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初心擔使命推進滇西應用技術大學跨越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的根本動力。高等教育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四大基本職能。滇西應用技術大學作為新建高校,是教育部實施六大精準幫扶項目之一,不僅要踐行四大職能,落實三全育人機制,更肩負著脫貧攻堅的使命,致力於為滇西片區、雲南省乃至全國及周邊國家培養高層次應用技術技能人才的任務。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踐行“四個服務”,按照教育部黨組“學起來、教起來、傳起來、研起來、幹起來、實起來”的要求,負起責任用心幹、開動腦筋創新幹、擼起袖子加油幹,努力闖出一條改革創新之路,為應用技術類大學建設出經驗、立標準、作示範。

堅持黨建引領,加快發展。立足高起點、高標準,力爭在全省高校黨建中當先鋒、作示範、出經驗,以一流黨建辦特色大學。一是牢固樹立管黨治黨責任意識,把嚴的要求貫徹到管黨治黨全過程,嚴格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推進“互聯網+黨建”,堅持“以用促建、以用為本”,紮實推進學校黨委、特色學院黨委、黨支部三級聯動聯創工作開展,廣泛運用“雲嶺先鋒”和“學習強國”手機APP開展“三會一課”、支部主題黨日、黨務公開、黨員積分管理、黨員教育培訓等,學在日常、做在經常、抓在平常,注重平時積累與學習,使全面從嚴治黨的思路舉措更加科學、更加嚴密、更加有效。組織開展創建一流黨建活動,強基礎、抓重點、顯特色,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激發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促進學校各項事業長足發展。二是堅持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建立健全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履行管黨治黨、辦學治校的主體責任,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保落實,科學制訂發展規劃,遠近結合、統籌兼顧,引領學校發展。認真落實《滇西應用技術大學試點方案》,進一步明確學校面向本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及產業發展需要的辦學定位和專業佈局,對怎樣形成有特色的校企合作、“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建設、專業群和課程體系、實驗實習實訓基地等方面建設作出規劃和實施路徑的設計。三是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政治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形成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長效機制。聚焦“第一課堂”主渠道、豐富“第二課堂”內容形式、覆蓋“第三課堂”主陣地,使課堂教學、課外教育、網絡教育“三個課堂”融會貫通,內容上守住“源”與“流”、方法上創新“道”與“化”、隊伍上強化“德”與“才”。四是始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不斷提升黨建工作制度化、系統化、信息化和科學化,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靜心治學,為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建設營造激濁揚清、風清氣正、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堅持改革創新,推進建設。學校在建設發展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力求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一是加大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從課程、講座、項目、培訓、競賽等多位一體逐步完善雙創教育體系。開設雙創教育課程,邀請校外專家、企業家為學生開展專題講座和相關培訓,組織學生參加創新創業相關競賽,搭建雙創教育平臺。二是創新學校人事管理工作方式,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探索高層次人才引進機制,設立高層次人才引進專項經費並制定優惠政策,探索學校與相關州市人才引進政策待遇疊加,全職和柔性引進一批人才,推進區域產業發展需求與學校專業建設緊密聯繫的應用型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同時,探索應用技術大學職稱評審機制,組建高校、行業、企業、科研院所等多方參與的副高職稱評審委員會,實行專家委員會+總部+學院+行業聯合評定職稱方案,申請授予學校副教授評審權。三是進一步完善“統一領導、分層管理”的財務管理體制。學校採取對財務規章制度、經濟分配政策、經濟資源配置、財務收支預算、會計核算實行統一領導,對總部、各學院、應用技術研究院實行分層管理的模式開展財務管理。四是堅持黨政工團齊抓共管,構建全方位育人模式,擰緊理想信念教育“總開關”,佔領課堂教育“主渠道”,搭建社會實踐“大舞臺”,使課堂教學、課外教育、網絡教育“三個課堂”相貫通,課程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關愛育人相銜接。五是加大改革創新,落實學校“一二三四五”的工作目標和思路,推進“九抓九融合”“九問九反思”,把學校各項事業做得更好、改革創新更進一步、試點示範儘快實現預期目標。

堅持隊伍建設,提升質量。“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始終是辦學治校的根本問題。學校廣大黨員處在教學管理服務和培養學生的第一線,是推動三全育人的重要力量。“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大學發展的核心是師資、人才,要建立“近者悅、遠者來”的人事制度,樹立“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好老師典型,實現“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有機融合、並重發展,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本科教育全過程、貫通人才培養全體系。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教師要政治堅定,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要有家國情懷,關注時代、關注社會,汲取養分、豐富思想;要創新課堂教學,給學生深刻的學習體驗;要有全局視野、國際視野、歷史視野;要嚴於律己,自覺弘揚主旋律,積極傳遞正能量;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自覺做為學為人的表率,打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樂為、敢為、有為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滇西大將依託教育部直屬“985”“211”“雙一流”重點高校教育資源,為學校建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積極通過引進人才、柔性引進人才、聘用等方式,不斷提升師資水平,踐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助推學校各項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堅持補齊短板,打牢根基。學校在滇西貧困地區零起點,仍然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求完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10月10日,《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發佈,為學校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產教融合建設發展指明瞭方向、提供了機遇。學校認真落實落細落小《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滇西應用技術大學試點方案》,齊心協力、擔當作為,不等不靠、善作善為,以問題為導向,有效解決學校運行中自身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對學校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及時向主管部門和相關州市黨委、政府彙報溝通,進一步細化落實各項工作措施,堅定不移補齊學校建設發展的各方面短板,力爭在師資隊伍建設、專業人才培養、深化產教融合、銜接中高職教育、推進產業扶貧、理順校院管理等方面取得新的進展。

堅持政治擔當,構建良好政治生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等精神,按照中共雲南省委提出的“出思路、想辦法、抓推進、勤督查”的工作要求,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和工作作風,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以幹為榮、以幹為責,進一步抓班子、帶隊伍、強舉措、轉作風、促落實,紮紮實實推進《滇西應用技術大學試點方案》落實落細落小落地。大力弘揚“跨越發展爭創一流,比學趕超奮勇爭先”精神,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凝聚精氣神和正能量,履職擔當作為,奮力開拓創新。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團結、維護團結,加強溝通、增進互信,通過班子的團結,帶動全體師生員工,切實把精力集中到幹事創業上來,努力形成加快學校改革創新發展的強大合力,使學校發展更快、環境更佳、組織放心、幹部優秀、師生滿意,努力構建良好的政治生態,實現滇西大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作者 羅進忠 滇西應用技術大學黨委書記

雲南日報特邀理論撰稿人、本刊顧問

原載2019年《社會主義論壇》第11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