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和廣州,誰才真正的是“區塊鏈之都”?

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和廣州,誰才真正的是“區塊鏈之都”?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投資區塊鏈,猛戳:

編者注:原標題為《地方政府的“鏈上”馬拉松》

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和廣州,誰才真正的是“區塊鏈之都”?

中央集體學習表態後,區塊鏈熱度再攀升,各大城市也希望藉機搭上區塊鏈的順風車。據鋅鏈接瞭解,各部門已經組織多場會議,聽取各方企業意見,並實地走訪考察,談論新的政策,制定新的扶持計劃。資金補貼,政策傾斜,各大城市對區塊鏈技術展開新的佈局,結合實體經濟,落地應用場景,依託優勢產業,加速發展“區塊鏈+”。地方政府欲藉此吸引更多資本和企業入局,進而實現彎道超車。一場“鏈上” 馬拉松已拉開序幕。

一、誰是“區塊鏈之都”?

北上杭深廣,誰是“區塊鏈之都”?這一爭論一直沒有定論。不同城市在地理位置、產業規劃、資金、人才等方面各異,其區塊鏈產業佈局也各異。

杭州憑藉互聯網的基礎,聚集了一批優秀的軟件人才,因此在區塊鏈底層的技術氛圍很好,誕生了趣鏈科技等科技準獨角獸企業;

上海歷來是國際金融中心,這裡匯聚了一批國內外大型金融機構,因此,上海的區塊鏈應用探索更偏向金融科技。

廣州的區塊鏈“聲量”主要來自於黃埔區,從政策扶持看,力度很大甚至可以說有些激進。

重慶亦是如此。不過,缺少產業基礎的重慶,要趕上這波熱潮,恐怕不容易。

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是大企業總部聚集地,以To B服務為主的區塊鏈技術公司自然心嚮往之。整體看來,北京的政策多與金融風險防範相關,這與數字貨幣集資項目層出不窮有關。

深圳歷來創業氛圍濃厚,城市環境更開放,創業者也更務實,加上背靠香港澳門,資金盤項目與白皮書“一條龍服務”的企業較多。

此次政策紅利,城市之間也加大了競爭力度,忙著佔搶高地、彎道超車。到底誰會在這場賽跑中拔得頭籌,鋅鏈接梳理了各大城市(省分)的近期佈局,不妨從中找找答案。

1)北京:聚焦政務大數據

北京從政務服務出發,鼓勵利用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優化營商環境。

11月12日,北京“優化營商環境3.0版”出臺。推行不動產抵押貸款和登記“一次辦”;升級“e窗通”,方便企業開辦;“減材料、減時限、減次數”,市區兩級推出600項高頻政務服務,實現“一次不用跑”或“最多跑一次”。

要真正實現少跑路、不跑路,政府部門之間首要解決的是“數據共享”問題。北京市利用區塊鏈技術將全市53各部門的職責目錄以及數據連接在一起,形成“目錄區塊鏈”系統,為數據匯聚共享提供支撐。

北京市經信局大數據建設處處長劉旭透露,下一步北京將建設以信用、證照等核心政務數據為代表的“數據區塊鏈”,引入多方安全計算等夯實大數據和區塊鏈安全保障體系。

“未來,當政府數據和社會數據都融入一個平臺後,政府有望利用數據提供“畫像式”服務。”劉旭談到。

打通鏈上數據,實現共享,是區塊鏈結合所有產業的關鍵。北京市從政務出發,構建大數據平臺,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2)上海:金融、貿易雙管齊下

目前,上海的區塊鏈研發企業數量已超300家,在十大新興技術的學術研究排名中,上海區塊鏈技術位列全球20個國際大都市中的第四名。

10月27日,上海市副市長吳清在首屆外灘金融峰會發表講話時表示,上海將在區塊鏈方面進一步做好吸引、培育各類金融科技企業、傳統金融企業運用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服務能力,為各種金融科技企業在上海聚集提供對口政策服務。

