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於水火災病!中國無人機悄悄擔負起更多社會責任

電力、農業、救援……最近幾年無人機正悄悄的在各行各業普及。除了日常作業外,這些快速、智能又勇敢的無人機還在應對各種災禍中發揮著獨特作用、承擔著越來越多的社會責任。

水中,各顯神通

救人于水火灾病!中国无人机悄悄担负起更多社会责任

每年的雨季都會看到洪水的新聞,洪水危險而且阻隔著救援,而無視地形限制的無人機在這時可以發揮出意想不到的作用。2018年9月4日,在印度洪水受災地區Ponnani的救援營地,一架中國製造的多旋翼無人機帶來了Shifa在洪水中丟失的出生證明副本並安全運送到了當地居民的屋頂,同時,當地政府也用中國無人機攜帶專業載荷評估了水災後該地受災程度。

類似的事情在國內也不少:2017年7月,湖南,洪峰過境,96歲老人被困家中。正在採訪的當地記者用無人機成功找到並定位其位置,最後救援隊伍駕衝鋒舟成功將其救走。

救人于水火灾病!中国无人机悄悄担负起更多社会责任

2018年6月,四川,強降雨致涪江水位暴漲,143名工人被困孤島上,生活物資和用水緊缺。當地調用農業用植保無人機向被困人員運送食品等必需物資,3架無人機用“螞蟻搬家”的方式運去了兩面包車的物資,救了燃眉之急。

同月,也在培江中,一艘停靠在河邊的採砂船被洪水扯斷鋼繩,船上3名值班人員被困,衝鋒舟又無法靠近。最後消防官兵用無人機拋牽引繩的方式,成功用滑輪渡河救人。

2019年5月19日,江西,暴雨致河水突漲,1名工人被困河流中間,河水湍急。現場指揮員巧用無人機將繩索降落到被困人員位置,並利用繩索將救生衣送到被困人員手中,並讓被困人員穿好救生衣及綁緊安全繩後,成功將被困人員救出。

火中,司空見慣

救人于水火灾病!中国无人机悄悄担负起更多社会责任

2019年4月15日,法國巴黎聖母院大火,兩架中國製造的大疆“御”Mavic Pro和經緯M210在救火時成為外媒熱議的英雄,其攜帶的紅外和可見光相機能實時關注火勢幫助高壓水槍實現精確的定點撲救,從而在關鍵時刻拯救了大教堂的兩座鐘樓。

無人機在消防中的巨大作用引起了海外網友的熱議與點贊,但其實這在國內早已成為日常:2018年,重慶市渝中區,一個批發市場大面積燃燒,5箇中隊共70、80人一起參與滅火。但燃燒速度很快,火場情況又很複雜。消防支隊較場口中隊的一名一線消防員情急之下起飛自己的大疆Spark航拍無人機偵察火勢,有“上帝視角”的加持再用水槍阻截便很快控制住了情況。

2017年開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十一院研製的彩虹—4型長航時無人機,掛載著森林防火專用的監控載荷服務於大興安嶺的森林防火。

災中,無畏尖兵

除了水火外,地震、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也很可怕,一些情況下甚至地形改變、基礎設施癱瘓,此時更是無人機大顯身手的時候。2015年日本就啟動了Drone Bird項目的眾籌,以期在地震後用無人機快速生成災區地圖,因為哪怕用衛星繪圖也需要等兩天之久。

救人于水火灾病!中国无人机悄悄担负起更多社会责任

其實這樣的應用在我國早已實現,2008年汶川地震,多家機構和企業聯合成立“無人機遙感應急賑災聯合組”,先後獲取了重災區四川省德陽市綿竹縣漢旺鎮獲取災區航空遙感影像、四川德陽市什邡市洛水鎮影像,5月17日以後又對地震後山體滑坡、崩塌等導致的堰塞湖進行拍攝,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在一些災害中,無人機又出現了全新的應用。2017年九寨溝地震,華為就啟用了繫留式(地面供電,可24小時飛行)的無人機基站,據稱其可向方圓 50 平方公里以內的客戶提供通信保障服務、同時服務 5400 個手機用戶。

疾病中,全新可能

救人于水火灾病!中国无人机悄悄担负起更多社会责任

2019年11月,BBC、《國家報》、埃菲社等多家外媒都報道了坦桑尼亞桑給巴爾地區嘗試用中國無人機預防瘧疾的新聞。據報道,大疆以MG-1S農業植保機為基礎量身打造了兩架無人機,它們可以向稻田的水中噴灑Aquatain AMF積水防蚊液以消滅瘧蚊,進而可以預防瘧疾。

其實類似的應用在國內也早已展開,許多災害事故發生後都使用農業植保無人機執行防疫任務。2017年九寨溝地震就成了一次國內植保無人機服務隊的大動員。

這些植保無人機在農業疾病防控領域做“本職工作”時也多次充當傳統作業方式所不能勝任的“救火隊員”。

2016年8月,廣西渭南爆發玉米粘蟲病,4.4萬多畝的玉米達到防治標準,但用傳統方式噴灑農藥已經無能為力。幸好這次也是一次成功的全國植保無人機大動員,來自天南海北的無人機企業、服務隊都馳援渭南勝利完成了“蟲口奪糧”。

救人于水火灾病!中国无人机悄悄担负起更多社会责任

2017年8月,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玉米地爆發紅蜘蛛疫情,當地農牧業局植保植檢站的數據顯示:全旗總共有120萬畝玉米地,其中76萬畝不同程度受災,預計蟲害會導致當地玉米減產10-70%。大疆農業當地服務隊禾文科技組織約50架MG-1S植保無人機緊急進行防治,保住了80%的產量。環球網無人機頻道當時也觀摩了此次作業。

中國民用無人機的崛起

救人于水火灾病!中国无人机悄悄担负起更多社会责任

雅馬哈植保無人機

筆者以為,在新聞中越來越多地看到無人機的身影應該感謝中國民用無人機行業的崛起。無人機從1917年誕生以來已有百年曆史,並不算新鮮事物;無人機在美國執行軍事偵察任務、在日本噴灑農藥等都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我國第一架無人機“北京五號”也已問世60年。

但過去的無人機一直都是非常昂貴的工具,許多行業需要卻用不起。例如即使是相對“接地氣”的雅馬哈農用無人機,其在日本當地的售價也相當於大幾

十萬元人民幣;而諸如西貝爾S100這樣的高端無人機的售價更是要以千萬元計。

此外不少外國的無人機對華禁運,即使想買也買不到。例如2006年開始日本的雅馬哈Rmax植保無人機就對我國禁運。少量已經購買的無人機自然不會捨得去噴農藥,而是搞起了航拍等更高附加值的業務。

直到最近幾年,中國製造的民用無人機以可以接受的價格、可控的供應才開始走進一些公安局、供電局等基層單位。並隨著價格的下降進一步拓展到農業、日常巡檢等更“接地氣”的運用。

救人于水火灾病!中国无人机悄悄担负起更多社会责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現在普通的消費級無人機也前所未有的強大,已經可以執行一定的專業任務,而其價格僅相當於智能手機。例如文中所述的重慶那次火災救援,使用的僅僅是入門級的大疆Spark;2018年一名65歲的英國登山者在喜馬拉雅山區滑落冰崖,找到他的也僅是一架消費級的Mavic Pro。

有目共睹的是,中國民用無人機在越來越“接地氣”的同時也悄悄地為社會做出了更多的貢獻、並已經成功拯救了越來越多的生命。隨著中國無人機技術的發展,它們未來還能承擔起什麼樣的社會責任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救人于水火灾病!中国无人机悄悄担负起更多社会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