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興趣5誤區16條建議

學習興趣5誤區16條建議

當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後,家長們的重心就放在孩子的學習上。當下,越來越多的家長已經認識到,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比學習成績本身更重要。如何做才能有效的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並使這個興趣能夠一直保持下去呢?

總的來說,有5個誤區,可參照16條建議改進。

誤區一,生怕浪費時間

現在很多家長從孩子一入學開始,就千方百計想孩子學得好,懂得多,所以家長把孩子的雙休日、節假日都安排得滿滿的。

事實,孩子多學點東西是好的,家長這個出發點也是好的。

但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歡學呢?家長就不理,不顧及孩子的感受,使孩子學得非常辛苦、吃力,不想學。

建議1:允許孩子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孩子好比各種的樹苗,有的像松柏苗,有的像楊柳苗,有的像榕樹苗等,不論是什麼樹苗,都可以長成各種各樣的材料。

所以做父母的責任,並不在於強迫孩子學這一樣,不學那一樣,而是應該多給孩子一些自由寬鬆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選擇感興趣的、喜歡的事。

例如,有些孩子喜歡動手操作,搞一些小製作。而家長就認為這與學習無關,就加以阻止,限制他們,不准他們做。

其實,孩子在製作的過程中也需要動腦,不懂的時候,他們就去查閱有關的資料和書籍,這就是學習的過程,這樣的學習孩子還會學得自覺、開心,況且在這樣的活動中,不僅使孩子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又能提高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

家長不但不應該阻止他們做,還要根據孩子的這個興趣特點,為他們提供有關的書籍,創造機會讓孩子參加一些有益的活動和比賽

許多事實證明了,小時候培養的興趣往往為一生的事業奠定了基礎。

有些做父母的對孩子寄託了很大的希望,但他們往往按照自己的主觀意志去“規定”孩子的興趣,而不是尊重孩子自身的學習興趣的發展規律培養孩子,這樣往往會延誤孩子的發展。

建議2:把孩子原有的興趣與知識學習聯繫起來,以培養和激發新的興趣

有的孩子一聽到寫作文就頭痛,佈置他寫這個,他說沒做過;寫那個,他又說沒去過、沒見過,不知怎樣描寫。

事實上,有很多事孩子真的沒有經歷過,沒有切身的體會,但又不能不寫,於是他們只好這本作文書抄抄,那本作文書抄抄,真的找不到可以抄的時候,就馬虎寫幾句來應付,成了真正“作”出來的作文。

但像剛才提到的小孩,他喜歡動手操作,如果家長又支持他做,併為他提供有關書籍,他看得多了,做得多了,真的要他去寫,那他寫的時候就得心應手了,寫出來的文章也必然較具體、真實,有血有肉,他會把自己的製作過程,把自己獲得成功的喜悅,遇到困難時怎樣想辦法克服等等都具體地寫出來。

所以家長應該讓孩子多參加有益的、自己喜歡的活動,並與學習聯繫起來。

總之,家長應該注意把孩子原有興趣與知識學習聯繫起來,將興趣引導到學習上來,以培養和激發新的興趣。

誤區二,放任自流

有不少家長都誤讀了“自由成長、放養教育”,“放手讓孩子成長”並不是說完全不關心孩子的成長,當孩子遇到困難、止步不前時,正是需要家長引領的時候。

孩子不喜歡學習的原因非常複雜。如果我們加以探討就會發現實際上並不是孩子不喜歡讀書,而是某種因素導致的,如上學被老師批評了,讀錯了字遭同學的譏笑,想看電視卻被迫寫作業等等。這些原因逐漸在內心堆積起來後,漸漸地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建議3:瞭解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開導他

我們父母首先要和孩子自由溝通

,以溫和的態度和孩子探討為什麼不喜歡讀書。

這裡,孩子什麼話都可以說,不管他的理由多麼可笑,父母也不可責罵或取笑。

當孩子把不喜歡讀書的理由都說出來之後,孩子自己就會發現他不喜歡學習的原因並不是學習本身,而是被老師批評了,被譏笑,想看電視等與讀書學習有關的環境。

父母瞭解他的問題所在,就要為他解決。

例如,可以和老師談談孩子的情況,在孩子喜歡看的電視節目播放時,先讓孩子把電視看完再去學習等,這樣可以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上的障礙,恢復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建議4:學習是一種生活,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新入學的孩子對學校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有趣,他們回到家會興致勃勃地向父母講述學校的學習生活,這時,家長應耐心傾聽,並和他們討論學習生活,這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是很重要的。

