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第一大橋,中國鐵路橋樑之母,見證中國滄桑鉅變


今天的“主人公”號稱中國鐵路橋樑之母:平漢鐵路鄭州黃河大橋。大橋始建於清末、歷經民國、日佔時期,見證了古老中國的滄桑鉅變。新中國成立後,仍舊為國家發光發熱,直到1987年退役。大橋早已拆除,僅存幾孔可觀光瀏覽。

平漢鐵路鄭州黃河大橋是跨越黃河的第一座大橋,也是當時中國建造的最長的最早的現代化橋樑,更是平漢鐵路的關鍵環節,使火車從北京直達武漢。但中日甲午戰爭後,橋樑建造無財力支持,只好向列強借款。英法日等強國紛紛招上門來,清廷知道它們圖謀不軌。於是選定了向在華無太多訴求的比利時借款,由比利時公司負責建造大橋。

這是人民網上的一張照片,河南信陽雞公山老火車,可以體驗平漢鐵路舊線老式火車。清光緒26年選址完畢後,又聘請德美意等國工程師進行了現場查勘,1902年開始設計,1903年開工,1905年竣工,1906年通車。大橋全長3015米,共102孔。


大橋在建造時偷工減料,存在嚴重質量問題。儘管如此,由於大橋溝通了黃河兩岸,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在軍閥混戰和日本侵華期間,大橋更是接二連三出現毀壞。本圖登載於日本1938年7月20日出版的一本雜誌上。

1927年直奉戰爭,第10孔梁被炸、中原大戰中,馮玉祥部又將第16孔梁炸燬。1938年為了阻止日本侵略者南下,大橋部分橋墩又被炸燬,但終歸阻擋不了日本侵略者的南下。為了更好的為日本侵華服務,日軍在1938年對大橋進行了維修。本圖登載於日本1938年7月20日出版的一本雜誌上。

為了更好的為日本侵華服務,日軍在1938年對大橋進行了維修。本圖登載於日本1938年7月20日出版的一本雜誌上。

為了更好的為日本侵華服務,日軍在1938年對大橋進行了維修。本圖登載於日本1938年7月20日出版的一本雜誌上。日本侵略者修好大橋後,還進行了慶祝活動。

這是現在大橋的示意圖。中間原為京廣線大橋現已退役,最右側為現在京廣線鄭州黃河大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