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你為什麼不成功?根源在於你沒做對這一件事

樊登在《讀懂一本書》裡寫敘利亞人是完全不讀書的,從出生到死獲得知識的卻道僅僅只是別人的講述,比如一些傳說與故事。所以敘利亞人不僅沒有科學的認知,也沒有客觀看待世界的思維。

這種從來不讀書的行為帶來的後果是從來沒有換位思考的能力,也不會多角度去分析問題,更不具備獨特的眼光以及能力匹配。

所以讀書是少數人的習慣,也是一種真正能提升自已潛能,終生受益的奢侈行為。

01 讀書“無用說”

太多人的人說:讀書有什麼用?能賺錢麼?能發男神、女神嗎?

你別說,把書讀好了,還真能實現想實現的願望,只不過讀書本身不應該是一件功利的事情,增值部分是一個自然而然,渾然天成的結果。

關於為什麼要讀書,可以思考以下2個方面:

1、大部分人在學校裡讀的書是不夠用的,因為學校裡讀書大部分時候是為了應付考試,到了社會上基本能用上的不多。

2、很多厲害的人都是通過自己讀書鑽研而得獲得的知識與經驗。比如說愛因斯坦在進大學之前,就已經學完了物理學;牛頓在劍橋沒上幾天學就回家自學。而這些厲害的人都是通過慢慢閱讀,而逐漸從新手變成了大師。

樊登:你為什麼不成功?根源在於你沒做對這一件事

作為我們平凡人來說,我們讀書並不是為了變成像牛頓、愛因斯坦一樣的天才,只是為了改變現狀,讓自己面對現實時沒那麼慫,而逐漸具備對自我的掌控力。

所以說“讀書無用說”的那些人,因為他們沒從讀書中獲得成就感,並不代表著讀書真的沒用。

02 從“單向”到“多向”的跨越

在現有的生活壓力下,我們變得越來越容易焦慮。比如情感的空白、經濟的壓力、學歷的憂患、夢想的缺失以及存在感的嚴重不足,都是焦慮產生的根源。

而焦慮換句話說就是沒有反脆弱的能力,因為我們大部分人不喜歡試錯,只喜歡安穩、清閒、壓力小的舒適方式生活。

塔勒布在《反脆弱》中強調:讀書是反脆弱最有效的方式。因為讀書有兩個特點:主動性和針對性。

這是因為讀書是自願去做的事情,也是一種需求,它不僅能迫使自己想盡辦法去彌補自己的知識缺口,也是一種缺啥補啥的學習方式。

樊登:你為什麼不成功?根源在於你沒做對這一件事

而這些提升與改變,在循序漸進實現了從“單向”到“多向”的跨越。換句話說就是從一種固定淺層模式變成了一種靈活多變的深度模式,它不僅能提高對事實的客觀認知,也提升了邏輯能力和思維方式的提升。比如說,我之前寫文章管他三七二十一,只要完成就好。而現在讀了很多書後我就明白:寫文章不僅要寫完,而且要想明白寫給誰看?要傳達什麼樣的思想?要貫穿什麼樣的理念的價值?

我們每個人並不理性,只是要通過不斷地讀書、學習而慢慢將知識組合成思維體系,再轉化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才是讀書的真正目的。

03 低下頭,沉下去

那麼怎麼讀書才會逐漸走向成功呢?答案是:低下頭,沉下去的沉浸式學習。

這種讀書方式並不是“打卡”,而是要通過檢驗和檢測。比如說讀完一本書,完成並不是目的,而是從這本書中收穫了什麼道理?有沒有解決實際問題?有沒有提升認知?有沒有讓自己真正的學到東西?沉浸式讀可以通過以下3種方式來自檢:

第一,以目標為導向。本書首先要確定目的,弄清楚這本書講了什麼內容,有什麼啟示,可以對現實有什麼指導意義;

樊登:你為什麼不成功?根源在於你沒做對這一件事

第二,讀完後輸出。讀完後把自己的想法與得到的啟示寫出來,不僅能加深印象,而且能透徹地理解書裡的內容,從而更好地去解決實際問題;

第三,講書。所謂的講書並不是像樊登一樣講,而是用自己適配的方式把自己理解的內容試著用自己的語言複述出來,當把學習和成長當作是歷練時,這個變強的速度將是疾速的。

其實讀書的正確方式不僅僅運用到讀書本身,也適用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當我們拋棄低效的方式,以高質量的試錯模式不斷踐行時,我們就走在了成功的隊伍中越走越穩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