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丨撥打10000號,找個“人”來說話有多難

因為賬單遲遲沒有寄到家裡,母親想用手機撥打10000號詢問。電話倒是很快就打通了,只是,在對面回答她的顯然是個“機器人”。

一邊是毫無感情、一字一頓的人工智能,一邊是心急如焚、語無倫次的母親。這不是喜劇電影裡的橋段,而是無奈的現實生活。對不善於使用電子科技產品的中老年人來說,這更是一種殘忍。

但更可怕的事情還是在後頭。當我接過手機後,猛然間發現,想要和人工智能對話,連我也做不到。

10000號人工智能所持的邏輯是這樣的——用戶對著話筒說出自己的需求,然後由人工智能來識別語義,並進行回答。儘管電信方面一再強調人工智能的功能相當強大,但是現實情況是冷冰冰的——除了“寬帶上不了網了”“電話打不通”之類的最簡單要求之外,人工智能和人的對話基本上屬於雞同鴨講。

事實是,我們生活在一個複雜的世界,遇到的技術故障當然也不可能百分百按照電信設置的“劇本”走。於是,普通用戶除了被人工智能生生逼成智障,似乎已經走投無路。

等等,機器解決不了的問題,轉接給人工來回答不就好了嗎?道理本該是這樣。可電信人工智能的神邏輯,再一次堵住了我們最後的出路。如果你無法準確(注意,這個準確指的是完全符合人工智能設定好的答案)表達出你的需求,或者你無法按照設計好的程序一步步按對選項(這其中的難度堪比遊戲闖關),人工智能就不能把你引向人工服務。

打開搜索引擎才發現,死活找不到人工轉接入口的人,遠不止我一人——大家都忙著搜索如何轉人工的辦法呢。看來,想和電信客服而不是和人工智能對話,對用戶們來說,實在是有點難。

據說,設置人工智能的應答,是為了為用戶提供更便捷的服務。電信方面用十分自豪的語氣宣稱,使用人工智能應答後,“客戶平均交互次數由3.6次下降至1.9次,解決問題的平均服務時長由56秒下降至26秒”。言下之意,人工智能起到的作用“槓槓的”。

只是,上述數據實在很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難道電信方面真的不懂,服務時長的縮短是因為許多用戶實在無法和“人工智障”溝通,為了防止腦溢血或心臟病發,只好無奈地掛斷了電話?

簡單點,說話的方式簡單點。為什麼電信寧願要搞出一大堆語音提示,也不願意讓用戶直接與人工對話?人工智能應答,到底方便了誰?是在電話這頭抓狂,進而懷疑人生的用戶,還是在電話那頭似乎消失在宇宙盡頭的人工客服?這些問題,不該沒有答案。

最可怕的是,以人工智能來“服務”用戶的做法,似乎正在不少企業和公司中得到推廣。不僅如此,不斷升級的技術正試圖把人工智能製作得更像人工服務。於是乎,和屏幕那頭的機器人“嘮嗑”半天還不自知的情況,已不再是想象出來的段子。難道說,在不久的未來,我們必須把自己訓練成精通機器人語言的新物種?

科技以人為本,在任何時代,這個道理都不會過時。人類與技術的關係更不應該被倒置。要知道,淪為形式主義工具的技術越是先進,起到的反作用越是巨大。人工智能當然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思想,但電信等企業卻應該捫心自問,自己的所作所為,真是為用戶著想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