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與他,在大學中有緣無分,六十年後,古稀之年的他們,終成眷屬

八十四年前,他是中國大學的一名大學生,而她是當地戲劇團的一名演員。原本沒有交集的兩個人,卻在當年同時自願地參加了“一二九”運動。然而,就在這場運動中,素不相識的兩人卻註定了一場六十年後的姻緣。運動後,兩人分道揚鑣。他與大批學生走上了南遷之路,而她卻選擇另一條道路,經人介紹,他向西進發,最終達到了年輕人嚮往的聖地。

她與他,在大學中有緣無分,六十年後,古稀之年的他們,終成眷屬

一二九

此後,兩人,一個在西南雲南昆明,一個在西北陝西延安;一個在流離的大學中依然繼續學業,一個在革命聖地參加了青年學習班。此時的他們始終素未謀面,都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奮鬥前進。幾年後,他從曾經的學生成為了大學講師,而她依然在延安進行著轟轟烈烈的革命事業。

抗戰勝利後,他有了自己的家庭,並隨很多學校北上,從此定居北平。而她也在革命聖地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從那場運動到現在整整十年,他們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各自過著不同的生活,也將有著不同的命運。此時,他們一個在北平,一個在陝西。

她與他,在大學中有緣無分,六十年後,古稀之年的他們,終成眷屬

延安

三年之後,日月換了天。他依然在北平,過著教書而平穩的生活,而她隨著部隊到了上海。此時,他在北平,她在上海,依然是素昧謀面。之後,他在教學和學術研究中取得多項成就,而她在新中國建設中也做出突出貢獻。他們都早已有了孩子,早已有了安定的心,早已有了各自的事業。此時,誰也不相信,他們會走在一起。

六十年代,他們的家庭卻同時出現了變故。他的妻子,因病癱瘓在床,而她也不幸,與自己的丈夫離婚。就這樣,他對癱瘓的妻子不離不棄照顧了三十年,而她無怨無悔地投身於建設中去。九十年代,他們都已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崗位,退休了。兩人此時已是古稀老人。

她與他,在大學中有緣無分,六十年後,古稀之年的他們,終成眷屬

老人

此時,有人提議當年參見運動的在世老人搞一個聚會。整整六十年後的聚會,地點選在了北京。她從上海出發來到闊別六十年的北京。他作為東道主之一,歡迎曾經運動中的同道來到他家。她在他家中看到了他癱瘓在床三十年的妻子,也看到當年他在運動中留下的照片。多少往事湧上心頭。她瞬間對他刮目相看,一個人能三十年如一日地照顧癱瘓在床的妻子。她認為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但所有敬佩匯聚成三個字“不容易”。

她與他,在大學中有緣無分,六十年後,古稀之年的他們,終成眷屬

南遷老師

後來,他送走了照顧三十多年的妻子,她才把聚會後的情愫向他表白。那時,他們都是古稀之年的老人,卻比很多年輕人都開放。他接收了她的表白,她與他走在了一起。他是大學的退休教授,而她的地位已遠超過他。此時,他們只是在不同行業退休的老人,剩下的時光,他們將攜手走過。

這一段姻緣似乎在六十年前已經註定,但那時他們有緣無分,六十年之後,經歷風雨,古稀之年的他們,終成眷屬。

(注:她,性格開朗,個性直爽,敢作敢當,嫉惡如仇,回憶自己的人生經歷時,娓娓道來,無遮無掩,好似一部歷史的精彩回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