建議5:學會鼓勵孩子

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一定要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去看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可以改變的。

當孩子比以前哪怕有一點點的進步時,家長都要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表揚,讓孩子意識到他是在慢慢改變。

家長要學會拿孩子的現在和以前比,而不要和其他同學比,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

家長還要在行為上做到對孩子的優秀行為及時強化,不良的行為適當懲罰。

當孩子沒有完成作業時,千萬不要給預定的獎勵。當孩子在家裡有了改變的時候,家長可以和老師聯繫或溝通,讓老師在學校或班裡給予鼓勵和表揚,及時強化他們的好行為。

建議

6:成功感才是激發學習興趣的最大動力

成功是使孩子感到滿足,並願意繼續學習的一種動力。孩子一旦獲得成功,就感到滿足,並願意繼續學下去。因此,家長應該鼓勵、引導孩子,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但常常有家長說,孩子成績一直上不去,怎麼鼓勵也沒用,這個就跟目標有關係,學校有學校的目標,班級有班級的目標,老師有老師的目標,我們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也需要有適合孩子的目標。學校是集體教學,這個目標只能由家長來定,特別是當孩子遇到學習阻礙的時候。

孩子樹立目標,建立方向,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家長要耐心引導,具體幫助,使孩子體驗到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樂趣。

建議7:瞭解孩子的學習能力

切記千萬不能依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強加給孩子,而且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目標的制定還要因人而異,即使制定訓練目標後也應不斷調整,使之始終處於理想的模式。

這點是第5點的有力補充,這點做好了,第6點才能達到。

誤區三,整天盯著孩子,不斷催促

有的家長經常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做作業速度慢,經常做作業做到十一、二點,不知如何是好?

當老師問及孩子在家怎樣做作業的時候,有的講孩子一邊做作業一邊看電視,有的講孩子一邊玩一邊做作業,有的講孩子一邊做作業一邊聽大人講話等等。

這些情況的產生,是一種惡性循環的結果。家長一開始也知道要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好好寫作業的,無奈孩子寫著寫著就不想寫了,之後,家長就開始盯著孩子,孩子被盯煩了,消極怠工,家長又開始哄著孩子寫作業,這些類似於“哄吃飯”(邊看電視邊玩邊寫作業)的壞習慣就養成了。

怎麼改變呢?請看下面的建議

建議8:書桌變成孩子感興趣的地方

孩子學習做功課需要有一個好的環境,一張自己的書桌是必不可少的。把書桌變成孩子感興趣的地方,就會使孩子對經常在書桌上進行的學習活動感興趣。

書桌要整潔,抽屜裡要備有做各門功課所需的工具,這樣當他需要時,立刻就能找到,不會因為缺少某件工具而中斷作業,心生煩躁。書桌美觀舒適,孩子一有時間就會坐到這裡開始他的學習活動。

建議9:把學習計劃公之於眾

利用心理學戒菸的一種方法是,向家人或朋友公開宣佈:“我要戒菸了!”這樣做,會起到一個強迫約束效果。

當你忍不住想抽時,馬上就會想到:“是否會被別人笑話自己意志薄弱或者太沒出息了”,因此就能堅持到底:“無論如何,一定要堅持實行自己的計劃。”

制定讀書計劃也是同一個道理,不要只自己暗下決心,而是應該向家人或朋友公開宣佈:“我要如何如何用功了。”這樣,才會產生積極的效果。

剛入學的孩子還不能自己單獨做計劃,可在家長的指導下,由孩子自己動手製定出來,並在家裡張貼出來。

建議10:每次學習時間不宜過長

時間過長,再愛學習的孩子也得家長催促。

當前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普遍過高,他們希望孩子學習、學習、再學習,只要孩子端坐在書桌前,不管其效率如何,父母就感到欣慰,因而總是催促孩子“坐好一一開始學習”。

