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艱難留住蘋果“美國工廠”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威逼之下,蘋果在美國的唯一一條生產線算是保住了,為此,特朗普準備親自為這家工廠站臺。在貿易摩擦的大背景下,如今的結局似乎已經是能夠取得的最好結果了。對蘋果而言,用一條非重點生產線試圖換回特朗普的關稅豁免是個不錯的買賣。對特朗普而言,蘋果工廠的存在無異於其“讓製造業重回美國”最好的證明。只是隨著大選的漸行漸近,這些看似雙贏的結局究竟有多少表面功夫的成分,也要攤開在陽光之下了。

特朗普艰难留住苹果“美国工厂”

獨苗生產線

特朗普站臺蘋果美國工廠的消息得到了官宣。當地時間17日,美國白宮證實,特朗普將於週三參觀位於德克薩斯州奧斯汀的蘋果工廠。早在上週,CNBC便報道稱,預計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將與特朗普共同參觀這家工廠。據瞭解,自2013年起,這裡便是Mac Pro的生產地,而Mac Pro也是蘋果主打產品中唯一一款“美國製造”,如今蘋果最新款Mac Pro臺式電腦也將在那裡組裝,該產品有望在今年12月正式開售,售價高達5999美元。

這並不是一家普通的工廠。去年特朗普便已頻繁喊話蘋果,如果想要避免因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徵關稅的影響,就應該將生產線轉移至美國。今年年中,關於這家工廠生產線是否轉移的問題達到了高潮,彼時,為減少生產成本,蘋果有意將新款Mac Pro的生產線轉移至中國臺灣和上海的消息不脛而走。對此,特朗普直接在推特上回應:“蘋果在中國生產Mac Pro的零件將不會得到關稅豁免、減免。在美國製造,就不用關稅!”

庫克並不是個會跟特朗普硬碰硬的人。隨後,蘋果宣佈新版高端Mac Pro將在德克薩斯州生產,而蘋果這一決定換回的就是特朗普政府對蘋果近10種產品或零部件的關稅豁免,其中就包括了Mac Pro的部分配件及組裝零件。至此,蘋果在美國的這家“獨苗”生產線得以保留。

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讓蘋果的處境變得越發尷尬。中國是蘋果的關鍵市場,也是蘋果產品的主要生產中心,蘋果大約90%的供應商及工廠都設在中國。一份早期的統計數據顯示,iPhone原材料及零件供應鏈來自31個國家,其中中國供應商數量多達349家,其次是日本的139家,美國排名第三,有60家供應商。

“各懷鬼胎”

外界還無法猜測,特朗普的這次“蘋果工廠一日遊”會帶來怎樣的結果,但有些蛛絲馬跡卻早已顯露。比如特朗普在參觀奧斯汀工廠的時候,正值Mac Pro發行之前的關鍵時期,更重要的是,12月25日,美國對中國的下一輪關稅就將生效,蘋果在美國銷售的手機、筆記本電腦、顯示器乃至其他產品系列的成本都面臨著提高的可能。在此背景之下,庫克的打算不言而喻——希望為蘋果的產品申請到更多的關稅豁免。

遊說是這次參觀中蘋果的主要目標。此前CNBC就曾報道,蘋果聘用特朗普最親密的盟友之一傑弗裡·米勒出任說客,以期美國商務部不要對其進口自中國的產品加徵關稅。CNBC甚至評價稱,庫克已經證明,他是唯一一個可以從特朗普那裡‘榨取’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又不會做出太多讓步的科技巨頭高管。

這項“買賣”不虧,雖然在奧斯汀工廠生產會不可避免地提升成本,但該工廠並不是蘋果的重點所在,Mac Pro本身也不是蘋果的收入製造機。數據顯示,過去的三個季度內,iPhone、Mac、iPad和穿戴式設備(含家用設備)為蘋果帶來銷售額分別是333.6億美元、69.9億美元、46.6億美元及65.2億美元。除Mac Pro以外,絕大多數蘋果產品都在中國組裝。

對特朗普來說,參觀蘋果的美國工廠與其說是給蘋果站臺,倒不如說是給自己站臺。一直以來,蘋果都是特朗普重振製造業的重要一環,即便庫克在貿易政策上與特朗普站到了對立面,也依舊不妨礙蘋果在美國製造業中的特殊地位。

此前就有報道稱,特朗普此行是為了宣傳那些將工作崗位留在美國境內的公司。2016年競選時,特朗普就將“讓製造業重回美國”作為自己的口號,而他上臺之後,也立刻點名庫克加入白宮的“勞動力政策諮詢委員會”。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孫成昊對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特朗普參觀蘋果的美國工廠,是著眼於國內經濟,目前美國正處於選舉季,蘋果又是美國比較有代表性的商品,特朗普希望製造業迴流美國,在大選的背景之下,非常具有象徵意義。通過經濟上的成就尤其是製造業的迴流,證明自己兌現了承諾,對特朗普爭取連任很有利,畢竟在大選期間,國內經濟是很重要的一塊。未來特朗普可能也會去看汽車製造廠等,都是配合大選的一系列舉動。

重振製造業?

眼下,對特朗普來說,無論他做出什麼樣的舉動,似乎都有一個方向可以聯想——大選。三年前,擎著“讓美國再次偉大”、“讓製造業重回美國”的大旗,特朗普如願坐上了總統的寶座,如今四年期限降至,大選再次來臨,特朗普“故技重施”。

值得注意的是,奧斯汀工廠所在的得克薩斯州剛好是共和黨的深紅州,而在上個月,特朗普還在這裡為法國奢侈品巨頭路易威登工廠剪綵。當時,路易威登在德克薩斯州的新工廠剛剛投入使用,路易威登集團董事長兼CEO Bernard Arnault稱,新工廠投入生產代表著LV的兩個承諾:一是LVMH集團對美國市場的承諾,二是特朗普總統對美國工人的承諾。

德克薩斯州與美國製造業的關係不言而喻,而在去年的中期選舉中,雖然共和黨保住了自己這片大本營,但民主黨的攻勢已經變得越發明顯,當時美國媒體一度懷疑,德克薩斯州似乎要“由紅轉藍”。如今大選越來越近,特朗普斷不能讓中期選舉的歷史重演。

事實上,民主黨增強的攻勢也從側面反映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所在,特朗普重振製造業的承諾是否得到了兌現。上個月末,美國《紐約時報》還報道稱,美國正在經歷另一次小規模的衰退。在過去一年裡,威斯康星州、密歇根州和賓夕法尼亞州的製造業就業大幅下降——確切地講是特朗普在2016年意外以微弱優勢贏得的州。上個月,美國商務部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二季度製造業在美國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比重從一季度的11.1%降至11%,創下自1947年以來新低,也就是近72年來的最低水平。

特朗普想用關稅將競爭攔在門外,同時迫使美國公司“回家”。2016年,特朗普就曾連發六條推特警告美國公司,如果將生產線轉移到其他國家,將犯下代價非常昂貴的錯誤。隨後,通用、福特等汽車公司都遭到了特朗普的威脅,當時美國正威脅對在墨西哥生產但出口美國的汽車徵收35%的懲罰性關稅。

孫成昊稱,可以看到,特朗普目前的貿易政策是有些回調的,已經沒有了以前那麼強硬。一來國內反彈比較大,二來競選壓力也已經襲來,特朗普如今與印度、日本等也已經達成了部分協定,也是希望能夠拿到一些早期收穫。

北京商報記者 楊月涵/文 CFP/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