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是愛國將領還是倒戈將軍?大軍閥馮玉祥的倒戈人生


提起馮玉祥其人,大家應該都知道,最出名的那就是“倒戈將軍”,他一生中先後九次倒戈,造就了他頗為傳奇的一生。而他“基督將軍”、“植樹將軍”、“布衣將軍”等形象鮮明的綽號,更是讓他的想象鮮活的存在於中國近代史。可以說,馮玉祥是研究近代史、軍閥史、國共鬥爭史、民主運動史都不能繞過去的高山。

關注|窺探歷史成就未來 馮玉祥戎馬一生,他從滿清的管帶,最後成為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他是蔣介石的結拜兄弟,是國民政府抗戰青天白日勳章、美國總統二戰銀質自由勳章、國民政府首批抗戰勝利勳章三大抗戰勳章獲得者。

所部從一個混成旅發展成為一支擁有數十萬人的龐大軍隊。在其50餘年的軍事生涯中,絕對算得上是一位叱吒風雲的軍閥,但卻不是一位合格的政治家。他一生中的九次倒戈對中國政治格局的變化,起到了關鍵的作用,而且他的倒戈絕對多數都是正義的,雖然也不乏軍閥之間為爭奪地盤而發動的戰爭。先讓我們一起看看他的九次倒戈。


*第一次:灤州起義,倒滿清 馮玉祥親身經歷了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等民族苦難,所以在當兵之後,尤其是加入北洋政府的新軍之後,比較容易接受革命思想,於是秘密組織了一個最初只有六人的革命團體“武學研究會”,以讀書會的形式作掩護,進行革命活動。1911年,馮玉祥等人積極響應武昌起義,發動了灤州起義,最終因缺乏充分準備和周密的謀劃而失敗了,但它沉重打擊了清王朝和袁世凱,促進了帝制的覆滅。

*第二次:護國運動,倒袁世凱 民國成立後,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實行獨裁統治,1915年12月,袁世凱公然恢復帝制,激起全國人民的無比憤怒和強烈反對。蔡鍔策動了雲南將軍唐繼堯宣告雲南獨立,聯合李烈鈞等組織“護國軍”討伐袁世凱。馮玉祥表面奉命與討袁軍作戰,暗中卻是在議和,並率兵開赴成都,明確以武力反對袁世凱稱帝,是又一次“倒戈”。

*第三次:武穴停兵,倒段祺瑞 1917年7月,馮玉祥因討伐張勳辮子軍有功,重新復起,任職第16混成旅旅長。當年11月,為反對段祺瑞為首的北洋軍閥獨裁統治,孫中山在南方組織起護法軍。1918年,馮玉祥所部受段祺瑞委派進軍福建,與護法軍交戰。2月馮玉祥軍隊停駐湖北武穴,通電全國,主張南北議和。這是馮玉祥的第三次“倒戈”,倒戈段祺瑞貌似窩裡鬥,實際上是響應孫中山的護法運動的正義之舉。


*第四次:北京政變,倒吳佩孚 武穴通電後,馮玉祥被形勢推到北洋軍閥的直系一邊,但始終非直系的嫡系。馮玉祥為了保存實力,以便今後叱吒風雲起見,只得“臥薪嚐膽”“韜光養晦”,充當曹錕的部屬。第一次直奉戰爭,直係軍閥取得勝利後,吳佩孚一面推行“武力統一”政策,一面鎮壓人民革命運動,1923年2月製造了鎮壓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二七”慘案。

6月,直係軍閥曹錕、吳佩孚驅逐了北洋政府的總統黎元洪之後,曹錕便主演了賄選總統的醜劇。曹錕賄選總統後,挾中央政權號令各方,企圖控制全國。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掀起了以反對曹錕賄選為中心、繼而反對直係軍閥的運動。奉系、皖系軍閥也趁機反對直系,馮玉祥此時對於大總統的貪贓枉法、賄賂公行已深有反感。

