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後,“雞娃”成家長圈流行病,父母啥時候能真正不焦慮?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曉安說教育

近年來,國家對中小學生減負治理越來越重視,但現實中,很多學生的壓力不減反增,因此還產生了一個新的流行語,叫“雞娃”,意思是每天被家長打著“雞血”、不斷的安排學習和補課班的孩子。

減負後,“雞娃”成家長圈流行病,父母啥時候能真正不焦慮?

在北京市的三環,有一個商場,這個商場裡面有一半的商鋪,都是教育機構。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大部分都是以補課的孩子和家長為主。商場的保安:“平時的晚上和週末全天,這裡全是來上課的孩子,你看旁邊的肯德基排隊都到門口了。”

減負後,“雞娃”成家長圈流行病,父母啥時候能真正不焦慮?

而在附近的一家教育機構內,班級前兩排坐的是孩子,後兩排座的是家長,孩子和家長聽得都很認真,而且家長還負責時不時的給孩子拍一些照片資料。

課上大家都非常安靜的聽課,但是課間大家可都不閒著,各種討論學習班的事情,你家報了幾個補習班;誰家的孩子考上了創新班;哪個老師的課最難搶;還有的爸爸因為孩子在背誦古詩時表現不好,所以在訓斥孩子。

減負後,“雞娃”成家長圈流行病,父母啥時候能真正不焦慮?

從他們的聊天中,我們可以知道,有很多的學生家長,都是捨近求遠,跑到這裡來陪孩子上課的。之所以不在家門口報培訓班,就是因為那裡的氣氛,沒有這裡學習氣氛好,既然花錢了,就選一個環境好的。對於家長的理由,其他家長也都表示贊同。

在“雞娃”的問題上,一位家長表示:“我最近患上了很多母親都患上了焦慮症。我有兩個女兒,一個上四年級,一個剛上一年級。為了她們的學習成績,還有課外興趣,我需要給他們不停的幫學習班。我不是在送大女兒補語文,數學,英語就是在送二女兒學習鋼琴,舞蹈和美術。我感覺我的夢想和渴望全部被兩個孩子吞噬。我對單調麻木的生活,有些失望,但是不敢輕易改變。”

減負後,“雞娃”成家長圈流行病,父母啥時候能真正不焦慮?

看!這就是大多數家長的心聲,其實每個家長都不希望培養出“雞娃”,但是因為焦慮情緒,又不敢不這樣培養,因為大家都在補課,我的孩子不補課,將來會被甩出很遠的。

由此我們看出,國家雖然出臺政策,要求中小學生減負,但是單憑國家的政策,和學校的制度是不能夠完全給孩子減負的,家長的焦慮情緒對此有很大影響。

那麼我們家長要如何讓孩子真正減負呢?

減負後,“雞娃”成家長圈流行病,父母啥時候能真正不焦慮?

一、調整心態

首先,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孩子雖小,但也是獨立個體,家長之所以對孩子期望過高,就是因為自己年輕時代留下的遺憾,希望在孩子這一代不要重演。但是這種想法是不可取的,必須要給孩子嘗試失敗的機會,這樣孩子才能成長,每一個人都不可能保證一輩子不犯錯誤。

二、保證孩子自由空間

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孩子雖然淘氣頑皮,但不代表不懂是非。家長把孩子看的越緊,越容易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在學業上看的過重,反而會讓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如果孩子能對學習感興趣,就能更高效,更快速的學習,這樣也可以避免繁重的課後作業。

減負後,“雞娃”成家長圈流行病,父母啥時候能真正不焦慮?

三、適當時候提供援助

不要認為學習只是孩子的事,家長只要當甩手掌櫃就可以,或者揹著小手在後面監督。只看孩子的考試試卷打了多少分,這樣做是自私的行為,當孩子學習上遇到瓶頸時,家長要給予幫助。當孩子學習方法不得當時,家長要幫忙一起克服困難。

給孩子減負,不是單一的放在嘴上一說,它需要一個完整的大系統,讓家庭、社會和國家共同來努力,才能真正做到給孩子減負。

今日活動:如何才能做到給孩子真正的減負,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