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V紀源資本童士豪:未來十年,下一個10億用戶在哪裡?

他是小米的早期投資人之一,被稱為“雷軍背後的男人”;他是中美跨境電商的積極推動者,以投資佈局擁抱他眼中波瀾壯闊的跨境“大航海時代”;他連續7年(2013-2019)入選美國《福布斯》雜誌“全球最佳創投人榜”,最新一次的排名是第7位。他就是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童士豪。

作為創投圈重量級投資人,他的眼光可謂犀利獨到,他投資的公司中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有16家,包括Affirm、Airbnb、字節跳動、Coinbase、Lime、美麗聯合、OfferUp、Peloton、Poshmark、Slack、智米、StockX、Udaan、Wish、小紅書和小米。

11月8號,他來到沙丘學院開學暨畢業典禮現場,分享了他的投資心得,以及對互聯網下一個10億用戶進行了分析與展望。

GGV紀源資本童士豪:未來十年,下一個10億用戶在哪裡?

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 童士豪

以下內容根據童士豪老師在沙丘學院講課筆記整理而成,有刪減:

我們這一代人運氣都不錯,2004年,投互聯網還是一個低概率冷門的行業,大家都認為,中國經濟發展那麼好,有一大堆線下的資源項目,何必投互聯網項目呢?誰也沒想到,今天會變成互聯網和高科技主導很多事情的時代。

如果自己的興趣和社會崛起的方向一致,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是2005年搬到國內,2013年又搬回硅谷,2013-2019這六年在美國做項目比在國內還要多。美國前15名的電商公司,我投了四家——Wish、Poshmark、OfferUp、Airbnb,在這個過程中,我也看到了美國的一些變化,我發現美國的投資沒有那麼難,中國的競爭激烈程度比美國還要慘烈,中國的一些打法,不管是從看低端市場得屌絲者得天下也好,還是通過抖音和小紅書把社區社交的因素加到電商,加到生活的每一個細分領域也好,總之通過各種不同的角度看事情,是可以在美國做一些項目的,而這些項目是美國本土VC沒注意到的。

最近這兩年,我也投了南美洲和印度的項目,他們成長的速度比我想象的要快,但也有些挑戰需要去克服。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有很多感觸,就是世界是非常扁平的,只在一個地方生活的人,對於很多共同點是不會注意到的。如果你去的地方足夠多,很多新的創意和想法自然就產生了。基於這個大前提,我們分析一下,下一個10億用戶在哪裡。

“下一個10億”用戶在哪裡?

從2019年往後的三年,新的用戶增長在哪裡?我們做個簡單的數據比較,看看2009—2018年的變化。

2009年是阿里巴巴“雙十一”第一次上線,那一天是800萬美元的GMV,十年之後變成了4000倍。同一時間點,在美國所謂的“黑色星期五”加上“網購星期一”的購物,兩天加在一起,2009年的GMV是20億美元,十年之後變成了80億美元,漲了四倍。對於經濟成長相對比較緩慢的美國來講,20億到80億已經是一個很棒的十年趨勢了,也證明線下往線上走的趨勢是不可轉逆的。

為什麼中國這十年當中會有4000倍的提升?很多人說是因為人口紅利,或者互聯網普及率更高的關係,但是2009年的時候,互聯網用戶在中國已經將近4億,當然那時候不是智能手機,主要是靠ADSL,但是到了2018年ADSL加智能手機也不過8億人口,所以只翻了兩倍。如果只翻兩倍的話,為什麼“雙十一”會有這麼大的不同?經歷過這個時代的人都知道,其實是因為大家已經形成了網購的習慣,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都很受歡迎,用戶行為變了,國家發展更好了,自然就會有一個巨大的成長空間。

那麼,未來十年,下一個10億新用戶會在哪裡?同時,還有哪些國家有可能經歷跟中國一樣的變化,能夠存在下一個4000倍的投資機會?簡單看一下的話,印度、印尼、巴西、墨西哥這幾個國家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 用戶特徵:年輕化、都市化、僅使用移動設備、從小熟悉信息技術

新的用戶基本上都是有一定的特徵,首先,非常年輕,50%的用戶是20歲以下的,年輕人願意嘗試新的產品,這給新的公司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去切入改變他們的習慣;第二,大家都是用移動設備,所以中國在移動互聯網這十年的經驗在這些國家是有機會能夠發揮作用的。