殊不知,這種做法很危險。無視孩子的心理特點,

任意延長學習時間的做法會使孩子把學習和遊戲對立起來,厭惡學習,對學習沒有興趣,還會養成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的壞習慣。

因此,家長切莫目光短淺,捨本逐末,不能忘記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是頭等大事。

誤區四,把學習變成家長的事情

孩子是學習的當事人,被迫學習,被迫考試,學習處於被動狀態,時間久了,孩子對學習生厭是可以理解的。

建議11:試著讓孩子創造問題,增強子女的求知慾

家長指導孩子學習時,可以換一種方法,不是經常讓孩子去解答問題,而是採取讓孩子創造問題的學習方法。這不僅會改變孩子的學習態度,而且會激發討厭學習孩子的學習興趣。試著讓孩子創造問題。

孩子會考慮什麼地方是要點,父母也可以在指導孩子學習時以此為中心。

另外,孩子一般會對自己理解非常充分或自覺得意的地方提出問題,這對父母來說,就很容易掌握孩子在哪些方面比較擅長,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

如果堅持這種學習方法,孩子就會在平常的學習中準確地抓住學習的要求和問題所在。此外,這還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滿足孩子的自尊心,學習自然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建議12:讓孩子做老師,提供運用知識的機會

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學習,讓孩子做老師去教父母,試著交換一下教和被教的地位,孩子站在教方的立場,會提高其學習的慾望,同時,為了使雙方明白,自己必須深入地學習並抓住學習內容的要點,這對於其自身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建議13:家長必須加強自己的求知慾

孩子善於模仿與其親近的人,通常這個對象是父母,因此家長不僅要重視言教,身教的配合也是相當重要。

求知慾強的家長帶給孩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建議14:開展競賽

“競爭”是支配人類行動的一個重要動力。比起一個人努力,不如和對手競爭能更大地發揮自身的潛力。有條件的家長,可以讓孩子和同班同學一起學習,一起寫作業,看誰寫得既快又好。孩子也可以暗中找一個比自己成績略高的同學作為對象,暗下決心,爭取逐步趕上和超過他

誤區五,生活中只有學習這一件事情

一個人再喜歡一件事情,讓他每天都只做這一件事情,他也會厭煩。請把學習放在整個生活、整個人生中去看待,孩子才會有持久的動力

建議15:先設想美好的未來

和孩子討論他的將來,可激發他讀書的意願。

每個孩子,都會有對自己的未來的憧憬。做父母的,不妨讓孩子充分發表他們對將來的希望,不管是多麼不切實際的想法

父母和孩子一起討論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需要具備哪些知識,讓孩子瞭解,為了自己的將來,目前辛苦讀書是必要的,從而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建議16:再看眼前的現實

要讓孩子有危機感,要有壓力。

對於每個孩子和家長來說,要想塑造自覺的人生,這都是一個不可迴避而且必須想得清清楚楚的問題。學習動力的形成,最好不是灌輸,要形成自覺,要引導孩子,讓孩子自己分析得來。

要讓孩子對自己成長生活的小環境和大環境有正確清晰的認知,有危機感。關於大環境,而今大家的一句口頭禪就是“現在是競爭社會”。要讓孩子明白,這個激烈競爭的大環境,是應當熱烈響應,並積極參與其中的——要讓孩子真心向往競爭。

要提醒的是,要讓孩子有危機感,要有壓力。要讓他們對好的生活的嚮往不停留在白日夢的階段,這就要讓他們知道不好的前途有多麼糟糕,要讓他們知道自己正走在這好與不好的邊緣。

但是這危機感又要適度,不能不讓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感,有護佑,這護佑當然不是權勢和金錢,不是父母的代替,而是父母與他一起的努力,一起的奔跑前進,是交流和鼓舞帶來的信心。

值得提醒的是,要建立起健康的家庭娛樂方式。要帶孩子玩好。玩得身心舒展、怡情悅性。好的娛樂真的能構成生活的亮點,成為工作和學習的動力,也是人生美滿的指標

溫馨提示:頭條號上現有不少家長諮詢兒童心理問題,因三言兩語無法獲取全面信息,也無法有針對性地給出建議。劉鴻雁工作室提供一對一諮詢服務,預約請加微信號“lh

yxinli”,註明“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