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村上春樹跑步的時候,他在想什麼呢?


當村上春樹跑步的時候,他在想什麼呢?


01

當村上春樹跑步的時候,他在談些什麼?

他說:“老實說,跑步時思考過什麼,我壓根想不起來。”

想來很多人對作家的生活方式懷有非常大的興趣,覺得作家的生活充滿了神秘感,久坐、沉思、煙霧繚繞、偶爾也和自殺相關。

相比之前很多作家,村上一直跑步的行為難免有些平常化(或者在別人眼中是另類的作家),那麼,作為作家的村上,跑步時到底在思考什麼呢?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村上特意寫了一本書,當然跑步其實也只是一個點,再加上生活、寫作、思考、人生,連點成線,再構成體,於是有了這本《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我跑步,只是跑著,原則上是在空白中跑步,也許是為了獲得空白而跑步。

這裡,村上還有一段絕妙的描寫:跑步時浮上腦際的思緒很像天際的雲朵,形狀各異,大小不同。它們飄然而來,又飄然而去。然而天空猶自是天空,一成不變。雲朵不過是匆匆過客,它穿過天空,來了去了,唯有天空留存下來。所謂天空,是既在又不在的東西,既是實體又不是實體。

其實哪有那麼多特殊,哪有那麼多為什麼,某天他突然想寫作了,於是就去寫了;後來想跑步了,所以跑步生涯也就開始了。想到就去做,這就是村上選擇的方式。

想到,感興趣,喜歡,熱愛,所以一直堅持。

就是這麼簡單。

當村上春樹跑步的時候,他在想什麼呢?

02

關於這本書,村上說:我寫小說的許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著道路跑步時學到的,是自然地,切身地,以及實際地學到的。我想把這二十五年來一面在路上奔跑,一面片段式地思考的東西集結成書。

想來就像毛姆所言:“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學。”無論何等微不足道的舉動,只要日日堅持,從中總會產生出某種類似客觀認知的東西來。

這讓我想起了我從大學到現在,每天晚上從圖書館往宿舍走時的那條路,有路燈,馬路上有車,有自己的倒影,也有耳機裡響起的音樂。什麼都不想的時候,想法卻最多,來來往往,飄忽不定。也就是在這種狀態下,反而收穫最多,雖然在行走,但類似於冥想。

我很喜歡村上的一個句子,他說:“思考人生時,我不時覺得自己只是一根被衝上海灘的漂流木。從燈塔方向吹來的信風搖曳著桉樹的梢頭,沙沙作響。

被命運安排,但也有自己的安排。

於是他在看球賽時因為想到寫作而開始寫作,之後覺得需要鍛鍊而開啟了跑步生涯,在自己經營的小店步入正軌時因寫作放棄了生意……這都是他自己的選擇,命運彷彿從天空飄落,而村上選擇攤開雙手,接住了它。

每一個選擇都會決定未來的路,某種意義上來講,我們也是自己的上帝。

有人勸他可以一邊經營小店一邊寫作,或者先將店託付給別人,但他都放棄了,覺得這是一種討巧的選擇,要做事,就應該放下包袱全力以赴。我喜歡他的選擇,要麼不做,要麼做絕,竭盡全力埋頭苦幹還是幹不好,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撂開手。然而,如果因為模稜兩可,三心二意以失敗告終,懊悔之情只怕久久無法拂去。

他有一個好妻子。

他對妻子說:“姑且給我兩年的自由。如果不成功,再在哪兒開家小店不就行了?我們還年輕,可以從頭再來。”

妻子說:“好。”

當村上春樹跑步的時候,他在想什麼呢?

03

關於跑步,因為我最近一直在跑步,所以有很多親身體會。


當村上春樹跑步的時候,他在想什麼呢?


今年一直沒怎麼鍛鍊,七月開始,我每天晚上九點多在學校操場慢跑。武漢天熱,即使在夜晚依然在30度以上,而最開始的時候,我一公里需要花七分鐘左右。

按照村上所言,先跑量,在不斷的奔跑中肌肉會逐漸強化,然後再提速。我在一口氣跑到五公里,之後一直按這個量跑,於是斷斷續續20多天後,慢跑一公里跑到了5分30多秒。

數據的提升讓我欣喜,原來普通人,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堅持和有意識的鍛鍊,親眼見證自己的小小蛻變。往後找那個感覺,就像村上在書裡講的: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是那麼一丁點兒,才更為重要。在長跑中,如果說有什麼必須戰勝的對手,那就是過去的自己。