  • 市場足夠成熟,能展開數字化轉型

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國家是否已經到了要接近爆發點的成長階段。

一般來說,當人均GDP達到4000元的時候,是電商開始快速發展的時代。2009年,“雙十一”第一次上線,當時中國剛好處在了那個時候。有了這個經驗以後,我們來看其他國家和地區,他們現在的經濟水平發展到了什麼程度。印尼已經到達了類似的階段;巴西早就已經超過了這個階段,但這十年當中有3、4年的時間它的經濟成長是緩慢的,我們做了一個預測,就是通過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巴西未來的市場還是有發展的空間;印度看起來人均GDP是比較低的,所以在印度大家更關注的是前2億或3億的用戶,這群用戶的人均GDP收入比較高,這是站在to C的角度來看事情。

  • 廣闊的成長空間

從投資角度,我們要看哪個市場已經到了可以快速成長的階段。

我們拿2018年整個國家的風險投資基金的額度來做比較,發現東南亞、拉丁美洲、印度各有千秋。但是,要看目前的獨角獸數量的話,印度明顯是最高的,去年只有80億美元的投資,但是已經有19家獨角獸了,今年變得更高了。當然這裡面可能有些虛胖,因為經濟還沒到達規模,但是大家看好它可能是下一個中國,所以過早的把錢給他,過早的提高估值,雖然不見得每一家企業最後都能夠成功退出,但還是值得關注的一個市場。

我們生活中的一天

我們站在用戶習慣的角度,從交通、外賣、支付、購物等方面,把美國、中國、印度、巴西、印尼這五個地方全部做了一個比較,我們發現這幾個國家有很多產品,服務的對象、手段和目的都是比較類似的。

GGV紀源資本童士豪:未來十年,下一個10億用戶在哪裡?

交通方面,國內有哈羅單車、滴滴;巴西有99,後來賣給了滴滴,也有uber的市場,還有共享單車Grow;在印尼,有GO JEK;另外,在美國和印度也有類似的公司。

外賣方面,巴西有ifood、Rappi,印度有Tomota、Swiggy,這四家公司的老總都見過王興,也見過張旭豪,都知道美團和餓了麼,也知道中國的情況如何,他們都很積極的在瞭解中國做的每一個新的舉動。

支付方面,每個地方對移動支付都有一些需求。美國因為信用卡的系統已經很普及了,所以在美國做Apple Pay的話,市場明顯比國內做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要小得多。中國因為銀行卡已經很普及了,所以每個微信支付或者阿里支付寶都能綁銀行卡。但是你要去其他國家的話,60%以上的用戶是沒有銀行卡的,在這種情況下,你怎樣通過不同的手段或者場景讓用戶願意去充值,把你的移動支付變成他第一個銀行卡,就要花一些功夫和努力了。所以,每個地方可能要解決的問題是類似的,但是解決手法有所不同,因為每個國家的發展情況是不一樣的。

  • 印度、印尼、巴西App排行榜

中國公司出海是否有機會?我們比較了印度、印尼、巴西這三個國家的Google Play APP的排行榜。

GGV紀源資本童士豪:未來十年,下一個10億用戶在哪裡?

這是印度Google Play前18名APP的應用。按照國企來算的話,中國的項目還不少,其中主要是以頭條集團,還有YY跟阿里集團上面的Ucweb佔的比例較多。電商領域,有Club Factory。

在印度,前100家受歡迎的APP當中,有四分之一來自於美國,五分之一來自於中國開發的,所以,中國公司不是沒有機會,但是長遠來看,要不斷有特色才行。

GGV紀源資本童士豪:未來十年,下一個10億用戶在哪裡?

印尼的前100名的APP當中,大概有30%來自於中國,比例比印度還要高。所以,東南亞的環境,對中國的團隊是更比較容易學習,更比較容易有當地的華人去應聘,所以做起來的成功的比例比印度更高一些。

GGV紀源資本童士豪:未來十年,下一個10億用戶在哪裡?

