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4.3萬個貧困村完成光纖建設 通寬帶比例達97%

新京報訊(記者 楊亦靜)農業生產智慧化、農村生活數字化、農民上網大眾化……鄉村生產生活更加智慧便捷,數字化對農民意味著什麼?11月15日,作為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系列活動之一,2019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論壇在江西南昌召開。論壇上發佈《中國數字鄉村發展報告(2019年)》。《報告》中稱,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面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經濟環境,目前中國數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正在不斷完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農村網民規模為2.22億,行政村4G覆蓋率達95%,農業生產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鄉村的信息服務日趨完善,貧困群眾也依靠網絡持續增收。

農村網民規模擴大 貧困戶靠網絡增收

隨著數字鄉村戰略部署實施,我國農村網民規模不斷擴大。數據顯示,2014年底中國農村網民規模1.78億,2018年底中國農村網民規模達2.22億。截至2018年底,我國行政村通光纖比例已從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前的不到70%,提升至目前的96%,行政村4G網絡覆蓋率達95%。貧困村通寬帶比例提升至97%,其中固定寬帶用戶數增至4522.9萬戶,移動寬帶用戶數增至16854.6萬戶,已提前實現《“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提出的寬帶網絡覆蓋90%以上貧困村的目標。

《報告》指出,中國鄉村的數字化發展也體現在網絡扶貧方面。目前,全國完成4.3萬個貧困村光纖建設項目,貧困村通寬帶比例達到97%。2018年,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實現網絡零售額1109.9億元,同比增長29.5%,有效帶動貧困群眾持續增收。

面向832個國家級貧困縣的“國家貧困縣名優特產品網絡博覽會”,打造了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展示交易平臺,這種網絡公益工程引導著更多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

鄉村信息服務體系日趨完善

《報告》指出,農村網絡文化也正在繁榮發展中。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建成2843個數字文化服務縣級支中心,32179個鄉鎮基層服務點,32719個鄉鎮公共電子閱覽室,14136個數字文化驛站。

到今年6月,“全國農業科教雲平臺”上的雲平臺註冊用戶數已達425萬,其中農業專家和農技人員35萬人,農民用戶390萬人,上線高素質農民培育課程4600多門,“農科講堂”專家講座視頻80個,累計在線解答農民問題2550萬條。

智慧綠色鄉村建設工作也在開展中,65.3%的自然村實現飲用水集中淨化處理,83.6%的自然村實現垃圾集中處理,53.5%的行政村完成集中改廁。

農業生產正向數字化轉型

《報告》稱,目前我國正在建設完善農業資源數據庫,包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數據、農業自然資源大數據、農業生物資源大數據、重點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等。

同時,種植業、畜禽業、漁業、種業等產業都在推進數字化生產和發展。其中,種植業升級了全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監測預警信息系統,建立了農藥質量追溯體系,實現“一瓶一碼”。畜禽業也為產品編制了信息代碼,每個經營單位擁有唯一的“身份證號”,獸藥產品也入網全覆蓋。漁業方面,數字化技術逐步應用於水體環境實時監控、餌料自動投餵、水產類病害監測預警等領域。目前,全國還在完善“中國種業大數據平臺”,平臺每年提供700多萬條種業企業生產經營數據、130多萬條品種田間測試數據、1000多萬條種子市場和品種田間表現數據。

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