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買給自己的快遞,成了我那“自以為是”婚姻的“照妖鏡”

一份買給自己的快遞,成了我那“自以為是”婚姻的“照妖鏡”
一份買給自己的快遞,成了我那“自以為是”婚姻的“照妖鏡”

女人大抵都是有購物慾的,但是婚前婚後購買的側重點會有很大差別。

婚前女人購物多是為自己,可以隨心所欲的買買買。

婚後女人購物的範圍則會擴大到:父母、孩子、另一半。購買時多會再三斟酌,貨比三家。

這種消費觀念的改變,是潛移默化的,是隨著自己對社會的深入認知和自己扮演的角色不同所決定的。

經常會聽到一些男孩女孩暢想未來,期望自己在多大年齡可以實現財富自由,設想著要盡全力在可以拼搏的年齡裡來學習、工作。

或者有一些人他們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會希望藉助另一半的能力來改善自己的生活狀態。

也有一些人本著平淡過一生的態度,覺得即使保持現在的經濟水平自己也完全可以接受,同時他也希望自己的另一半能夠認可並接受自己的消費觀和經濟狀況。

還有一些人經濟條件不佳,卻又不想做出改變的人,他卻依舊希望能夠有一個吃苦耐勞的女孩兒,可以和他一起生活。他們難以改變現狀,唯一可以加以限制的就是身邊人消費的層次和消費的習慣。

前不久雙11剛剛結束,商家鉚足了勁兒製造聲勢,有些無法自控的人會超出能力範圍來消費或是買一些自己並不需要的東西。

也有人可以理性消費,趁這個機會把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以划算的價格購入。

可是在今天的文章裡,因為消費所帶給以下兩個女人的衝擊不可謂不大,幾個快遞出現在她們一直認可的婚姻裡,打破了原有的平靜。

一份買給自己的快遞,成了我那“自以為是”婚姻的“照妖鏡”
一份買給自己的快遞,成了我那“自以為是”婚姻的“照妖鏡”

女婿終究不是親兒子,真心難換真情

婆媳關係是一個千古難題,大家也都默認了婆媳關係的緊張狀態。

而丈母孃和女婿就不一樣了,老話常說“一個女婿半個兒”、“丈母孃疼女婿”。

的確,相對於媳婦在婆家的地位、待遇,女婿在女方家可謂是“揚眉吐氣”了。

周美韻嫁給方哲的時候,父母曾經勸過她,兩家家境和生活習慣都不同,生活起來總會多一些磕磕碰碰,同時也會拉低周美韻現有的生活狀態。

方哲是周美韻同校的同學,這個來自南方農村的男孩有著一種吃苦耐勞的精神,這是周美韻在身邊的男孩中從未見到的。

同時方哲學習成績非常好,人也細緻周到,在不斷的相處中周美韻便動了心。

兩人舉辦婚禮的時候,周美韻一分彩禮也沒要,婚房也是周美韻父母給提供的首付。

可是讓周美韻沒有想到的是,方哲在老家舉辦婚禮的錢是借的,而且方哲家之前就有一些欠款。

就這樣,在方哲的甜言蜜語下,兩個人開始擔負起方哲家庭的重擔。兩年過去了,所有的負債都還完了,周美韻真是長長出了一口濁氣。

想到平時花錢如流水的周美韻,兩年來沒有添置過一件過百元的衣服,化妝品的牌子也變成了超級親民款。

周美韻的媽媽看在眼裡,疼在心上,時常叫小兩口到家裡來改善伙食,也三百五百的塞給兩個孩子。

負債都還完了,周美韻趁著這次雙11給自己媽媽在網上購置了一套近千元的化妝品。

收到快遞的那一瞬她很興奮,自己多久沒有給媽媽送過禮物了呢?

然而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她在拆快遞的時候,丈夫在一邊冷眼相看,最後兩人之間出現這樣一段話:

“你這手筆夠闊的,這一套東西看著可不便宜。”“買給我媽媽的。”“哦?那你給我媽買了嗎?”“沒有,婆婆從來也不用化妝品,買了條圍巾,還沒到。”“肯定沒有這個貴吧?”

周美韻這是才停住翻看快遞的手,恍然間抬起頭,似乎明白了方哲的態度。

周美韻口氣也不善起來,“這是我媽應得的,這兩年我媽明裡暗裡貼了我們多少,你不會不知道。而我們為你家還了多少債,你心裡也有數。”

“你這是明擺著瞧不起我了?你和我才是一家人,你這是吃裡扒外!”

一句“吃裡扒外”打碎了周美韻心中的水晶瓶,原來,對有些人你付出再多也是枉然。

一份買給自己的快遞,成了我那“自以為是”婚姻的“照妖鏡”
一份買給自己的快遞,成了我那“自以為是”婚姻的“照妖鏡”

全職妻子收了五個快遞,丈夫怒斥“你不配”

這是劉潔做全職媽媽的第四個年頭,孩子半年前上了幼兒園,從那天開始她逐漸做一些零散的兼職。

收入很低,多是打發時間也給自己補貼一點零花錢。

沒人幫忙接送孩子,她也找不到能夠早九晚四、時不時可以請假的工作。只好持續的一心撲在孩子身上、做做家務、做點兼職用來打發時間。

這是劉潔近幾天收到第五個快遞,前四個都是給孩子的小東西。

這次是給自己買的一對精緻的小耳釘,從生了孩子以後為了安全、方便,劉潔不再帶一切首飾。

只要是女人,無論多大年紀,都有一顆愛美之心。

當劉潔興致勃勃的展示給老公看的時候,得到的是男人嘴角的嗤笑和一句“你不配”。

男人認為劉潔在家裡帶孩子,不需要這樣刻意打扮,同時一個幾乎沒有收入的女人,憑什麼花錢買首飾呢。

劉潔認為自己為了這個家,為了孩子付出了太多太多,可是人家覺得“你只是一個在家裡帶孩子、靠男人養著的女人,毫無價值”!

真的是這樣嗎?

實際上家是兩個人的家,孩子也不是一個人的,分工不同而已。

相反,在家裡帶孩子的女人也應該獲得一份工資,而這份工資應該由婚姻中的那個男人來出。

一句“你不配”,折射出婚姻中的“瞧不起”,從心底深處毀了一段六年的婚姻。

一份快遞而已,卻像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面照妖鏡擊碎了表面上的平靜美好。

在屏幕對面的你,有過相識的經歷嗎?歡迎傾訴。

-END-

一份買給自己的快遞,成了我那“自以為是”婚姻的“照妖鏡”

世界那麼大,感謝你,可以看到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