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支敦士登:從“避稅天堂”到首個立法全面監管區塊鏈

“通常活下來的不是最強者,而是最能應變的物種”,

用達爾文的這句話來形容中歐的袖珍國列支敦士登可能再合適不過了。該國是世界僅存的四大公國之一,是唯二的雙重內陸國之一,長期在瑞士和奧地利間的“夾縫中求生存”,卻走出了一條不尋常之路。

列支敦士登擁有眾多聽起來不可思議的事實,三分之二的土地是山地,總面積僅為160平方公里,不到北京市的1%大小,卻是世界第一大假牙生產和出口國。人口不到四萬,卻有4700家公司。沒有機場、沒有港口、沒有軍隊,只有一家麥當勞。

憑藉著超強的適應力,人均國民總收入(GNI)從1970年代的5000美元增長至目前的16萬美元(約合114萬人民幣),穩居世界第一。列支敦士登在今年迎來了300週年國慶,是目前神聖羅馬帝國僅存的遺蹟。

列支敦士登在1719年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個親王公國,於1806年獨立,經濟發展起步於1852年,該年與奧匈帝國簽署了關稅協議,開始使用包括貨幣、郵票等在內的奧地利體系,當地的經濟隨之起步。但第一次世界大戰成為了一個轉折點,隨著奧匈帝國的土崩瓦解,該國投入瑞士的“懷抱”,在1924年與瑞士簽署了關稅協議,並引入瑞士法郎,為其成為現代化工業和服務業經濟打下了基礎。

昔日的“避稅天堂”和“洗錢中心”

儘管列支敦士登在1868年就宣佈成為永久中立國,但兩次世界大戰後,該國並未能倖免於難,經濟遭到了重創,其王室甚至出售了家族的部分藝術品來應急,還通過發行郵票激活國家經濟,後成為了全球集郵愛好者的“天堂”。

列支敦士登通過戰後經濟重建,成功完成了從農業到現代化的轉型。此後,該國逐步融入歐洲和國際體系,1950年,加入《國際法庭海牙規約》,1978年成為歐洲理事會成員(council of Europe),1980年與瑞士簽署《貨幣條約》,1990年成為聯合國第160個成員國,1991年,加入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1995年加入歐洲經濟區(EEA)和世界貿易組織(WTO)。

但列支敦士登的現代經濟一路走來並非都是坦途,其發展模式還曾飽受爭議。憑藉低稅率結合銀行保密制度的特點,該國成為了“避稅天堂”和“洗錢中心”。在2000年,還上了世界反洗錢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的黑名單,之後金融危機成為了一重大轉折點,該國政府極力擺脫上述的惡名。

2009年3月,該國發布了《列支敦士登宣言》,並進行了OECD(經合組織)的稅務準則等一系列的改革。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8年8月發佈報告稱,列支敦士登的法律框架不斷配合FATF的立法建議,在反洗錢等方面更為透明。

目前該國的GDP構成為工業佔43%、金融業佔23%和其他服務業佔27%。

列支敦士登:从“避税天堂”到首个立法全面监管区块链

(經濟產業結構)

據說,在列支敦士登曾盛傳一句老話:這裡走在大街上的很多人都是牙醫,也有銀行家。不過你要問問大家是否有一份共同的工作,那就是設計郵票。

全球首部區塊鏈法彰顯通證經濟“野心”

不過,現在到當地的郵局裡不僅能買到郵票,還能買到比特幣。另外隨著一部法案的通過,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列支敦士登街頭將出現不少新潮的區塊鏈從業者。

一個初秋的午後,當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該國首都瓦杜茲街頭漫步時,一張郵局佈告欄的裡的海報立即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上面寫著“現在可以到郵局購買比特幣、以太坊等虛擬貨幣。”

列支敦士登:从“避税天堂”到首个立法全面监管区块链

列支敦士登郵局從今年2月起,開始在櫃檯交易(OTC)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和一家瑞士的區塊鏈公司合作,郵局賺取佣金)。經過半年的試行期後,郵局決定拓展OTC交易的虛擬貨幣種類和郵局售賣範圍。

不過,該國在區塊鏈方面的“野心”不止於此。10月3日,列支敦士登議會宣佈正式通過區塊鏈法(Blockchain Act),並於明年1月1日起生效,聲明還稱,該法案將使該國成為全球首個對通證經濟推出全面監管體系的國家

所以這究竟是怎麼樣的一部法案?

