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達到中產家庭了嗎?中產階級收入中國官方標準是什麼?

中產家庭達到3320萬戶!在今天,2019胡潤財富報告中出現了中國大陸中產家庭已達3320萬戶的結論,胡潤財富報告解讀中產家庭3320萬戶具體內容如下:

  胡潤研究院發佈《2019胡潤財富報告》(Hurun Wealth Report 2019),揭示了目前大中華區擁有600萬人民幣資產、千萬人民幣資產、億元人民幣資產和3000萬美金資產的家庭數量和地域分佈情況,包括中國大陸和香港、澳門、臺灣。這是胡潤研究院連續第11年發佈《胡潤財富報告》。

  在這一報告指出,截至2018年8月,中國大陸中產家庭數量已達3320萬戶,其中新中產1000萬戶以上。北京是擁有最多中產家庭的城市,其次是上海。北京、廣東和上海這三個省市的中產家庭數量共佔全國(除港澳臺)的50%。按區域來看,華東地區的中產家庭規模最大,佔全國四成以上,達1489萬戶。

你達到中產家庭了嗎?中產階級收入中國官方標準是什麼?

“新”中產人群的基本條件更明確且標準更高:有6項主要標準。

“新”中產人群均齡35歲,家庭年收入均值65萬元,獲得本科及以上良好教育,更偏愛金融投資、TMT等熱門行業,已晉升為企業管理層或從事專業性自由職業。

“新”中產人群有非常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無論是對工作還是家庭生活或是對自己個人精神層面的“野心”都很大 ;“子女教育”是新中產人群最普遍的焦慮;對於家庭投資理財,他們明顯表現出“ 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焦慮情緒,日常對於投資理財關注程度僅次於子女教育。

各階級家庭分類標準一覽

“富裕家庭”為600萬人民幣資產家庭

“高淨值家庭”為千萬人民幣資產家庭

“超高淨值家庭”為億元人民幣資產家庭

“國際超高淨值家庭”為3000萬美金資產家庭

中產家庭的標準是什麼

據悉,中產家庭是指人們低層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家庭年收入在5萬元---50萬的的階層稱為中產家庭。這類中產家庭的人往往會滿於現狀,雖然稱不上大富大貴,但是他們有車有房,還有穩定的工作與存款,人生已經是非常完美幸福的了。

按照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制定的標準,中國中產階級是指那些年收入(按購買力算)在1.35萬~5.39萬美元(約合9萬~36萬元人民幣)之間的人;而國家統計局則將中產階級定義為年收入在7250~62500美元(約合5萬~42萬元人民幣)之間。

中產階級的標準是什麼

在常住地至少擁有1套房產,最好有私家車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古往今來,住房始終傾注著人們許多的希冀與憧憬,各方研究也表明,住房產權對居民主觀幸福感有著顯著正向影響。此次調查中的受訪人群無不例外都表示,穩定且良好的居住環境往往暗示著生活的安全感、城市的歸屬感和家庭生活的幸福感,因此除了較高的收入水平,自有房產應是新中產人群必不可少的一個資產條件。另外,私家車雖不像房產一樣作為鑑定新中產人群的一個硬性條件,但“有房有車”似乎是大眾對新中產人群的第一印象。

一線城市家庭年收入30萬、新一線及其他城市家庭年收入在20萬以上,且家庭淨資產在300萬以上

在家庭年收入方面與大眾中產者的要求一致,為區別於高收入人群,家庭年收入上限設置為150萬。另外,基於對家庭良好居住環境的要求,以及對較高品質的家庭消費水平的維持等方面的考慮,我們根據此次定性研究中受訪人群的反饋及參考《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胡潤百富財富報告》的研究結論,對新中產人群的家庭財富也提出了300萬以上的要求,即家庭淨資產,家庭持有的總資產(含金融、非金融資產)與總負債之差在300萬以上。

接受過高等教育

有研究表明,教育水平不僅可以改善家庭資產的存量,同時也能促進家庭資產的增長。除此之外,受訪人群認為新中產人群在工作上應有較強的進取心,同時會對精神文化方面有更高的訴求,更易於或樂於接受新鮮事物,良好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是他們生活品質進階的重要體現方式。而這些都與是否接受過高等教育背景息息相關。

企業白領、金領或是專業性自由職業者

關於職業現狀,新中產人群是擁有一技之長並從中獲取較高收入的從業人員。具體職業類別上沒有嚴格限定,可以是來自於各行各業的企事業單位工作者,也可以是各類有專業技術的自由職業者。

80後是新中產的主力軍,其次是70後和90後

20-49歲年齡段是影響社會生活、承擔社會責任的主要群體。其中,80後是目前中國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也是新中產階層的主力軍,他們正處於職業發展或創業的黃金期。

主觀自我認同為中產

當我們將中國社會階層劃分為5個等級時(即上層、中上層、中中層、中下層和下層),把選擇“上”、“中上”和“中中”社會地位的人歸入主觀認同中產,因為這些人認為他們在社會中處於中等或更高階層的位置,雖然這不能代表“中產階層”所包含的所有主觀內容和價值認同,但其含義較為類似,為我們更準確地解讀新中產階層做好分析鋪墊,減少“被中產”、“被平均”、“拖後腿”的爭議。

