力還是咋?

其實是老師更會給孩子立規矩而已。

學校對學生的要求都是清晰化,明確化,標準化,量化的。這些在孩子心裡就是準則,就是必須完成的事,沒有任何理由。

而家長平時在家裡對孩子可以算是“放養式”的,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所以對於孩子而言,半個小時做完,和一個小時做完沒啥區別;對錯也無所謂。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有一部分是生理因素導致的。孩子每次寫完作業時,由於思維比較快但是表達和寫的慢,所以就經常寫錯、漏寫、跳字甚至串行,那樣就要重新擦掉,有時寫了擦,擦了又寫,經常把本子都擦破了。孩子自己也很著急,很生氣。其實可能是孩子在協調性、語言表達、感知等方面會比較差。

可以適當地給孩子做一些提升專注力的訓練:

舒爾特訓練

在一張方形卡片上畫上1CM×1CM方格,總共25格。格子內任意填寫上阿拉伯數字,任意填寫上阿拉伯數字1-25。讓孩子從1開始邊念,邊用手指指出對應的數字。家長在旁記錄孩子結束時間,時間越短說明專注力越高。此方法可以循環使用,逐漸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每天堅持給孩子進行5分鐘的訓練,可以有效地改善孩子注意力分散症狀,明顯改善和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水平。

腦潛能開發專家提到:舒爾特表可以通過動態的練習鍛鍊視神經末梢。心理學上用此表來研究和發展心理感知的速度,其中包括視覺定向搜索運動的速度。

跟讀數字

家長念出一組數字,例如:256,讓孩子跟著復讀。當孩子速度逐漸加快時,變換方法,讓孩子倒著複述。然後隨著孩子的熟練程度逐步增加數字位數,依此類推。每次訓練10分鐘。

比劃猜

家長不說話,只用肢體語言來給孩子傳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內容。孩子通過家長的“表演”來猜答案。前期可以主要以孩子知曉的實物為主,比如“小鴨子、梅花鹿、小狗、杯子”等,後期孩子漸入佳境了,可以提升下難度,比如可以比劃“寫作業、吃飯、看電視”等行為方式;甚至可以比劃成語,不過這個適合稍微大一點的孩子,畢竟知識儲備是硬性條件。

專注力特訓

上知教育專注力特訓課程通過教具與訓練體系,針對孩子的聽/視覺廣度、聽/視覺空間、聽/視覺分辨、聽/視覺理解、聽/視覺記憶、聽/視覺統合,重點增強,提高專注能力。

課程採用動靜相結合模式,從生理和心理上快速提升孩子的注意力。通過孩子動手操作的形式,結束了訓練兒童注意力枯燥乏味的歷史,在上課過程中,配合心理暗示,功能調整,讓他們感到環境、玩具、心境的協調和統一。

一次兩個小時的大運動訓練,平衡孩子的感統器官,鍛鍊孩子的前庭覺、本體覺等影響孩子專注力的重要感官的功能,真正快速的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父母是不可或缺的。雖然有時候會被孩子氣的跳腳,但是隻要用對了方法,教育孩子的過程還是很輕鬆的。對於孩子以後來說也是非常有利的。將來的他一定會感激你現在對他“苦口婆心”的教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