他有他的跑步計劃:每週六十公里,一個月大約二百六十公里,於村上而言,這個數字便大致成為“跑得認真”的標準。他平時慢跑的速度為六分鐘一公里,參加馬拉松時基本為五分鐘一公里。這個水平我現在只能觀望,默默點贊。

跑步這件事,像其他一切好事一樣,最開始是最難的,之後越來越簡單,身體適應節奏,心理逐漸接受,所以便由“折磨”變成了享受。

這裡面最開始主要是身體的原因,身體是極為事務性的體系,只有耗時費日,斷斷續續地、具體地給它痛苦,它才會認識和理解這信息,才會主動地接納給與它的運動量。從另外一個方面講,肌肉同有血有肉的動物一般無二,它也願意過更舒服的日子,不繼續給它負荷,它便會心安理得地將記憶除去。

想來也是這個道理:輕鬆的道路往往越走越艱難,而艱難的道路往往會越走越輕鬆。

雖然有時候跑步到最後會覺得很難受,可是當你不顧一切地堅持跑完,便覺得彷彿所有的東西都從軀體最深處擠榨了出來,一種爽快感油然而生。

這也是真正享受這項運動的人,才能體會到的幸福感。

當村上春樹跑步的時候,他在想什麼呢?

04

關於生活的些許感悟,村上在書中也分享了很多。

他很看重獨處,因為他天生就有喜歡獨處的因素在性格里。“每天有一兩小時和誰都不交談,獨自一人默默跑步也罷,四五個小時伏案獨坐,默默地寫文章也罷,我都不覺得難熬,也不感到無聊。”

一個人做事,可以想到很多很多,而一群人熱熱鬧鬧之後,留下的只是冷清和空虛。可能這也是他堅持關閉小店的原因,那之後他有了自己的生活節奏,早起晚睡,寫作、跑步、讀書,儘可能推掉一切不願意參加的聚會和活動。

他說艱辛的生活體驗是寫作的基礎,也正是早些年經營小店的經驗,讓他體會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接觸了很多人,看盡人間百態,也為他之後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原型基礎。

他把小說家看成了一個職業,對於書的銷量或者各種文學獎,他覺得無所謂成敗,最主要的,一方面是讀者的認可,另一方面是自己內心的認可。別人大概怎麼都可以搪塞,自己的心靈卻無法矇混過關。

在這層意義上,寫小說很像跑全程馬拉松,對於創作者而言,其動機安安靜靜、確確實實地存在於自身內部,不應向外部尋求形式與標準。

提到學校時,村上的觀點和很多傑出人士的觀點是一樣的,他覺得:學校這個地方,是一個進入裡面學習些什麼,然後再走出去的地方。

我對死記硬背的知識點不感興趣,而對感興趣的領域和相關的事物,按照與他自己相配的節奏,藉助喜歡的方法去探求,往往能極其高效地掌握知識和技術。我讀了很多名人的傳記後,發現他們都是這樣過來的,專注於自己真心熱愛的領域,而忽視學校統一規定的條條框框。

因為只有熱愛,才能長久。

人生來如此,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下去,不喜歡的事怎麼也堅持不了。我們經常講堅持,但很多事情,並非只憑意志堅強便可以無所不能。

最後的最後,還要歸於自己的心。

05

再一次讀完這本書後,我最大的感受還是真誠,走心,不擺架子,想到什麼便說什麼。

記得書中有一個例子,村上說他有時候也會因為疲憊而不想跑步,於是他就這個問題採訪了專業運動員。結果遭到了人家的怒目相對:“這還用問嗎?這麼白痴的問題!”

讀起來很好玩的段落,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這種小心思,也會琢磨比我們優秀的人他們是怎麼考慮的,他們有沒有不想工作的時候呢?這是一種好奇心,也是一種懸著不敢放鬆的狀態。

但收到肯定回覆後,心情就瞬間放鬆下來了。

很多人也對作家的生活狀態感興趣,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近距離地瞭解村上作為一名傑出作家的生活片段和心路歷程。拋開作家的生活,他也是一個普通人,會遇到我們幾乎都遇到的問題,然後用自己的態度和選擇去一一面對。

有人問他一直作為諾獎的陪跑者會不會很遺憾,他說收到讀者的肯定,才是最珍貴的。跑過挪威的森林後,想必他收穫了更大的天空。

有時也會經常看到他的照片,或跑步,或沉思,或一個人於午後靜靜讀書,那時候也會想,村上到底在思考什麼呢?

可能他會回覆我:“思考過什麼,我壓根想不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