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佣金率已跌破萬分之三 向財富管理轉型到底怎麼轉

每經記者:陳晨

券商佣金率已跌破万分之三 向财富管理转型到底怎么转

近期以嘉信理財為代表的美國互聯網折扣券商陸續實施“零佣金”,國內多家華南地區中小券商也將佣金率壓到萬分之一水平,國內外券商的佣金價格戰重新打響。這也意味著在當前政策環境下,券商向財富管理轉型不僅可行而且迫在眉睫。

但是由於各家券商先天稟賦並不相同,所以轉型發力點也不一樣,那麼到底該如何轉呢?

券商佣金率首次跌破萬三

佣金率下行已是不爭的事實,雖然傳統的經紀業務仍然是證券公司的基礎業務,但是同質化的商業模式下,價格戰成為各家券商獲取客戶的重要工具。前三季度,滬深交易所單邊股基交易額為106.50萬億元,同期證券業代理買賣業務淨收入625.33億元,計算可得佣金率為萬分之2.94,這是佣金率首次跌破萬分之三的大關。

但事實上,當前券商實際收到的佣金率約為萬分之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佣金中包含萬分之0.2的證管費、萬分之0.487的證券交易經手費以及萬分之0.2的過戶費,合計萬分之0.887。此外,券商還需每年根據分類評級按比例繳納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因此券商支付給各類交易清算機構的剛性手續費在萬分之1。

但這還不算完,今年10月以來,以嘉信理財為代表的美國互聯網折扣券商陸續實施“零佣金”,雖然說國內普遍認為,由於監管要求及券商自身情況,國內經紀業務不會馬上進入“零佣金”時代,但在此消息之後也確實有多家華南地區的中小券商將佣金費率壓到萬分之一的地板價。

多家券商試水財富管理

在國內未來“零佣金”模式若隱若現的情況下,以及當前政策環境下,券商向財富管理轉型已迫在眉睫。

近年來,財富管理浪潮席捲券業,中信、招商、華泰等頭部券商均從組織架構上突出了“財富管理”條線的地位。再如,中投證券更名“中國中金財富證券有限公司”,更名後的中投證券將變更為中金公司零售經紀與財富管理的統一平臺。同樣,中信證券收購廣州證券100%股權也是劍指零售財富管理。還有,近日招商銀行總行財富管理元老王洪棟加盟天風證券的消息也被視為該券商發力財富管理的信號。

雖說國內頭部券商紛紛試水和轉型財富管理,但是多位業內人士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國內券商目前的財富管理還不是真正的財富管理。國信證券就撰文表示,我國券商的財富管理業務主要存在三方面問題:一是僅停留在戰略轉型層面,服務對象不清晰;二是產品創新不足;三是業務協同不夠,不少券商甚至將財富管理做成通道性質的經紀業務。

因此,信達證券分析提出,從產品方面來看,券商應當為客戶提供開放的產品平臺,不僅僅停留在產品銷售階段,而是通過自身的研究能力為投資者配置合適的產品,並根據投資者的需求來定製專屬產品。

“過去券商在財富管理方面產品過於單一的原因,一方面是政策對於行業創新較為嚴格,另一方面是產品的高度定製化加大了產品設計的成本,性價比偏低。隨著監管環境邊際改善,證券公司在創新上迎來發展機遇,大數據與金融科技的應用為券商在產品設計上降低了成本投入,有助於券商通過產品創新在財富管理業務轉型中形成差異化優勢”,上述分析進一步提出這樣的觀點。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