為支持上海建設金融科技中心,10月30日,央行上海總部給出了40條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思維與經營理念、順應智能發展態勢,藉助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生物識別等技術,依託金融大數據平臺,找準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在智慧網點、智能客服、智能投顧、智能風控等金融產品和服務方面進行創新。

除了金融領域,跨境貿易是上海佈局區塊鏈技術的第二大戰場。

11月7日,藉著進博會的契機,上海電子口岸區塊鏈聯盟正式成立。上海市商務委(市口岸辦)會同上海海關、上海虹橋管委會、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上海市藥品監督局、以及各商業銀行上海市分行等單位共同推出多項應用成果,覆蓋監管全流程及國際貿易主要環節。

“錯過互聯網的上海,這次不會再錯過區塊鏈。”這是外界對上海的評價。

3)深圳:電子發票全覆蓋

深圳聚集了騰訊、華為、迅雷等科技龍頭企業,也是央行數字貨幣研究院所在地。作為全國第一張區塊鏈電子發票試點城市,深圳在區塊鏈稅務領域奠定了根基。

目前,區塊鏈電子發票已接入7600多家企業,開票數量突破1000萬張,金額超70億元,服務金融保險、零售商超、停車服務等上百個行業。

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磊11月8日介紹,目前電子發票正以前海為試點全面推廣,預計明年1月起將實現“全覆蓋”。

區塊鏈電子發票正以深圳速度在推進。

其次,央行數字貨幣研究院落地深圳福田,讓深圳在數字貨幣領域佔據先發優勢。

人才方面,深圳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智聯招聘近日發佈的《2019年區塊鏈人才供需與發展報告》顯示,三季度求職人數是需求的7.12倍,深圳領跑需求,北京人才扎堆;深圳平均招聘薪酬達到16317元,是全國平均的近兩倍。

10月30日,深圳大學與微眾銀行共同組建深圳大學微眾銀行金融科技學院,學院面向的專業為金融科技專業,同時規劃佈局不同金融科技專業方向,如金融大數據技術應用、區塊鏈金融、保險科技、監管科技等,滿足金融科技產業各細分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培養需求。

4)杭州:第一個把區塊鏈寫進政府報告

11月11日,浙江省委書記車俊在專題學習會上表示,努力打造區塊鏈創新和產業中心,爭當區塊鏈發展的排頭兵。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努力在技術創新、融合應用、人才聚集、制度創新和生態構建這四方面走在前列。

杭州是第一個將區塊鏈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的城市,技術氛圍很好,聚集了一批軟件人才,又培養出像趣鏈科技、雲象、複雜美等行業頭部公司,在金融、政務、司法等領域都有較好的落地應用。

政府的支持力度也很大,先後建立政府引導基金和多個產業園區。其次,以浙大為代表的高校與科研機構,不斷供給人才和研究成果。

據知情人士透露,明年的扶持方案已基本確定,具體政策預計年後會馬上出臺。

紮根底層技術,落地產業,杭州區塊鏈發展值得期待。

5)廣州:大灣區的新機遇

11月9日,廣州市區塊鏈產業協會、香港區塊鏈產業協會和澳門大學創新中心三方攜手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區塊鏈聯盟。

據廣州市區塊鏈產業協會任豪介紹,聯盟將基於粵港澳區塊鏈產業發展的重點應用領域和方向,推動區塊鏈通用開發平臺、區塊鏈雙創平臺、區塊鏈技術創新平臺、區塊鏈產業服務平臺四大平臺,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區塊鏈基金的建設,堅持“五個一批”戰略佈局,即組織1批交流互訪活動、培養1批區塊鏈專業人才、制訂或參與制訂1批區塊鏈標準規範、引進和培育1批區塊鏈初創企業、實施1批區塊鏈應用場景項目,不斷增強區塊鏈技術產業與傳統經濟各個領域的深度融合,支持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更好更快發展。

