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以為"降維打擊"的教育很高級,對娃無效,反而有害

小明是一個被各類補習班和輔導班佔據了課餘時間的孩子,其實小明在班級中是成績靠前的,經常是排名在班級前五,每學期也都會被評為三好學生,可以說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

但是在一次考試中,因為失常發揮,成績排名又上游降到了中游位置,他的爸爸媽媽為此很是擔心,就又給他報了一些補習班,導致他的所有課餘時間都被霸佔了。

用小明父母的話來說,這是對孩子的未來負責,美曰其名這是為了不讓孩子留有遺憾,但孩子不知道,只知道自己被壓的快要喘不過氣,看到週末同學都開開心心的去踏青玩耍,自己卻要奔波在各類補習輔導班之間,就感覺很委屈,想盡辦法去反抗爸爸媽媽的安排,但是自己並沒有能力去反抗,只能被家長壓迫著去上輔導班,也可見父母是忽略了小明的感受。

從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父母就是高維度生物,子女就是低維度生物,小明的爸爸媽媽在無形中對小明實行了降維度打擊,他們用強制性脅迫的手段來讓孩子服從自身的安排,讓孩子受限於自身。

別再以為

一:什麼是降維打擊?

從維度的角度來看,當高維生物憑藉自己的優勢對低維生物進行碾壓式打擊時,可以將其稱為降維打擊。

而在家庭環境中,父母就是高維度生物,子女就是低維度生物,由於孩子和父母之間存在著家庭地位,而這個家庭其實也就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在孩子的學習中,所表現出的情況就是,孩子一旦無法掌控其中的情況,父母就會居高臨下的強行給孩子"降維",對孩子的學習教育進行一些改變。

在一定程度上,這是弱肉強食的表現,但是又有一些區別,就是當人們完成不了當前的目標時,就會更改維度。

就比如有的孩子文化課很差,那麼家長會擔心孩子會因為文化知識而無法考上大學,這個時候家長就會要求孩子去學習一些特長技能,也就是選擇當特長生,來幫助孩子增加升學幾率。

簡單來說,降維式打擊就是家長控制孩子的一種手段。

別再以為

二:降維打擊有哪些表現?

1.對孩子非打即罵

有的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有些偏激,帶有一些"暴力式",這類家長一半性格都是比較暴躁的,容易做出一些衝動的懲罰,或者是有著"棍棒之下出才子"的思想,只要孩子成績出現問題,或者是一些結果沒有達到其期望,就會對孩子進行打罵,這會讓孩子的心理受到很大的傷害,在這樣的壓力之下,孩子學習會很認真也很努力,這是因為害怕自己一不小心考砸了就會遭到家長的非打即罵,這樣的教育環境對於孩子來說顯然也是陰暗的,對孩子的身心都會造成影響,這是父母對自身"降維"所引起的變化。

2.推卸責任

推卸責任也是家長降維最明顯的一個表現,比如只要孩子學習成績一下降,就把這個責任推卸到老師和學校的身上,認為是其教育方法有問題,或者是沒有對孩子進行到嚴格的監督管教。又或者是一味的責備孩子,覺得是孩子心思沒有擺正,沒有認真的對待學習,從而命令孩子更加刻苦嚴謹,總而言之,就是完全不考慮自身的原因。

3.一味地焦慮

做父母的的都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個心理很正常,但有的時候對孩子的學習總是表現出一種過於焦慮,擔心害怕孩子的成績會出現波動,害怕自己的孩子會跟不上學習進程,總是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這種焦慮也會影響到孩子,孩子因為怕達不到家長的期望而感到壓力很大,理論上也是家長處於高維度為孩子提出的不知甚解懂得要求,何嘗不是種打擊。

別再以為

三:降維打擊對孩子有什麼危害

1.孩子會變得自卑

前段時間很火的電影《銀河補習班》引起了大家的討論,劇中的父親和母親的做法截然不同,母親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學習,考上清華北大給孩子無盡的壓力;父親則是極力的保護孩子童真和創造力。電影中的母親降維式打擊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

家長對孩子抱有過高的要求,孩子被賦予了重任,就會產生很大的壓力,這個時候父母對孩子的降維打擊會讓孩子失去自信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卑。

2.讓孩子失去思考的能力

家長總是喜歡安排孩子大大小小的事情,總是會提前對孩子的未來進行規劃,就像我的一個朋友,孩子還沒出生的時候就開始給我暢談說以後小孩要去做什麼。把孩子掌控在自己能夠控制的範圍之內,這讓家長更加的有安全感,但是家長這種為孩子包辦一切的行為,容易導致孩子沒有自己思考的機會,讓自己的孩子依賴於自己的安排和掌控。

3.限制孩子更多的可能

蔡元培說:"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讀書是你唯一的出路,你要努力的學習。

"你只有好好學習,你才能成功。"

講真的,讀書真的是孩子唯一的出路嗎?這個答案是否定的,讀書並不是孩子或者成功的唯一途徑,只是可以讓孩子少走一些彎路罷了。

家長如果一味的只追求孩子在學習上的成功,無形中給孩子降維教育了,這就限制了孩子很多其他可能性,因為每個人的天賦領域都不一樣。

別再以為

李玫瑾教授說:一個陽光的心理,要比名牌大學的畢業證更加重要。家長一味盲目的降維打擊只會讓哈子狀態越來越差,不顧及孩子的感受的做法只會讓親子關係越來越差,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

四:家長如何避免對孩子的降維打擊

1.尊重孩子的想法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家長需要做的是多去了解孩子的想法,不要一味的把自己想法強制的施加在孩子身上,這會讓孩子感覺你不尊重他,也容易造成因為沒有和孩子達成共識,而造成孩子產生叛逆心理,導致任務不能很好的完成。

2.家長不要隨波逐流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地提高,相對的,競爭壓力也在不斷地增強,家長們擔心孩子會輸在起跑線,擔心孩子無法適應發展趨勢,就很容易隨波逐流,看到別家小孩得到了一項成就,或者聽到某一項技能能給孩子帶來提高,就拼命的給孩子報名一大堆補習班和興趣特長班,完全不顧及孩子的感受,這容易導致孩子難以在某一方面有很深的造詣,也會出現逼迫孩子學習他們不喜歡的科目和技能,適得其反。

所以家長不要隨波逐流,去詢問孩子的想法,發現孩子的興趣特長。

別再以為

3.讓孩子自己做判斷

孩子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弱小,他們年齡雖小,但是也有自己的判斷能力,人生有無限可能,未來畢竟是孩子自己的,家長不能一直陪著孩子,所以讓孩子更多的去自己做判斷,可能對孩子成長髮展更有好處。

我是炅媽育兒,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