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明鑄就城市之“魂”——延吉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綜述

文明,是城市進步的標誌;文明,是城市發展的靈魂。

自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以來,延吉市以潤物細無聲的文明情懷改變著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讓人們沐浴著心曠神怡的文明之風。

匯聚全市之力 共築創城基礎

創建為民、為民創建。延吉市委、市政府把爭創全國文明城市作為一項戰略任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己任,全面掀起創建熱潮。

用文明铸就城市之“魂”——延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综述

印有宣傳標語的休息椅 王曉彤 攝

為做好創城工作,延吉市委、市政府以《測評體系》具體要求為總抓手,先後召開延吉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動員大會、部署會、推進會等會議,出臺文件30餘份,成立涵蓋全市各級“一把手”、機關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共同參與的創城隊伍,成立了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指揮部辦公室,採取集中辦公方式、“日督查、日通報、日整改”制度,對創城情況進行綜合彙總,根據發現的問題督促相關部門整改落實,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人人有責的工作格局和久久為功的拼勁韌勁。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向前推,一項工作一項工作往實抓,堅定不移打好創城硬仗。

完善城市功能 彰顯美麗形象

提到近年的創城行動,家住延吉市人民公園附近的金大娘連聲稱好。伴隨著創城工作的全面啟動,一件件溫暖人心的民生工程相繼落地,讓延吉市的“金大娘”們越來越幸福。

為加快城市建設進程,延吉市持續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完成梨花路延伸、新建翻建新機場公路新民北街段等16條道路;投資2億元,建設南北主幹道局子街延伸工程;投資1.4億元,拆除老舊危橋延西橋,並建設雙向六車道的新橋,極大緩解了城市南北交通壓力。

用文明铸就城市之“魂”——延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综述

道路新景 供圖

加快改造老城區,讓城市更“新”。完成16條小街小巷改造、20萬平方米的道路加固,升級改造人行道面積52萬平方米,更換邊石7.4萬延長米,更換維修人行道方磚4.8萬平方米,市政設施煥然一新。

扮靚城區景觀,讓城市更“亮”。完成人民公園二期和“兩河”景觀改造工程,成功打造“公園-煙集河-布爾哈通河”城市休閒景觀帶;對主街路建築進行動態亮化升級,實現亮化工程“動起來、舞起來”,打造首府“不夜城”,城市夜色更加璀璨。

持續加大綠化力度,讓城市更“綠”。美化主次幹道綠化帶,新增綠化護欄6.33萬延長米,完成主次幹道季節性苗木補植栽植工作,喬木588株,綠籬23.3萬餘株,喬木移植320株,色帶移植1230平方米,安裝仿真立體花壇450平方米,擺盆1200盆,將綠色融入城市,用綠化讓城市“升格”。

以“繡花”功夫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

為更好地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實際問題,延吉市全面推行“街道吹哨、部門報到”的群眾需求全響應機制,由街道切實履行“吹哨”職能,依託社區“網格化”管理模式,及時發現和收集創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並第一時間聯絡相關職能部門,在規定時限內解決問題,通過相互配合協作,妥善解決了一大批難點問題,形成了創城工作“延吉模式”。

全面開展路長制工作。將全市主次街路及相鄰區域分為39個包保區域,由市級領導擔任一級路長,負責督促、檢查路長制工作開展,協調解決難點問題,二級路長負責帶領包保單位每日上路巡查環境衛生、市政設施、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等。現階段,全市39位一級路長、392名巡查員按照路長制方案要求進行巡查、反饋,隨時交流、上報巡查情況,相關部門接收、整改並反饋,做到立行立改。

細化城市管理,讓百姓真切體會到變化。實行灑水車和大型洗地車循環作業,讓全市小街小巷每天保潔時間不少於8小時;持續開展小街小巷、城鄉結合部、無物業小區庭院環境衛生集中整治行動;加大對違章停車、不禮讓行人、行人亂穿馬路等不文明現象的整治力度,營造文明交通環境;開展推動城市臨街單位對外開放內設衛生間活動,有效解決群眾如廁難題。

輿論力量傳遞文明之音

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中,延吉市在相關媒體開設創城專欄,開辦媒體互動平臺,收集市民在平臺反映的創城問題建議,再反饋給相關部門進行協調解決,收集各類問題337件,已協調解決292件;協調移動、聯通、電信公司向全市通信用戶發送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創城公益短信;製作8700餘張文明宣傳標語張貼在全市出租車、公交車內,讓市民感受到創城的濃厚氛圍;製作3萬餘米的創城宣傳門窗腰線張貼在全市主幹街路及商業密集區臨街商鋪門窗上,做到一店一貼;發放宣傳單3萬張、宣傳資料3萬冊;造型景觀及宣傳牌150餘個,不斷提升市民創城知曉率和參與率。

如今,漫步延吉城區,不經意間,人們總能與文明不期而遇:文明熱情的服務窗口、細緻到位的便民設施、覆蓋大街小巷的“藍馬甲”志願服務……文明之花的綻放正潛移默化地推動著城市的進步和發展。自創城工作開展以來,延吉社會各界人士積極投身志願服務,全市文明志願者註冊人數已達81096名,志願服務團隊已達273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