最有意思的是巴西,巴西離北京夠遠了,但是這裡頭也有華人做的公司表現不錯的,還有一些是來自於新加坡的。SEA是一家在紐約納斯達克上市的新加坡公司,他們就告訴我說,他們的移動遊戲這個產品,雖然主戰場在東南亞,也是騰訊投資的公司,但是他們發現漲得最快的地方居然是南美洲,因為南美洲競爭少,人均GDP夠高,而且只有兩個語言,葡萄牙文和西班牙文,所以更值得他們去做投資,比東南亞市場還好。東南亞是好幾個國家組成的市場,每個市場都有好幾個語言,所以相對來講比南美洲還要分散。

所以,當你的視野比較國際化的時候,之前認為不存在的機會自然而然就出現了。

創始人和他們的獨角獸公司

以下是在印度、印尼和巴西三個國家,我們投過的或者是注意到的一些很優秀的創業者和項目,他們在當地都有一定的代表性。

  • Loggi

在巴西,我們選的前十名的一家互聯網公司叫Loggi,他們做的是物流,物流設備來自印度和中國的公司,全部都是自動化的,所以它的效率比巴西一般的靠人力的傳統公司要高很多。而且,他們做物流主要是服務三種客戶,一種是電商,一種是外賣,第三種是傳統的靠信件的業務。電商和外賣都是成長速度比較快的,所以他們是在不斷的改變自己的國家和社會,讓社會變得更有效率。同時,他們買了來自印度和中國的機器人,讓整個效率能夠擁有世界水平。

我們除了投資他們以外,還發現可以投資中國做這種機器人的公司,因為這個市場不只是中國有,其實是全球的,全球類似Loggi的公司,都希望買中國最好的機器人,使得整個物流行業的發展能夠去支撐它的電商和外賣市場的發展。所以,我們看事情一層一層看下去,從下游往上游走的話,投資機會是越來越多的。

法比恩·孟德慈來自法國,在巴西待了將近十年的時間,發現巴西有太多沒有效率的地方,他認為自己是能夠發揮作用的。他創業過兩次,第二次做的事情跟uber很像,但是拿不到錢,所以沒起來,但是第三次做這個事情的時候剛好是踩對了時機點,當地的VC是他的第一輪投資者,到第三輪的時候就拿到軟銀的錢了,這可能也是軟銀整個項目裡頭比較賺錢的一個項目。

  • Grab

Grab是東南亞的美團加滴滴,也是uber的合作伙伴,現在公司估值已經到了120億美元。創始人是2013年開始運營這家公司的,前後才花了六年的時間。他是怎麼做到的?他來自於馬來西亞一個家族,這個家族是馬來西亞現在最大的4A店賣車的。他是哈佛畢業的,自己也特別拼。所以,東南亞很多創業者跟家族是有一定的關聯的,會有一些資源可以去調動,但是主要還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實力脫穎而出的。

  • Tokopedia

Tokopedia是印尼最大的電商網站,軟銀是它最新的投資者,阿里巴巴也是它的投資者。這家網站的創始人是第三代印尼華僑,來自於很窮的一個地方,大概是印尼的三四線城市,父親是個工廠的工人。他在創業之前什麼工作都做過,而且那時候不會講英文,第一次在雅加達面對投資者的時候連PPT都做不出來,但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努力堅持了下來,拿到了很多的資源。後來做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好,最後我的好朋友在軟銀投了他。

  • Bukalapak

Bukalapak是Tokopedia最大的競爭對手,投資者沒有軟銀,但是螞蟻金服是它最大的投資者之一。創始人是個本土的印尼人,他想做的事情就是幫助印尼的小企業能夠長大,他們認為馬雲和螞蟻金服的經驗對他們是有價值的,所以他並不介意阿里集團投了Tokopedia。阿里除了投資兩大公司以外還買了第四名的公司Lazada,第三名的公司Snapdeal是新加坡團隊其實也是來自中國的團隊做的,所以這四家電商網站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中國的色彩和背景在裡面。

  • shopee

Shopee的創始人李小東來自於天津,畢業於斯坦福大學,後來搬到新加坡定居了。他不想錯過中國互聯網崛起的經驗,所以他做的第一個公司拿到騰訊的錢,並且把騰訊在中國的業務複製到了東南亞。第二個公司叫Shopee,做電商,把阿里的一些C2C的和B2C的經驗帶到了東南亞。他的遊戲團隊在深圳,電商團隊在上海,他非常清楚的知道怎麼樣把中國的經驗帶到不同的地方,並讓公司做得很好。

