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制度優勢到治理效能,如何實現這個“轉化”?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是在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國內改革攻堅,高質量發展,“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取得明顯成效的關鍵節點召開的。

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堅持與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一完善和發展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綱領性文獻,對於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執政水平、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我們常說,面對各種風險挑戰、驚濤駭浪,關鍵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怎麼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全會給出了明確和清晰的回答,這就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全會的內容十分豐富,不僅系統總結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而且深刻闡明瞭進一步堅持與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戰略任務。

全會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

從制度優勢到治理效能,如何實現這個“轉化”?

全會還特別強調堅持和完善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加強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如何實現這個“轉化”?我認為需要進一步注重和彰顯以下幾個結合:

一是把制度自信和全面深化改革結合起來。從制度和治理層面看,“短板”如何補,“弱項”怎樣強,還有體制機制的弊端弊病如何解決,都必須依靠改革。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改革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越是環境複雜,越是要有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舉措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

二是把制度自信和堅持公平正義結合起來。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促進公平正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新徵程也面臨新問題新挑戰。

在我國社會深刻變革和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的條件下,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相互疊加、集中呈現。必須十分注意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形成能夠全面表達社會利益,有效平衡社會利益,科學調整社會利益的利益協調機制。要建立照顧各方面群眾關切,兼顧各方面群眾利益的機制和平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三是把制度自信和依法治國結合起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在整個改革中,都要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發揮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加強對相關立法工作的協調,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

總書記強調要通過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發揮法治在治國理政中的基礎性作用。法治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方式,也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礎。要持續推進國家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會生活法治化、規範化,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不斷提高依法辦事的能力,依法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四是把制度自信和以人民為中心結合起來。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最根本的政治立場,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中國共產黨人的根本宗旨和價值追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

人民至上、以人民為中心,集中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顯著特徵和價值取向。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奮鬥目標。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績觀、價值觀、人民觀。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和清醒自覺。

“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連著黨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黨執政的最大底氣,也是共和國最堅實的根基。“一枝一葉總關情”,黨員、幹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時刻牽掛老百姓的冷暖。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致力民生。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打通“最後一公里”,為群眾排憂解難,增進人民福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是硬道理。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制度優勢能否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要由群眾來評價、由實踐來檢驗。

(作者為清華大學教授、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北京日報理論週刊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