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宗縣高良鄉:山不再高 路不再遠

2018年6月,在距縣城最遠的高良鄉舉行了進村道路最後一公里竣工儀式。至此,高良鄉打通了所有自然村脫貧致富硬化路。這也標誌著師宗縣所有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在全市率先實現農村公路硬化“組組通”,全縣脫貧攻堅從此全面走進快車道。

师宗县高良乡:山不再高 路不再远

站在高良鄉一個名叫陡石崖的地方俯瞰,一條條通村道路猶如銀絲帶在青山疊翠中舒展著臂膀,從山腰上、山腳下伸向遠方。把資源變財富,彎彎曲曲的進村道路,喚醒了沉睡的青山,讓人看到了精彩的高良,也給山坳裡的群眾帶來了金色的希望,日漸成為一條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康莊大道。

师宗县高良乡:山不再高 路不再远

小羊街村是高良鄉籠嘎村委會下轄的一個苗族村子,位置非常偏僻,也是出了名的貧困村。過去,交通基礎設施滯後,進村道進村道路都是狹窄的泥土路,斑痕累累,坑坑窪窪,崎嶇不平。村民熊紹雲深有感觸地說:“在這個地方相當難走,都是小路,垮方太多,我們平時送小孩讀書相當的艱難。”

师宗县高良乡:山不再高 路不再远

如今,水泥道路硬化到村,不僅方便村民出行,而且農副產品也能賣上價,實施住房安全保障工程後,小羊街全村27戶,家家住上了寬敞漂亮的樓房。“現在我們出去,送小孩讀書,出去買什麼東西,收東西總方便得太多了。這些都是國家的政策給我們農民的一大支持。”談及變化熊紹雲樂得合不攏嘴。

师宗县高良乡:山不再高 路不再远

無獨有偶,高良鄉納非村委會下轄的申獨村,過去也是“無路可走”和“有路難行”,物資拉不進來,特產運不出去,資源優勢無法轉化為經濟優勢,綠水青山沒有變成金山銀山。村民汪大姐說:“我們以前泥滑爛路的,車不敢來,從哪條路都不敢來,從下面那條也不敢來,從上面那條也不敢來,要等天晴,有時候糧食都爛在家裡。”

师宗县高良乡:山不再高 路不再远

如今,進村道路修通了,解決了申獨村群眾祖祖輩輩出行“山高路遠”的難題。汪大姐再也不用擔心自家種的薏仁、生薑賣不出去了。“現在只要你種得,可以說天天都有人來收。”汪大姐高興地說。

师宗县高良乡:山不再高 路不再远

“要想富、先修路”。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高良鄉把自然村通村公路全部硬化作為必須完成的目標,以深度貧困地區20戶以上不能搬遷的自然村為重點,深入實施“組組通”硬化道路工程,順利打通了群眾脫貧奔小康的“致富路”。2012年至2018年,高良鄉農村公路建設共計392公里,總投資3.2億元,實現了進村道路硬化全覆蓋。

师宗县高良乡:山不再高 路不再远师宗县高良乡:山不再高 路不再远

民族偏遠山區是脫貧攻堅的主戰。隨著一條條進村道路的建設完成,高良鄉貧困村組借勢發力,建農場、建基地、興產業,脫貧動能全面釋放。軟籽石榴、砂糖橘、冰糖橙、沃柑、火龍果等熱區水果產業借勢登高、迅速崛起。目前全鄉熱區水果種植面積達20000畝,覆蓋群眾4125戶。2019年掛果面積達到2000畝左右,預計產值1000萬元。到2021年預計全鄉熱區水果掛果面積將達到16000畝,產值達1.5億元以上,每年可為每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6000元/畝,為貧困戶脫貧致富提供持續穩定收入。熱區水果產業已成為高良鄉繼林產業、務工產業後的第三個過億產業。“全鄉500多戶深度貧困戶,全部發展了熱區水果,增收效果非常明顯,也是作為脫貧以後穩定增收的重要渠道。”高良鄉副鄉長蔡東告訴記者。

师宗县高良乡:山不再高 路不再远

“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是高良貧困村組的真實寫照,如今,農村公路的建成和各級黨委、政府的努力,展現給我們的是路在腳下的變化,帶給我們的是從綠水青山之中找尋發展的金鑰匙的啟示;全面貫通的農村公路,正把更多希望灑向田野鄉間。(來源:師宗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袁燕坤 孫石慶 曾吉芬 吳昊謙)

师宗县高良乡:山不再高 路不再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