沒有趕上科技浪潮的廣州,此次佈局區塊鏈可謂是“傾盡全力”。

10月28日,廣州黃埔區、開發區推出“區塊鏈10條2.0”,鼓勵設立10億元區塊鏈產業基金,吸引社會資金集聚形成資本供給效應,為企業提供天使投資、股權投資、投後增值等多層次服務,建立“多基地+大基金”分佈式金融生態圈。

依託粵港澳大灣區,廣州區塊鏈發展迎來新機遇。

6)婁底:重構城市信用體系

11月7日,湖南省婁底市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研究區塊鏈產業發展等工作。會議認為,要把區塊鏈技術運用和孵化作為推動婁底加速轉型、奮力趕超的重要路徑,抓好抓實婁底區塊鏈產業發展。

婁底屬於國內最早一批佈局區塊鏈技術的城市。

前些年,婁底出現民間融資等問題,房價受到很大影響,損傷了城市信用體系,甚至一些婁底人將自己的存款存在長沙。

重構城市信用體系成為婁底的當務之急。於是,婁底從2016年就開始佈局區塊鏈技術,欲借其解決城市信任危機。

市委副書記、市長楊懿文曾表示:

“婁底市將積極探索區塊鏈技術從政府正面增加銀行放貸信心,打造城市誠信體系。”

去年啟動“區塊鏈四網互通”,由稅務、工商、國土、房產等部門聯合打造婁底區塊鏈智慧政府平臺,利用區塊鏈信用驗證、真實性檢驗兩大特點,增加透明度和可信度,以此解決社會“信用”危機。

區塊鏈作為“信任的機器”,確實是重構信任最好的武器。

7)雲南:深耕旅遊

近日,由雲南省政府發起、騰雲公司牽頭參與建設的“一部手機遊雲南”,斬獲2019年PMI(中國)項目管理大獎傑出項目獎。這是我國首個基於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以及區塊鏈技術打造的全域旅遊數字化平臺。

旅遊作為雲南的支柱產業,曾飽受詬病。“黑導遊”罵人、購物遭遇陷阱事件屢屢發生。整頓市場、重拾品牌價值成為雲南省亟需要解決的難題。

今年初,雲南省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引入區塊鏈和AI技術對旅遊購物、旅行社、景區、航空公司等網站進行聚類分析,規範假日旅遊市場秩序。

7月20日,在2019年首屆“數字雲南”區塊鏈國際論壇上,雲南省開出全國第一張區塊鏈電子冠名發票。

區別於傳統電子發票,“遊雲南”區塊鏈電子冠名發票把原有紙質冠名票進行線上化,基於區塊鏈技術,讓一張小小的門票信息具備了分佈式存儲、全流程完整追溯、不可篡改等特性,同時通過“資金流、發票流”二流合一,實現“交易即可開發票”。讓開票更簡單、遊客智慧體驗更安心便捷。

未來三年,昆明市計劃投入5.26 億元資金,應用5G、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旅遊。

從各地的佈局和規劃來看,金融和政務成為落地最廣泛的領域,基本都有涉足。但在眾多產業中,找準優勢,集中資源,才有機會贏得這場賽跑。

二、大規模落地,To G必經路

新技術發展早期,風險大,市場認知度低,對政策的依賴程度會更強。中央政策指引行業發展大方向,地方政策因地制宜,引導當地產業發展。

正如萬向區塊鏈董事長肖風所說:

“作為地方決策層,他們看到的東西一定比我們多,會更敏銳地捕捉到先機。互聯網和AI在政府的鼓勵支持下,在全球都獲得了越來越有利的競爭地位,區塊鏈也可以走上同樣的道路。”

目前,業務推進難、大規模落地難,更多源於市場的不信任。政府的支持與參與,能夠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首先,政府作為監管的角色,應該整治行業亂象,規範行業發展風氣。其次,政府應該參與區塊鏈應用落地,聯動多個參與方,率先擁抱新技術。

區塊鏈要想大規模商業化落地,必然離不開各級政府的支持與參與。政府牽頭,集中優勢資源,推動產業落地,打造城市的“區塊鏈名片”。

聲明:本文為入駐“火星號”作者作品,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本資訊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