  • traveloka和tiket.com

traveloka和tiket.com都是在印尼的華僑做的,也是來自印尼的不同的家族企業。

traveloka的創始人Ferry不想只做一個旅遊的網站,他希望成為一個super App,有點像攜程和美團一樣,所以他也在做不同的城市。

tiket.com就更想往走Airbnb的模式,希望做一個社區,應用平臺都是跟旅遊和娛樂有關的,這兩家雖然是競爭關係,但是走的路線是不一樣的,tiket.com已經是印尼最大的華僑的集團所控制的公司。

  • udaan

udaan這家公司才兩年多一點的時間,估值已經是25億美元了,三個創業者都來自於印度最大的電商網站Flipkart,三個人都很聰明,都是IT畢業的。在印度,每年有兩萬的IT畢業生來自於八九個不同的學府,他們都是行業的精英,彼此會互相支持。

我今年已經去了三次印度了,我發現跟印度創業者打交道,他們每個人講話的速度跟機關槍一樣,我們一天開了13個小時的會,這些創業者可以從開會的第1分鐘講到第60分鐘,他們分析數據和溝通能力超級強。有人可能說印度人會想,但不見得會做,這點我不是完全認同,因為美國現在最大的科技公司,不管是微軟還是谷歌,一把手都是印度人,所以我對他們的成長速度還是很佩服的,也覺得他們未來做公司不只會在印度做,應該也會出海,我們對這個市場也是很有興趣的。

  • Snapdeal

Snapdeal是我在2012年投資的一家印度公司,現在是印度做電商的前三名,兩個創始人在高中就認識了。這家公司的CEO當初是因為在美國簽證出了問題,如果能拿到簽證,可能就留在美國繼續工作了,因為沒拿到簽證,所以就回來創業了,跟他的高中同學一起做類似團購的模式。後來,他們來到中國發現中國的電商做得比團購還要大,所以就轉型先做了天貓,現在做一個類似淘寶和拼多多的模式。他們的學習速度也很快,對細節的瞭解程度,問問題的深度,比我們自己的LP還要多。

  • 小米

小米自從進入印度市場,在三年時間裡成為了印度排名第一的智能手機品牌。Manu Kumar Jain是小米在印度的首席代表,他每天都在推特上面發表文章,記錄他在印度做的每一個活動,而且他的活動都是能打動印度用戶的,所以小米能夠跑到第一名,他發揮的作用很大。

所以中國的團隊要出海的話,結合當地好的資源非常重要,如果有懂當地需求的專業經理人願意加入公司一起打拼,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 BLACKBUCK

BLACKBUCK是類似滿幫的一家公司,但做的模式跟滿幫不太一樣,團隊也是非常聰明,對於數據非常敏感。這家公司厲害的地方不是說做的事情跟滿幫是可比的,而是公司成立不到四年,居然敢去歐洲建立起了海外的第一個市場,因為他們發現他們做的事情在海外的空間更大,毛利更高。

我們對這家公司也非常有興趣,覺得它可能是目前為止,少數的印度公司能夠走出去甚至走到歐洲去的公司。我們對有開發全球市場能力的團隊會特別的關注,這些人知道中國公司在做什麼,知道他們對比的公司在中國達到了什麼樣的成績,也知道自己需要怎樣追上來。

全球只有印度是跟中國比較像的,那麼多聰明的人那麼拼,我問他們怎麼看“996”,他們告訴我,996是一個“奢侈”的生活方式,在中國可以,因為中國比印度還要發達,對印度來講,創業者必須“8117”,早上8點到晚上11點工作,而且每週工作7天才有機會追上來。這個話題在美國問的話大家能把他罵死,所以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國情和不同的企圖心,我們雖然全球跑那麼多地方會很累,但是是值得的,因為總會遇到更年輕的人,更有衝勁的人,更聰明的人想做更偉大的事情。

沙丘ASK

Q:您剛提到的未來可能增速比較快的幾個國家,像印尼、墨西哥這些國家,相對是比較小眾的,如果我們沒有在當地特別久的生活過,對於當地的思維方式和風土人情就不會太瞭解,這會不會成為判斷項目的障礙和困難?

