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好吃不好種?教你幾個小技巧,保你一年吃不完

你好,農學博士教種植 為您解答。馬鈴薯是一種傳統的農作物,它本身含有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極其豐富,且適應很多種天氣及土壤條件下的種植,管理方便,產量極高。

我國雖然是種植馬鈴薯最多的國家,也是種植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但與其他農業大國相比,在種植產量和技術方面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學習馬鈴薯高產種植技術意義重大。接下來,農學博士分享幾個馬鈴薯的高產栽培技術,僅供大家參考借鑑。

馬鈴薯好吃不好種?教你幾個小技巧,保你一年吃不完

一、地塊選擇

我們需要選擇排灌條件較好、肥力水平較高、3年內未種植過馬鈴薯和其他茄科作物的地塊種植馬鈴薯。因為馬鈴薯屬於地下莖作物,需要科學調節土壤中的水、肥、氣、熱,以滿足植株正常生長的需求,這是實現馬鈴薯高產要求的重要前提。

二、種薯選擇與處理

在馬鈴薯種植之前,首先要選擇良好的種薯,表皮光滑,無病蟲害、無凍害。龜裂、尖頭、色澤暗淡、芽眼突出、有病斑、薯塊變形的塊莖,全部淘汰。

在馬鈴薯正式播種之前,我們應該開展科學合理的切塊、催芽作業,以儘早破除休眠,滿足提早發芽出苗的要求。在對馬鈴薯塊莖催芽時,我們應該嚴格遵循以下方法:首先將馬鈴薯種薯進行切塊,要求每塊種薯上有2個或3個健全的芽眼位;然後將穀草鋪設在陰涼通風的室內,鋪設厚度應為4釐米左右,將薯塊全部放置於穀草上,薯塊放置層數只能為1層,厚度大概在8釐米左右,再利用穀草覆蓋薯塊進行催芽。大約需要一週的時間,馬鈴薯種薯就可以出芽。在種薯切塊的時候,可能會通過切刀傳染病毒,會增加爛種、缺苗或者田間發病的概率。因此,切塊催芽時,應當嚴格消毒切塊使用的刀具。

馬鈴薯好吃不好種?教你幾個小技巧,保你一年吃不完

三、適時播種

生育期的溫度可以決定馬鈴薯播種時期。從理論上說,在日平均溫度處於15-25度時,馬鈴薯才開始結薯,這段時間特別適合馬鈴薯塊莖持續生長,能夠保證穩定增產。春播的最佳時間為2月中旬至3月上旬,山地需要根據不同海拔高度選擇種植時間,低海拔早播,高海拔晚播,但要在4月上旬前播種完畢。秋播馬鈴薯,應該選擇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播種。

馬鈴薯好吃不好種?教你幾個小技巧,保你一年吃不完

四、加強田間管理

隨著馬鈴薯的不斷生長,田間雜草長勢迅猛,會搶奪馬鈴薯生長必需的光照、養分等。因此,中耕除草,對於提高馬鈴薯的產量至關重要。在香菜情況下,當幼苗高為20釐米時,我們就可以進行第1次鬆土,並配合除草。在馬鈴薯的現蕾開花期,及時進行第2次培土。培土應該覆蓋薯塊, 避免見光變綠,影響馬鈴薯品質,有利於穩定增產增收。

在馬鈴薯進入開花期、塊莖膨大期後,對水分的需求較為敏感。土壤的溼潤度嚴重影響到最終產薯。因此,在這個生長期,如果遇到乾旱年份,應該注意抗旱灌水;如果遇到雨水較好的年份, 注意低窪地塊的排澇。

馬鈴薯整個生長時期,需要較多的肥料,因此及時追肥極為必要。在第1次鬆土時,需要配施複合肥,一畝地用肥量為25公斤;在現蕾開花期時,進行第二次追肥並培土,主要追施鉀肥,一畝地用量為10公斤。在馬鈴薯的生長後期,我們可以用磷酸二氫鉀溶液進行根外追肥,促生長效果更好一些。

馬鈴薯好吃不好種?教你幾個小技巧,保你一年吃不完

五、病害防治

1、馬鈴薯早疫病

症狀:在馬鈴薯發生早疫病的時候,受害部位存在有角的黑色小斑點,葉緣位置會有褪色的枯黃組織。在受害部位不斷擴大,同時病斑也會逐步成熟,最後變成凹凸不平的同心圓。

防治措施:首先,我們應該為馬鈴薯生長提供充足的水肥供應,以促進植株健壯生長、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其次,在收穫馬鈴薯後,需要進行深耕滅茬,有效減少第二年的初侵染源。最後,在馬鈴薯植株生長穩定期時,可以噴施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10天噴施1次。同時,如果發現早疫病症狀,我們必須及時噴灑治療性殺菌劑,一般選用80%代森錳鋅以及64%殺毒礬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每隔一週噴灑1次,需要連續用藥3次即可。

2、馬鈴薯晚疫病

症狀:

受到雨水沖刷或者植株較密集的葉冠底部,是馬鈴薯晚疫病的主要發病部位,植株葉片是馬鈴薯晚疫病病原傳播的主要介質。植株感染部位可在短時間內受到孢子的影響,並藉助空氣和水傳播進行二次傳染。

防治措施:一是選用健康無病的種薯播種,種薯最好單收、單存、單藏。二是注意監控天氣狀況,尤其是在初夏季節。如果有馬鈴薯晚疫病症狀出現,我們必須進行科學防治。在馬鈴薯開花前後,我們可以定期噴施保護性殺菌劑,比如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進行系統性防治,每隔一週噴施1次即可。

馬鈴薯好吃不好種?教你幾個小技巧,保你一年吃不完

結語:在馬鈴薯進入生長期後,在馬鈴薯地上莖葉由綠變黃葉片脫落、莖枯萎,地下塊莖就停止生長了,並易與根分離時,產量達到最大值,此時是收穫的最佳時期,應該選擇晴天及時收穫。

[我是中國農業科學院的一名農學專業博士,點擊右上角可以關注我!每天更新農業種植知識,推廣作物高產技術,歡迎大家評批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