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才合作 舊家電回收其實賣家很著急

導讀:“按照理論推算,目前國內超過6億臺電視保有量,7年淘汰換新的話,國內彩電年銷量有望突破8000萬臺”——我國電視內需遇到了飽和難題,企業奔著智能化、超高清化、中高端化的更新目標,希望抬升銷量和銷售額。據公開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每年報廢的家電數量在1億臺左右,年增長率大約能達到20%。我國目前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背景下,對再生資源市場的關注度提高了很多,尤其是廢舊家電。

“非暴力”才合作 舊家電回收其實賣家很著急

“彩電業目前所遭遇的內需天花板可以被突破”

“按照理論推算,目前國內超過6億臺電視保有量,7年淘汰換新的話,國內彩電年銷量有望突破8000萬臺”

在2019中國新時代智能電視趨勢發佈會上,專家和學者紛紛提出觀點和見解。業界清楚地知道,我國電視內需遇到了飽和難題,企業奔著智能化、超高清化、中高端化的更新目標,希望抬升銷量和銷售額。

但是另一面,怎麼才能讓更多人放棄家裡基本能滿足觀影需求的電視產品呢?

實際上,中高端產品有很多令人心動的價值和功能,但其本質是升級觀看體驗,而目前大部分家庭的電視產品能夠滿足日常需求。如果入手新電視,意味著舊電視無處安放,而舊電視回收的價值遠遠不夠吸引人。

眾所周知,電視機的傳統回收方式大概就是“打游擊”的回收商販,吆喝著從家門前經過,有啥收啥。還能正常觀看的電視機可能價值上百塊,也可能就是個按廢鐵價稱重的價格,沒有什麼具體的標準,基本就等於“看心情”。

現在,家電回收市場開始逐步規範化,收廢品的少了,正規回收渠道卻沒有什麼實質性改變。尤其是在城市裡,很難聽到吆喝聲了,但是廢舊家電想出手似乎變得更難了,一部分就悄無聲息進了垃圾桶。

據公開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每年報廢的家電數量在1億臺左右,年增長率大約能達到20%。但是我國正規拆解渠道回收、拆解的廢舊家電還不到2成,也就是說,繼“扔垃圾桶”後,暴力和無序拆解,甚至是翻新流入二手市場的問題也凸顯了出來。

一邊是,廢舊家電價格降得太快,感覺換掉不划算啊;一邊是,也就才買來兩三年,看著挺清楚,也沒什麼毛病,要那麼大的尺寸(內存、智能)幹嘛。

事情發展到這裡,也就能理解為什麼在銷量放緩和國家環保政策的雙重壓力下,很多企業喜歡用“以舊換新”以及回收補貼的方式來刺激新消費。近年來,像國美、蘇寧、京東這樣的電商平臺也陸續開放了家電回收渠道,促進廢舊家電回收。

另外,“互聯網+回收”模式也被帶火,甚至有很多新生代企業專門以此起家,構建線上回收產業鏈。無形中,市場對新消費的期待轉變為推動廢舊家電有序和規範化回收的有生力量。視像協會也在上述發佈會上表示,持續組織國內外主流彩電品牌開展“汰舊換優”工程,並且得到了工信部等行業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

確實,我國目前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背景下,對再生資源市場的關注度提高了很多。廢舊家電算得上是“疑難雜症”,其重金屬危害性不小,非法拆解的汙染嚴重,加快完善回收再利用體系是必要的。

從《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到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再到發改委透露正在草擬舊家電回收政策的消息,都在牽引整個行業的視線,吸引投資者的投資方向。

當然,垃圾分類現在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地熱火朝天,“可回收垃圾桶”已經擺好,就等廢舊家電進入“新家”了。希望末端拆解和再利用技術能夠加快創新步伐,著力提升廢舊家電資源化價值,降低正規拆解成本,促進市場更快步入正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