童士豪:如何克服我們不在當地生活,第一,跟當地比較好的VC去合作;第二,可能需要多認識一些來自墨西哥、巴西或者印度、印尼的副總;另外,在很多新興國家,它的基金規模相對比較小,一個基金的規模也就2億美元左右,所投項目的數量有限,而且投完以後加碼的力度也是有限的。所以,如果有一個比較全球化的基金會去做這個事情的話,其實你有犯錯的空間,第一筆投錯了不要緊,如果第二筆、第三筆能投對公司的話,因為你進去的估值還是較合理,如果市場真正能崛起的話,最後有10倍20倍的空間是存在的。

當一個國家能夠崛起,它的領頭羊能夠改變社會的時候,它產生的價值比一般人想象的更大,所以前面輸的錢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市場是否起來了,你是否投對了公司,公司最後的成長是否能夠給你帶來上百倍回報,這是重點。

我投了50家公司,真正賺錢的可能就佔百分之二三十左右,其中小米佔的比例就極高。所以我們投資的重點就是找到“小米”,其它的東西對於投資回報來講不是最重要的,所以你更多的是要交朋友,讓你不會去miss掉最有可能成為明星企業的公司。站在這個角度來看,基金規模其實是越大越好,就看你們是否有效地去管理它。

Q:您為什麼投今日頭條,當看到今日頭條這個項目的時候,第一反應和第一感覺是什麼?

童士豪:我覺得我們也不是那麼聰明,我們有同事可能B輪C輪就有機會投但是也沒看懂,覺得今日頭條要做的事情,百度、網易、騰訊都能做,其中任何一家只要想努力做都可以把它幹掉。第二,它看起來好像一大堆垃圾新聞,你第一感覺可能是給更多屌絲用戶看的,不知道價值到底有多大。

任何聰明的VC都會更習慣用自己的角度去看事情,或者從這個人現在做的這個事情來做判斷。我的觀點是,也許今天你看不上他,但是他如果不斷在成長的話,你還得去關注它,為什麼它會找到成長的空間。一件事情不斷在成長的話,它一定是有些根本原因的,你可以花時間去研究,如果發現你之前的判斷是錯誤的,也不要緊,那就改變,回去再跟人家合作就得了。

我們投了musical.ly,發現musical.ly做的是不錯,它是第一家中國的做APP的進入到美國市場,而且被主流用戶所認同,但是它本身有一些缺陷是自己無法完善的,它的技術能力或者是一些在重要戰役的做法上相對比較保守,我們就建議他去賣給頭條或者快手,後來跟頭條談成了。

當時美國也有大公司對它有興趣,但是我們覺得跟頭條合作是最合適的。在美國生活久了,很明顯地感覺到美國所謂的一流大企業動作和反應太慢了,工作環境太好了,反而像頭條這種更飢渴的團隊會更容易成功。所以我們也沒那麼厲害,不是第一天就看懂的。

Q:對於to B 的SaaS類,像美國Face SaaS和Workday的估值已經是千億了,但是國內的SaaS做得非常辛苦,我們也就是兩位數的估值,如果是五六十億都已經是很不錯了,為什麼這種差距如此之大,我們的春天到底在哪裡?

童士豪:這個還是比較能夠去解釋的,因為美國人懶,他不想花那麼多功夫去用人力解決很多問題,能自動化就自動化,能用別人軟件就用別人軟件,所以相對來講,像Workday這樣的公司在美國的收入其實是非常高的,用戶付費的意願和接受度也是比較高的。

但是中國B2B的公司或者產業互聯網的公司,他在解決一個行業的一些痛點時,可能做法不完全是SaaS的,會帶一點其他的打法,它只是用IT作為一個手段,而不是一個純SaaS公司,也許估值還沒得到市場的認可,但是它本身的收入和成長速度比我們想象的要快。

所以,我們還是很看好這些公司未來的發展。十五年前也沒人看好to C,覺得互聯網是一個小市場,大家隨便玩玩鬧鬧而已不是主流,後來互聯網成為了主趨勢。所以,創業是孤獨的,現在雖然差距好像很大,但是未來五年十年,當中國的人力成本不斷在上升的時候,而且這些客戶的需求變得更復雜的時候,相對來講中國to B的市場我們還是看好的,只是需要耐心,時間會比較久。

大疆走了十幾年才達到今天的規模,大疆剛出去的時候很多人看不懂也不看好,結果現在美國所有類似大疆的公司都被大疆幹掉了。所以,有時候等待春天的到來會比較久一點,但是未來十年我們還是很看好行業互聯網發展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