核心觀點——胡潤解碼中國新中產

基本面貌:年輕有為,家庭美滿,積極向上

◆年輕有為:均齡35歲,家庭年收入均值65萬元,獲得本科及以上良好教育,更偏愛金融投資、TMT等熱門行業,已晉升為企業管理層或從事專業性自由職業。

◆家庭美滿:已成家並育有子女,父母安康,有房有車。

◆積極向上:無論是物質生活還是精神生活都要求不斷修己,不願落於人後。

你達到中產家庭了嗎?中產階級收入中國官方標準是什麼?

  中產家庭的標準是什麼

  中產階級的劃分標準通常有兩個,一是職業,二是人均或家庭收入。

  1、職業,以職業區分中產階級,存在較多爭議,如同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局長、處長與一般科員、辦事員顯然就難以相提並論,“重要”機關工作人員如工商局、稅務局工作人員,與“一般”機關工作人員如地震局、檔案局、老幹部局工作人員,在收入與社會地位上的差距,恐怕亦不可同日而語。

  2、人均或者家庭收入,一個國家和另一個國家的中產階級,個人或者家庭收入標準不同,劃分也就不同,因為缺乏統一標準,隨意性非常大。

胡潤百富如何解讀中國“新”中產

在調研初期,我們與潛在新中產人群以及行業專家進行的一對一深入訪談交流,再結合其他權威機構的研究結果,我們發現相比以往大眾化的中產階層要求,大家對“新”中產人群的基本條件更明確且標準更高。

你達到中產家庭了嗎?中產階級收入中國官方標準是什麼?

持以“輕價格,重品質”的消費理念,衣食住行消費全面升級

新中產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約50萬元,他們願意在體驗感知生活以及自我提升層面投入更多。日常消費對於他們而言不再是基礎的功能性和價格標籤,而是彰顯自己有品質有個人品位的生活方式,滿足“休閒享受”的生活理念。新中產人群的消費更加理性,相比價格,他們更在意消費品內容所附的內在品質及可以賦予他們的額外價值。

你達到中產家庭了嗎?中產階級收入中國官方標準是什麼?

新中產人群畫像比較:90後自信的力量vs.80後夢想與現實的距離vs.70後平穩中力求新生

總體來看,新中產人群幸福感較高。相比目前擁有的財富狀態,他們對家庭生活和工作感到更為滿意。平均年齡27歲的90後年輕一代新中產人群,無論是對未來經濟發展的信心、個人職業發展的信心還是對財富擁有情況都感到更為積極樂觀,對待生活、工作,有主見地勇於嘗新,更向往自由。80後“夾心一代”所承擔的壓力逐漸凸顯,他們正處於事業的成長期或成熟期,十分注重自我投資,同時開始承擔照顧父母、撫育子女的責任,他們努力在工作與家庭之間尋求平衡。

70後生活軌跡即將或已歸於平穩,正處於人生最成熟的階段,生活閱歷、財務能力和個人修養都處於高峰狀態,但對於工作、財富的不滿意致使總體幸福指數在所有年齡段中最低。他們也注重自我投資,但更多的是體現在精神文化方面的提升。

你達到中產家庭了嗎?中產階級收入中國官方標準是什麼?

“子女教育”是新中產人群最普遍的焦慮

擁有良好教育背景的新中產人群,對於子女教育亦格外重視。過去1年,新中產家庭用於子女教育的平均支出為9萬元。在二胎熱點話題上,幸福感與二胎意願成正比,幸福感愈強,也更願意生育二胎;90後意願最強,70後末之。另外,高達93%的新中產父母們有計劃甚至已經著手準備子女未來出國留學等一系列規劃。在未來子女留學年齡段上,超半數新中產父母希望孩子在大學階段出國留學,22%的父母選擇高中。

家庭財富管理,求“穩中有漲”,理財卻心有餘而力不足

源於對於中產身份的焦慮,他們擔心“不進則退”而從中產階層跌落,因此渴望通過不斷積累財富穩固既有的生活階層或進入更高的階層。他們平均擁有108萬元的可投資金融資產,“如何理財”是他們生活的關注重點。新中產人群投資理財主要以“資產穩健增長”為目的(74%),其次是“資產保值”(23%)。目前在理財產品的配置上,他們選擇以傳統型理財產品為主,新型互聯網金融為輔。因受宏觀政策及市場環境的直接影響,他們未來在房地產和P2P網貸的增配意向減弱。他們受制於“風險控制能力不足”、“沒有充足的時間去打理投資”、“不知道該怎麼投資,專業知識不足”三大困難點,對於如何安置節餘的家庭資金感到焦慮。在此背景下,他們對於未來計劃通過專業理財服務機構幫其進行投資理財的意向非常強烈(85%),而在選擇理財平臺時,他們比較重視“公司綜合資源背景”、“客戶口碑”及“品牌知名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