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挖豬圈挖出“其貌不揚”小碗,專家鑑定竟是國寶文物

說起國寶,往往都有一個名聲與地位都與之相符的來源,不是出自王公貴族,就是達官顯貴,而今天要說的這一件國寶,卻是來自一個普通規格的小小墓葬。

蓋豬圈竟發現神秘小碗

1972年,安徽省某個村莊的農民在蓋豬圈的時候,無意間竟發現了一隻其貌不揚的小碗。考古人員得知消息,立即趕往現場,經過進一步清理,在豬圈周圍發現了一座規模不大的古墓,考古界後來將其稱之為胡母圩古墓。

農民挖豬圈挖出“其貌不揚”小碗,專家鑑定竟是國寶文物

胡母圩古墓頂部為磚拱結構,墓室中有一口楠木棺,棺蓋已經不見了蹤影,裡面也沒有屍骨。專家根據墓磚推斷,墓主所生活的年代為南宋淳熙年間(公元1174年—1189年),距今已有800年的歷史,又從出土文物分析墓主可能為女性,是南宋時期官宦家眷或富裕人家的女眷。

農民挖豬圈挖出“其貌不揚”小碗,專家鑑定竟是國寶文物

不幸的是,此墓早已被盜,盜賊看上眼的寶物已經被劫掠一空。只剩下村民發現的這隻小碗和一枚金釵。

神秘小碗,身世不凡

這隻小碗送到文物機構,由考古專家進行鑑定,專家認為,這不是一個普通的碗,而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玉雕藝術品,價值連城。

農民挖豬圈挖出“其貌不揚”小碗,專家鑑定竟是國寶文物

經鑑定,這枚小碗的材質為瑪瑙,高5.9釐米,口徑13.2釐米,底徑7.5釐米,厚0.2釐米。整體為圓形敞口,口沿鑲金邊,深腹微鼓,平底。此碗器壁較薄,於半透明中朦朧地顯露出自然紋理。碗內掏膛乾淨,器壁較薄,厚約0.2釐米。碗呈橙黃色,局部有暗紅色斑紋,顯現出瑪瑙的自然紋理與柔和嫵媚的光澤,讓人為之驚歎。專家命名為:“南宋鑲金邊瑪瑙碗”!

農民挖豬圈挖出“其貌不揚”小碗,專家鑑定竟是國寶文物

俗話說“千種瑪瑙萬種玉”,“有錢難買金鑲玉”,瑪瑙因性脆,韌性差,不易製作成可供盛置用途的器物,所以工藝技術要求比較高。“金扣瑪瑙碗”口沿處鑲嵌的薄片金條飾整齊,接口牢固,顯示出了高超的技藝,應是具有較高技藝的工匠和嚴格管理的專門作坊加工而成。

1994年,“南宋鑲金邊瑪瑙碗””被國家文物局文物專家鑑定組一致確定為國家“一級甲等文物”,同時它也是是安徽省目前唯一的一件玉器類“國寶”。如今,它作為鎮館之寶藏於安徽博物院,供全國民眾欣賞,講述著它不為人知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