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的西方海軍!火炮口上12英寸的塞子 也要做的精雕細刻

很多人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日本率先使用航空母艦偷襲美國珍珠港海軍基地為標誌,統治世界海戰戰略戰術數百年的大艦巨炮主義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從此之後,現代海軍艦隊的核心從那些扛著超大口徑重炮的鐵甲怪獸逐步過渡給了滿載各種飛機的航空母艦,制海先制空幾乎成了現在海上作戰的首要原則。不過從14世紀人類第一次把火炮這種身管火器裝上艦船開始,長達500年的發展自然不可避免的留下很多的影響和傳承,畢竟作為一個相當"傲嬌"的軍種,海軍特別是西方海軍的"保守"可是出了名的,其中"Tampion"即炮口套就是一個很有趣的例子。

“保守”的西方海軍!火炮口上12英寸的塞子 也要做的精雕細刻

圖1 早期火炮使用的"Tampion"

"Tampion"的發明說起來很有意思,由於海上氣候多變、風大浪大,由金屬鑄造而成的艦載火炮容易在鹽霧的影響生鏽,為了避免炮膛生鏽造成的火炮性能下降,西方海軍首先發明瞭"Tampion"。早期的所謂"Tampion"其實就是一個木頭塞子後面墜了一個圓形或者橢圓形的由麻繩包裹起來球狀物,使用時把浸泡過橄欖油/桐油的"Tampion"塞進炮膛,不但能起到密封炮膛的作用,還能利用艦體本身的搖擺潤滑炮膛,有效保障了火炮的發射性能。不過從19世紀開始,隨著火炮口徑越來越大、身管越來越長,艦炮已經不適合再像老式風帆戰列艦一樣佈置在甲板下方了,甲板炮塔出現了,由此也帶來了"Tampion"的演進,"Tampion"徹底變成了現代意義上的炮口罩,而炮膛的潤滑和清理則由包括炮膛刷在內的一套專用工具進行。

不過,海軍特別是西方海軍一向就挺"傲嬌"的,自詡為"貴族軍種",在這樣的海軍文化影響下,海軍艦艇上處處可見體現海軍文化傳統和本艦特色的裝飾物,炮口罩自然也不會被放過,西方海軍的炮口罩一向做的很精緻。

“保守”的西方海軍!火炮口上12英寸的塞子 也要做的精雕細刻

圖2 "大力神"號主炮炮口罩

這是1910年5月下水的英國皇家海軍"巨人"級戰列艦2號艦"大力神"號的12英寸主炮,這個炮口罩可謂是精工細雕而成的,12英寸的膠木塞子上裝有黃銅製成的艦徽,上面雕刻著希臘神話中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形象。

“保守”的西方海軍!火炮口上12英寸的塞子 也要做的精雕細刻

圖3"豪"號戰列艦上水兵在安裝炮口罩

二戰時期,英國海軍依然堅持著他們的炮口罩藝術,不過隨著火炮口徑、數量和身管長度的進一步增大,炮口罩的安裝和維護的難度就變得更大了,英國人在1942年8月建成了最後一艘條約型戰列艦"豪"號的炮口罩就稍顯簡樸了,可它的安裝和維護難度卻大幅度提升。

“保守”的西方海軍!火炮口上12英寸的塞子 也要做的精雕細刻

圖4 "胡德"號戰列艦主炮炮口罩

當然,總的來說,西方海軍特別是英國皇家海軍的炮口罩都非常奢華大氣上檔次,"胡德"號戰列艦的炮口罩算是筆者見過的最大氣、亮堂的了,即使到了現代,英國皇家海軍艦艇的炮口罩上也大多有打磨光亮的金屬外殼並飾有本艦艦徽,實實在在體現了皇家海軍的"傲嬌"之氣。

“保守”的西方海軍!火炮口上12英寸的塞子 也要做的精雕細刻

圖5 人民海軍艦艇上的炮口罩簡樸至極

那麼我們的人民海軍呢?作為有著艱苦奮鬥傳統作風的人民海軍對炮口罩可沒有英國人那麼"講究",早期型051型驅逐艦上的炮口罩只裝飾著簡單的紅色五角星,到了後來的新型艦艇上乾脆拿黑色橡膠塞代替了,緊急情況下直接開火利用膛壓把它頂掉完事,從實用性上講可比英國人強多了。(月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