“這部法案的角度很特別,並不是像其他的監管只針對特定的市場參與者,這部法案的特點在於監管和發展一個新的生態體系—通證經濟。”列支敦士大學助理教授Martin Angerer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

簡單來說,這部法案在修訂現行法律(包括民法、知識產權法、證券法等)的基礎上,推出一系列新規定來允許幾乎一切的資產或權利被通證化(tokenize),比如房地產、股票、汽車甚至啤酒兌換券的使用權、所有權、留置權等法律規定的權利等都可以被“打包”然後“上鍊”,這個通證(token)就是區塊鏈世界的權利憑證,然後在虛擬貨幣交易所上市,此外,法案還為這些數字資產提供所有權等一系列的法律保護,比如知識產權被通證化,那麼就受到知產法的保護,誰擁有這個通證,誰就擁有這個知識產權相關權利

這部區塊鏈法的一個核心元素就是通證容器模型(Token Container Model (TCM)),即把通證視為一個容器,比如實體資產貨幣、黃金、債券和房地產等的使用權和所有權等,但也可能是容納一串代碼,比如比特幣。

列支敦士登:从“避税天堂”到首个立法全面监管区块链

(TCM 來源:列支敦士登政府官網)

“這部法案為通證經濟創造了一個全面的框架,包括民法和監管框架,可以說是全球首例。這使得該國在通證發行方面處於有利位置。尤其是民法部分,為通證和其基礎資產的轉移提供了一個可循的框架。儘管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行文有其巧思,比已有的立法提案好了不少。”貝克·麥堅時法蘭克福辦公室合夥人Manuel Lorenz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

區塊鏈是一種將數據區塊以時間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佈式數據庫(或者叫分佈式賬本技術),通過“全網見證”,所有交易信息會被“如實地記錄”,且網絡中的各個節點都有一份完整的副本,因此即使個別節點出現問題,也不影響整體。這使得其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透明開放的特點。

舉個例子,在列支敦士登區塊鏈法的框架下,如果未來要交易一副名畫,如果名畫已被通證化、已上鍊,那麼買家就可以核實該畫的真假、真實價值、是否來路不明等等。根據列支敦士登的區塊鏈法買家購入了這枚通證,就擁有了這幅名畫的相關權利。與此同時,名畫可能在現實世界裡沒有移動過,仍然在處於被託管狀態

據富而德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Claire Harrop向21世紀經濟報道介紹,事實上有幾個法域都聲稱過首立區塊鏈法,直布羅陀自2018年1月起就訂有一個立法框架,要求所有在直布羅陀從事利用分散式賬本技術儲存或傳送錢款業務的公司須經直布羅陀金融服務委員會授權(參見此處)。馬耳他政府於2018年為加密貨幣的監管框架立法,百慕大也有一個《數字資產業務法》,對從事數字資產相關業務的人施加了許可規定,其範圍涵蓋了多種類型的代幣。

“可能公平地說,列支敦士登這部法案旨在成為一部全面性的立法,涵蓋不同的通證,因此它可能具有超過金融服務的深遠影響。 ” Harrop說。

一般而言,目前的通證使用把包括證券型通證、穩定幣(也就是法幣的數字貨幣)、實用型通證(比如軟件的使用權)還有虛擬貨幣(比如比特幣和以太坊等)。目前的應用包括通證發行(ICO)、證券型通證發行(STO)、支付、兌換、投資及金融服務。

列支敦士登的區塊鏈法的涵蓋範圍包括虛擬貨幣、穩定幣、證券型通證、實用型通證的ICO、STO、兌換、託管及通證創造及一些通用服務。

列支敦士登:从“避税天堂”到首个立法全面监管区块链

(列支敦士登區塊鏈法涵蓋範圍 來源:政府官網)

法案後續落地和影響幾何有待觀察

不過,儘管列支敦士登的區塊鏈法頗具創意,但亦有一些質疑聲。

“有評論指出,儘管這部區塊鏈法適用範圍廣泛,但由於發展速度太快,對通證經濟的監管努力可能很容易就會過時。另外,該法案的範圍非常具有野心,在某些情況下,要求對現有法律作出進一步的修改。以房地產為例,轉移通證化的房地產將需要修改現行立法,因為目前在列支敦士登進行土地轉讓需要在土地登記處進行實體登錄,而這會妨礙全面數字化的進程。”Harrop說。

亦有法律界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指出,待上述法案生效後,有一個實操點值得關注。

“基於這部法案,如果未來發生通證被盜或者轉移失誤之類的問題,在鎖定有嫌疑的對手後,如果對方並不在列支敦士登境內,那麼關鍵問題就來了,當地法院是否會採用這部區塊鏈法來處理呢?” Lorenz說。

也有國內區塊鏈法務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這部法案對通證經濟做了一個大而全的監管框架,打開了一些新思路,但對其後續的落地及影響持謹慎樂觀的看法。“對於這些離岸金融中心來說,像列支敦士登這樣一個小國,主要市場不在當地,所以能否實現及實際效果如何,我持謹慎看法。”該人士坦言。

“預計明年將看到很多的STO,截至目前列支敦士登的金融監管部門已批准了約50個STO項目,明年將正式執行。不過,目前全球的通證經濟都處於起步階段,相信這部區塊鏈法有助於提高認知度,進而實現更廣的接受度。”Angerer說。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