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脆、硬的江米條,硬度能夠“撬核桃酥”,讓人又愛又恨

江米條如今在市面上並不多見了,它口感硬而脆,雖然味道甜,但仍然比不上糖果更能吸引小孩子們;雖然傳統經典,但仍然比不上辛辣刺激的麻辣燙更能獲得年輕人的喜愛;雖然營養滋補,但仍然比不上枸杞阿膠更能討得老年人的歡心。

位置“尷尬”的江米條也有往日輝煌,曾經作為七夕節必備食物的一種受到很多人的喜愛,成了七零後八零後們的兒時回憶,它也正是本篇文章的主角。

甜、脆、硬的江米條,硬度能夠“撬核桃酥”,讓人又愛又恨

江米條曾被用於相聲調侃

江米條“能撬核桃酥”一說就足夠有趣的了,其硬度可想而知,結果還被當做創作源泉。相聲大家都很熟悉了,是一種趣味性極強的民間說唱曲藝。隨著時代發展,相聲也緊跟潮流,深入生活。

前些年的一段相聲裡這樣說道,軋進馬路都沒碎的核桃酥,被一根挺長挺細的江米條撬了出來。相聲演員此話一出,引得觀眾們大笑。這句臺詞顯然說到了人們的心坎兒裡,江米條實在是硬。“被軋進馬路”裡的核桃酥卡在裡面,出不來也進不去,實屬兩難。而江米條不僅外形又細又長,而且硬度很高,能被拿來當做槓桿。

說到底,也不知道這江米條是該喜還是該悲。喜的是自己終於重新被人提起,能夠在大熒幕上露一次名;苦的是自己被“揭了短”,變成人們茶餘飯後的笑料。不過終歸還是件“好事情”,江米條充滿著世間煙火氣,能夠“接地氣”,經得起人們調侃,是一種有生命氣息的小吃。

甜、脆、硬的江米條,硬度能夠“撬核桃酥”,讓人又愛又恨

江米條的特色與製作

江米條的特色想來也不必多說,就一個字——硬。它的硬也確實成了它的一種特色,但是一種讓人心有介懷的硬度。不同於法國的“法棍”,法棍還能夠得到法國人民的無條件喜愛,成為法國的主食,許多法國人都以法棍為驕傲,認為它是“世界上最好的麵包”;

江米條同樣是中國人民逢年過節必備的零食,每當人們在節日的歡喜中都聚到一起,聊聊家常話,談談新變化,都免不了往嘴裡塞上幾根江米條,邊吃邊聊,講的越是盡興,嘴裡江米條的滋味也越發的甜。

甜的同時也難免有幾分脆,輕輕一嚼難以嚼碎它,須得再用牙齒用力一點才能發出嘎吱一響。經不起長時間的嚼動,吃者就會有疲憊之感,所以江米條不宜多吃,讓人又愛又恨。那麼,這讓人又愛又恨的江米條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呢?

甜、脆、硬的江米條,硬度能夠“撬核桃酥”,讓人又愛又恨

光是看江米條的焦黃色的外形,就不難猜出它是油炸製出的。要想製作出美味的江米條,工序並不簡單。首先要準備好食材,糯米粉、麥芽糖、白砂糖和食用油。準備好之後製作工序就開始了,第一部是配麥芽糖水。

首先取適量的麥芽糖,放進入熱水中直至融化,融化充分之後把糖攪拌,燒開。第二步是和麵。在盆中放進適量的糯米粉,向盆中緩緩倒入調配好的麥芽糖水,加以攪拌,直至均勻。等到面的溫度降至室溫之後加入剩下的糯米粉,將盆中粉與面揉成麵糰,之後二十分鐘醒面。待到面醒好之後,把麵糰分成大塊,把成塊的面擀成正方形或者長方形。

擀好之後將面切成窄窄的麵條,只需大約一釐米左右寬。然後把每根麵糰都揉成形狀鈍圓的長條,江米條的面總算是調好了,接下來進入到最後一步,把“生江米條”變熟。向鍋裡緩緩倒入適量的食用油,倒好之後放進一些生江米條,然後開小火,控制好油。溫,防止油溫過高。加熱過程中要輕輕晃動鍋,防止江米條粘連在一起。

甜、脆、硬的江米條,硬度能夠“撬核桃酥”,讓人又愛又恨

一邊晃鍋一邊炸,一直等到把江米條炸到微黃,之後就可以出鍋了。出鍋這還不算完,江米條到現在這一步還只具有它的特色之一——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讓江米條具備它另一個“甜”的特徵。

將適量的白砂糖兌以適量的清水,配好之後把糖水放到火上熬製成糖漿,為的就是能拉成絲。製成之後把糖漿倒進炸好的江米條裡,把江米條攪拌均勻。然後把剩下的白砂糖倒進攪拌均勻的江米條裡,保證白砂糖均勻地包裹在江米條上,形成包裹江米條酥脆條身的甜蜜糖衣。之後,等到江米條降至室溫,新鮮出爐的江米條就大功告成了。

江米條的價值和意義

江米條不愧是“江米條”,想來它的名字與它也十分貼切。“江米”指的是它的主要製作原材料中的江南糯米制成的糯米粉,“條”則指的是它的長條形狀。因此,從起名這件小事上也可以看出勞動人民的純粹和質樸。

甜、脆、硬的江米條,硬度能夠“撬核桃酥”,讓人又愛又恨

江米條由於是糯米制品,糯米常溫食用不易消化,因此最好稍微加熱之後食用。把酥脆香甜的江米條配上一碗清淡的稀粥,這兩者相配為絕佳,食用之後不僅能夠滋養胃氣,而且還能促進消化吸收。但由於它是油炸食品,同《燕京歲時記》和《歲時廣記》中的炸春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兩者同為傳統小吃,但由於多食油炸食品對人體有害,所以不宜多食。

江米條又被老一輩人稱作“油果子”,它的簡單純粹是它的特點,使人們一聽到“江米條”這個名字就倍感親切,但這也成為阻礙它跟進時代潮流的絆腳石。市場上出現越來越多的新式食品,它們色彩炫目多樣,造型搶人眼球,氣味飄香,連名字都起得複雜而長。

江米條作為處境尷尬的傳統零食,不單單是能“撬核桃酥”的生活利器,還是被卡在了發展進程中的老式傳統食物。要論吃法,江米條變來變去也變不了甜、脆、硬這幾個本質,頂多有甜與不甜的區別,可以有粘糖與不粘糖兩種。但增減口味實在是缺乏新意,因此江米條這類傳統零食擁有著人們美好回憶,有著自己獨特的傳統效應,但是仍然亟待創新與發展。

參考文獻:

《舌尖上的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