1924年二次直奉戰爭,馮玉祥任職直系軍第三軍總司令,正在直奉主力軍隊打得不可開交之際,在張作霖50萬銀元的開路下,馮玉祥率所部開進北京,發動著名的北京政變,囚禁直係軍閥、總統曹錕,驅逐清末代皇帝溥儀出宮,對外界宣稱脫離北洋軍系,改編所部為“國民軍”。之後,他又與張作霖、段祺瑞組成以段為臨時執政的北洋政府。計劃永遠改不上變劃,政治立場的改變,也只是為了更多的訴求,至於這個訴求是對是錯見仁見智了。


*第五次:反奉戰爭,倒張作霖 1925年,郭松齡聯絡到馮玉祥拉上另外一位奉系將領李景林,三方結成同盟共同反對張作霖。開始時郭松齡兵峰極盛,勢如破竹,但馮玉祥本就為了擴充勢力,如果讓郭松齡趁此壓上上風,實力超過自己,豈不是後患無窮,馮玉祥突然撕毀盟約,偷襲李景林,郭松齡兵敗被殺,喘過氣來的張作霖對馮玉祥窮追猛打,使馮玉祥部隊損失慘重,地盤大減,被迫通電下野。也因為此事,張學良始終對馮玉祥評價不高。

*第六次:五原誓師,倒北洋政府 北伐戰爭開始後,馮玉祥應蘇聯顧問及中共要求,發表《五原誓師宣言》,將所部改編為國民聯軍,自任司令,率軍融入北伐軍。這個宣言,“五原誓師”象徵著馮玉祥的又一次“倒戈”,標誌著馮玉祥離開北洋軍閥的窠臼,正式宣佈參加了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統一戰線。

*第七次:國共分裂,倒共產黨 1927年寧漢分裂,馮玉祥先與汪精衛商談,後又與蔣介石會談,決定服從南京政府領導,積極清除共產黨在自己軍隊的影響力。1928年,馮玉祥軍隊參加第二次北伐,決定與武漢北伐軍會師中原。當年4月,馮玉祥所部被武漢國民政府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他就任為總司令。此舉只能說馮玉祥為識時務的俊傑。


*第八次:中原大戰,倒蔣介石 1929年至1930年間,因為蔣介石想削弱和限制地方實力派的兵權,馮玉祥聯手閻錫山、李宗仁等勢力,與蔣介石軍隊大打出手。這場被稱作為“中原大戰”的軍閥大混戰,後因張學良相助而讓蔣介石笑到了最後,馮玉祥經營歷時二十餘年的西北軍就此實力耗盡,他本人也不得不被迫下野,再也沒有復起的資本。

也至此改變了馮玉祥的人生。雖然這次大戰,是新軍閥之間爭奪地盤和利益的戰爭,沒有正義性可言。但它是反對蔣介石專制獨裁的戰爭使蔣介石的兵力大量調到中原戰場,為南方的紅軍和紅區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時機,最終影響了中國當時的政治格局,客觀上對社會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第九次:國共內戰,再倒蔣介石 鑑於馮玉祥的個人威望,國民政府於1935年授予了他為陸軍一級上將,蔣介石還讓他出山出任了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抗日戰爭時期,馮玉祥又擔任了第三、第六戰區司令長官、第三戰區督導長官、軍政部部長等職務。而這一時期,馮玉祥傾向於共產黨的抗日救國主張,和共產黨保持了友誼,與中國共產黨的武裝聯合抗日,成為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


1946年,國民政府又是給予他訪美特使的名義,強迫他從軍中退役。在美國期間,馮玉祥強烈抨擊蔣介石的獨裁統治,發對內戰,積極支持民主運動。從這個意義上說,馮玉祥是又一次對蔣介石的“倒戈”,是愛國的正義行動。1948年,應中共邀請參加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工作的馮玉祥乘坐輪船“勝利號”從美國返回國內途經黑海時因輪船著火而身亡,時年66歲。

歷史人物都不能脫離時代的侷限,偉大如毛澤東者還自言“三七開”,雖然馮玉祥也有讓很多人詬病的問題,但馮玉祥還是無愧於民國時期軍事家、愛國將領、民國軍閥、著名民主人士的稱謂。正如周總理曾經評價馮玉祥說,馮玉祥將軍是一位從舊軍人轉變而成的堅定的民主主義戰士;雖然和所有的歷史人物一樣,由於政治視野的侷限,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但是,瑕不掩瑜,馮玉祥將軍為中國民主事業的貢獻,將是永垂不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