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園·人文燕趙|趙心水的電影人生

現在的年輕觀眾,甚至一些老年觀眾,對趙心水這個名字或許很陌生,但若提起56年前紅極一時的電影《冰山上的來客》的插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為什麼這樣紅?哎……紅得好像燃燒的火,它象徵著純潔的友誼和愛情。……”興許會引發回憶。

1963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故事片《冰山上的來客》,就是趙心水導演的成名之作。

青園·人文燕趙|趙心水的電影人生

成名作成為影壇經典

《冰山上的來客》這部影片反映的是1951年夏在新疆薩里爾山一帶,我人民解放軍團結民族兄弟剿匪的故事。影片主題嚴肅,故事性很強,不僅充溢著昂揚的鬥志、戰友情誼和起伏跌宕的愛情糾葛,而且成功地塑造了阿米爾、真古蘭丹姆、假古蘭丹姆、楊排長、卡拉、三班長等一批個性鮮活的人物形象,所以影片甫一公映便好評如潮,旋即在全國叫響,影片中的歌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更是廣為傳唱。

這部影片在1964年“百花獎”評選時榮登“百花獎”榜首。可以說,《冰山上的來客》已成為我國影壇上永恆的經典。

正是由於《冰山上的來客》自誕生以來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故後來又催生出音樂劇版的《冰山上來客》和電影《冰山上的來客》續集《紅》,繼續演繹著往昔那些撩撥觀眾心絃的動人故事;與此同時,原影片導演趙心水又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23歲步入影壇任導演

趙心水(1929~1989)出生於河北省滄縣張官屯村,自幼在家鄉讀書,14歲時便參加了革命工作。先是供職於滄縣公安局、渤海行署,後參軍,在部隊從事戰地文藝工作。他對戰爭年代的農村生活非常熟悉,早在部隊工作時,就演過《兄妹開荒》《血淚仇》《白毛女》等劇,很早便顯示出藝術才華。

1952年,23歲的趙心水步入影壇,一開始便任導演,直至他1989年病逝前的30多年間,一直在影壇上默默耕耘,執著追求,堅定地走著現實主義的創作道路。

趙心水與人合作執導的第一部故事片,是1960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鴻雁》,寫的是一位山鄉郵遞員忠心耿耿、恪盡職守的故事。這部影片因題材新穎、導演手法獨到、表演真實,20世紀60年代初便譽滿影壇。自此,趙心水一發而不可收,拍片不輟,繼之又有了驚險抒情的《冰山上的來客》、慷慨悲歌的《潘楊訟》(1960年,保定老調戲曲片)、跌宕媚人的《特別快車》(1965年),以及《長城新曲》(1975年)、《熊跡》(1977年)、《瞬間》(1979年)、《海神》(1981年)、《戈壁殘月》(1985年)、《天下第一劍》(1988年)等。

在這些影片中,影響最大的應該說是《冰山上的來客》,它使趙心水在影壇上名聲大噪。

1988年夏天,趙心水執導的《天下第一劍》公映時,作為河北老鄉,我曾採訪過他,其人其藝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兩位主演都不是專業演員

趙心水當時談了很多,如他說他在電影創作上始終把握兩條原則,一是,創作必須是藝術家的心聲,但更不能忘記自己的社會責任;二是,注重民族化,弘揚正能量。但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導演如何選才。他說,一部影片的拍攝,劇本確定之後,導演的任務異常繁重,事事都得照應到,其中首要的是選好演員,這是影片能否成功的關鍵。在《冰山上的來客》選演員時,他是選了又選,挑了又挑,絕不湊合,最後都找到了理想的演員,其中兩位主演還不是專業演員。

那是1962年7月,趙心水為拍《冰山上的來客》到新疆選演員。一天,他在大街上碰見一個姑娘,頭蒙紗巾,有點靦腆,但大大的眼睛很有神。姑娘見趙心水目不轉睛地看著她,顯得有點兒害羞,趕忙用紗巾遮住臉走開了。趙心水想,從年齡、身材、面容和眼神看,她就是我要找的古蘭丹姆。於是他抓住機會,趕上前去對姑娘說:“你不要害怕,我是長春電影製片廠導演,為拍一部電影來新疆選演員,我看你很符合影片中一個女主角,你願不願意來試試啊?”那姑娘卻擺著手說:“不行不行,我不會演電影,我是個學生,正在讀書呢!”趙心水聽了回答,雖然有些失望,但他不放棄,說:“沒關係,可以先試試嘛。”姑娘才勉強同意了。

這個姑娘叫阿依夏木,1947年出生於阿圖什地區烏什縣,維吾爾族,1960年考入新疆財貿學校,當時才15歲。

阿依夏木試妝後,非常理想,趙心水也非常滿意。劇組的人也都很高興,說:“趙導,太像了,就是她!”阿依夏木在影片中的表演的確很成功,在廣大觀眾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電影拍完後,趙心水認為阿依夏木是個難得的人才,想把她留下當專業演員。沒想到阿依夏木卻堅決不同意:“不,我要回去!到‘阿娜’(維吾爾族語‘媽媽’)身邊去。”趙心水感到很遺憾,但也無可奈何。

影片中扮演男主角阿米爾的名叫阿不都力米提。本來趙心水已在北京選了一個飾演阿米爾的演員,但總感到不理想。1962年7月趙心水到新疆選演員,有個排球隊的教練和趙心水是老鄉,教練邀請他到球隊參觀。與隊員們打球時,趙心水發現一位叫阿不都力米提的隊員身材高大,動作敏捷,又是少數民族,非常符合籌拍影片中阿米爾的形象。

趙心水選演員一向很慎重,他並沒有當場拍板,而是讓阿不都力米提當眾表演一個小品,演一個在外地讀書的學生得知母親病逝後的情景。趙心水見阿不都力米提表演時既有悟性,又有創造性,小品演得很真切,這才確定讓他扮演影片中的阿米爾。

好事往往多磨。趙心水心滿意足地選定了演員,但排球隊教練不同意放人。趙心水一再懇求,教練說,準備把阿不都力米提培養成國內一流的排球隊員,不讓他當電影演員。趙心水無奈,只好找到自治區體委主任。在體委主任的干預下,教練才勉強同意放人了,但答應只是暫時拍這個電影。所以,阿不都力米提在新疆和長春拍戲9個月,教練的電報和電話也打了9個月,催他拍完戲後趕快歸隊。於是,他拍完電影后就按時回到了新疆排球隊,繼續打排球。

趙心水惜才如命,一直記著首次拍片就表現很出色的阿不都力米提。20多年後的1985年,趙心水又找到他,請他在《戈壁殘月》中扮演瞭解放軍的一位團長。20多年後趙心水與阿不都力米提的再次合作,使其演藝水平進一步提高。他隨後又陸續在《沙裡》《現代角鬥士》《光棍之家》《天山緊急出動》等影片中出鏡,成為一名錶演上很專業的業餘演員。

1982年,趙心水迎來了他的第二次藝術青春。1988年他執導的《天下第一劍》拍竣後,計劃1989年完成《血濺冰雪節》和《瘋人院的大俠》兩部娛樂大片。

然而,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1989年4月18日上午,突然收到郵局送來的一個白色大信封,當看到“趙心水同志治喪委員會”字樣時,逼我立即啟封:“……趙心水同志因患病,經多方醫治無效,於1989年4月12日5時40分在長春空軍醫院逝世,終年60歲。”讀罷不禁愕然!

在趙心水先生去世30週年之際,不由寫下以上文字。

(王德彰/文 刊於燕趙都市報2019年9月4日第14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