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印度去創業

2017年12月21日,接通萬洪微信時,我端坐在班加羅爾甘地路上的Barton廣場,汽車喇叭聲一刻不停,我被一個巨大的噪聲氣旋圍住。

這一天,他在紐約,身後是中國在線信貸企業生產出的財富喧囂。在趣店、和信貸、拍拍貸、信而富、融360之後,分期樂母公司樂信即將上市。“陪分期樂的兄弟們看看,感受下。”

到印度去創業

班加羅爾華人創業者在準備年終派對

除了“與有榮焉”的參與感,更有萬洪的自我期許。私底下,和班加羅爾華人圈的朋相處時,他並不掩飾自己的目標——把印度版分期樂KrazyBee送到納斯達克。

KrazyBee的出現,預示著中國全球化道路上的新景觀。如今,中國輸出的,不僅僅是五花八門的“中國製造”,還有新的互聯網商業模式。

“逃離”深圳

派駐班加羅爾華為研究院五年後,2015年底,萬洪被華為調回深圳總部。兩個月後,他決定離職,回到班加羅爾。

張鵬曾在康佳印度工作五年,“走在(深圳)大街上,就自然地咧開嘴笑”。他說,每次回深圳,這裡的秩序感都讓他很舒暢,但在印度卻是奢侈品。而奉調回國,對在海外打拼的華為員工,同樣意味著幸運。

到印度去創業

班加羅爾穆斯林家庭的一場滿月酒

班加羅爾號稱印度硅谷,即便在交通效率普遍不高的印度,班加羅爾也以“堵城“著稱。Hosur路貫城而過,兩側都是些馳名世界的企業。但是,在早高峰,10公里的路程,常常需要耗費兩小時。

揣著幹出一個印度版“分期樂”的夢想,萬洪回到班加羅爾的寶石科創園區。華為印度研究院曾在這裡辦公。

“當時就在研究分期樂,想著去驗證這種中國模式在印度有沒有可能性。”萬洪說。

他在深圳羅湖口岸邊的公寓裡琢磨時,結識了樓下的鄰居,一位分期樂的員工。他把萬洪介紹給分期樂的高管。後來在班加羅爾成立的KrazyBee,其種子資金就來自分期樂。

“為什麼他們會投你?”

“其實,我們不是印度第一家,印度已經有人開幹了。我們晚了四五個月。”

還好,萬洪趕上了印度互聯網金融的風口。2015年正是印度的互金元年。如今被風險投資家追捧的企業,比如Bankbazzr、Incred、Capital Float等,都在2015年成立。

華為基因

KrazyBee的初心,也來自他在華為印度研究所工作時遭受的“挫折”。

那時,他負責華為手機在印度高校的銷售。很快他就意識到,這是塊難啃的骨頭。目前,印度的人均GDP約為中國的五分之一,購買力非常有限,大部分印度學生的月支出,少於5000盧比(約合500人民幣),這意味著,不吃不喝,也要兩三個月才能買部手機。

萬洪到印度銀行,詢問能否給學生提供消費貸款,銀行反問他,“你怎麼能相信學生呢?”

在印度大學遭受的“挫折”,也並非沒有回報。首先,他對印度大學生的“痛點”瞭然如心;其次,他在印度的高校建立了強大的資源網絡。在成立近兩年後,Krazybee的員工數已過百人,他們還管理著兩千多名分佈於全印的兼職學生。

而位於班加羅爾東北部whitefield區的華為研究所,可謂萬洪的另一所印度母校。

萬洪出生於江西景德鎮,2005年從武漢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同系校友包括小米創始人雷軍。雷軍一向對武大校友關照有加,KrazyBee最近一輪的800萬美金融資,悉數來自小米。

到印度去創業

印度土豪送給筆者的一盆醃辣椒

華為是萬洪的第一份工作。2010年,他被派到印度研究院。在華為系統,印度研究院享有盛名。在海外,除印度外,華為還在墨西哥、羅馬尼亞設立研究院。其中,印度研究院共有三千多名印度員工,規模最大。萬洪在這裡工作了6年。

他的一位前同事評價萬洪,“在我們這裡,他也挺有個性的,認準的事情,一定會堅持,推著印度人往前。“

華為印度研究院的中國員工一百多人,籃球場、KTV、中國食堂等,一應俱全。加上所在的whitefield區距離市中心較遠,大部分華為工程師與當地社會接觸甚少。

萬洪是這些“理工男”裡的另類。“因為我英語比較好,經常有印度企業或者什麼官員來參觀,都是我去接待。”他由此接觸到大量印度人。

而華為作為最先“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它積累的全球化管理經驗,也惠及到從華為走出去的創業者。

萬洪感嘆,“印度研究院真是把印度人用到了極致,兩千多名員工,大部分時間,都在全球各地給客戶提供技術服務。”

Chinda組合

在印度華人創業圈,萬洪和其CEO印度人Madhusudan的Chinda組合,著實讓人“眼紅”。

Madhusudan和萬洪共事六年,雙方的家庭成員,他們都很熟悉。大部分中國創業者,來印度不到三年,找到“靠譜”的印度管理者,成為創業路上最大的障礙。

“一天兩次喝茶的時間,上午一次,下午一次,一去就是一個小時,你說怎麼搞?”

“不讓喝茶,有的員工就不幹了。”

“經常請假。剛有人說家裡結婚,請假一個星期。還沒上班幾天,又說什麼家裡叔叔死了,又要請十幾天。”

印度員工的“奇葩”表現,成為中國創業者聚會時的談資。

“你讓中國人去管理印度人,他(印度人)不搞死你呢?”他反問,“只能讓印度人去管理印度人。”這也是他從華為學到的最重要的經驗。

“中國人的作用,就是制定計劃和戰略,並和印度合夥人達成一致,然後,讓他去執行。”

顯然,這得益於他和印度人長期相處的經驗。“印度人和中國人,某種程度很相似的。改變生活的慾望也很強烈。”他解釋。

他觀察到,“尤其是社會地位比較低的人,他們以前因為種姓低,社會階層固化,沒有機會。過去二十多年,信息和互聯網產業發展,印度很多低種姓人得以改變命運。”

這讓萬洪相信,印度受目標驅使,是可能的。

在印度,KrazyBee的Chinda模式成為中國創業者效仿的對象。而在資本市場,中國投資者們也正在挖掘互聯網出海的中國創業者們,以上海的大觀資本為例,他們投資的創業公司遍佈全球,包括美國、南非、印尼等。

在班加羅爾的寶石科創園區,每個月都會有新的中國創業者在此落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