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動畫預告發布,預計2021年上線,但願這次不會再“鴿”

11月17日晚間,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在上海舉辦國創動畫作品發佈會,會上正式公佈了《三體》動畫的首支預告片,並宣佈該動畫將於2021年上線,在B站播出。

《三體》動畫預告發布,預計2021年上線,但願這次不會再“鴿”

動畫《三體》改編自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劉慈欣的同名小說。這部作品除在國內深受讀者的喜愛外,在世界範圍也頗有影響力。

《三體》動畫預告發布,預計2021年上線,但願這次不會再“鴿”

劉慈欣

其第一部獲得了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其英文版在海外也有著不俗的銷量。今年7月,在日本發售的當天便登上了日本亞馬遜文藝作品銷量榜第一,之後更是五天加印8次。

粉絲們對此次B站《三體》動畫預告片的發佈充滿了期待,但同樣伴隨著“正片是否會跳票”的擔憂,畢竟“跳票”一詞,已經與三體影視化牢牢綁定在一起。

《三體》動畫預告發布,預計2021年上線,但願這次不會再“鴿”

預告片畫面

屢“鴿”不爽的《三體》影視化

粉絲們的擔憂是有理由的。

鑑於原著巨大的影響力,其影視化成了勢在必行的趨勢,也屢屢有《三體》將被改編成影視的消息傳出。

早在2014年,遊族影業就宣佈將《三體》改編為電影,預計拍攝成為六部曲,號稱單片投資超過2億元。首部於次年2月開拍,並於7月殺青,計劃2016年的7月上映。

《三體》動畫預告發布,預計2021年上線,但願這次不會再“鴿”

電影版《三體》預告海報

隨後便跳了票,製作方宣稱上映日期將無限期推遲,如今時間已經過去3年多,電影《三體》的上映依然遙遙無期。

同樣在2016年,電視劇版的《三體》出現在備案信息中,為32集的劇集,但後面同樣杳無音訊。

2019年6月,廣電總局發佈了5月全國拍攝製作電視劇備案公示,《三體》影視化的消息再度進入大家的視野,根據備案公示顯示,電視劇《三體》將拍攝24集,預計今年9月開始拍攝,製作週期12個月,報備機構同樣是遊族。

經歷了“5年3鴿”,如今粉絲們擔心動畫版的正片會跳票,也是事出有因。

《三體》動畫預告發布,預計2021年上線,但願這次不會再“鴿”

《三體》影視化的目前進展


雖然影視劇版的《三體》依然遙遙無期,但還有一部相關的動畫作品問世,聊以慰籍粉絲那充滿期待的心。

2014年,《我的三體》上線,這是一支由民間團隊神遊八方,以沙盒遊戲《我的世界》為基礎製作的同人動畫。由於口碑爆棚,遂被版權方遊族收編,從而獲得了原著的改編權並有了更多資源支持。

《三體》動畫預告發布,預計2021年上線,但願這次不會再“鴿”

之後在2016年上線了第二季。前後兩季在豆瓣的評分均為9.5的高分,粉絲評價其為“書粉必備”、“神還原”。

但兩季之後並未再推出後續作品,而且這部動畫採用的是“像素方塊”式的畫風,基於這兩點,僅有這一部動畫,自是遠遠滿足不了《三體》粉絲們的胃口。

《三體》動畫預告發布,預計2021年上線,但願這次不會再“鴿”

《我的三體》畫面

自帶“鴿子”體質的《三體》

鑑於原著的巨大影響力,《三體》擁有非常大的開發價值,這樣一個超級IP,自是少不了資本的追逐。

但時至今日,卻鮮有作品問世,不是他們不想拍,而是想要製作一部不令人們失望的作品,實在是太過困難了。

製作團隊首先面臨的就是技術上的難題:

如何將小說中所描寫的宏大場景視覺化;如何呈現出小說中的未來世界及浩瀚宇宙;如何還原小說中所描繪的宇宙艦隊大戰;未來科技設備應該是什麼樣子才能令觀眾信服,這些都是製作方所面臨的困難。

《三體》動畫預告發布,預計2021年上線,但願這次不會再“鴿”

比如小說中所描述的“水滴”,其本身已經超出了人們的認知,一千個讀者腦海中,有一千種關於“水滴”的想象,這個“水滴”該是什麼樣的一種形態,才能滿足觀眾們對小說中“水滴“的想象。

《三體》動畫預告發布,預計2021年上線,但願這次不會再“鴿”

關於“水滴“的戰鬥,小說中有一段描寫:

“水滴的速度已經超過了第三宇宙速度的十倍,它沿途猛烈撞擊著碎片,被撞擊的碎片再次熔化並高速飛濺,與其他碎片產生了次級撞擊,在水滴後面形成了燦爛的尾跡。尾跡最初像一顆怒髮衝冠的彗星,但很快拉長,變成一條上萬公里長的銀光巨龍……被龍頭穿透的一艘艘戰艦,在龍體中部爆炸開來……三十分鐘後,燦爛的巨龍仍在飛翔……這時,金屬雲團中已沒有一艘戰艦存在“

想要在熒幕上製作出這樣的效果,光從這段文字描寫就可知難度極高。

《流浪地球》被譽為中國科幻片的登堂入室之作,而將可以實景化的場景做成實景,製作團隊用了4年之久,概念設計圖有3000張;分鏡頭畫稿8000張;使用道具10000件;2003個特效鏡頭,“每個鏡頭改100版很正常”,最多一個鏡頭修改了251版。

《三體》動畫預告發布,預計2021年上線,但願這次不會再“鴿”

《流浪地球》劇照

把《流浪地球》拍好尚且如此艱難,更何況是《三體》這樣的鉅著。

技術之外,製作方還有面臨小說IP與影視改編的天然鴻溝。

想要講小說進行影視化,在買來版權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小說變為劇本,而劇本和小說又並不相同,編劇們本質上是又進行了一次創作。

因劇本創作不力,從而得罪了原著粉,繼而口碑撲街的改編作品比比皆是,這些都是製作方的前車之鑑,對於《三體》這樣的超級IP,製作團隊更是不能隨便應付了事。

《三體》動畫預告發布,預計2021年上線,但願這次不會再“鴿”

同樣以《流浪地球》舉例,這部片子其實只拍了原著中極少的一部分,只有幾百字的內容,卻擁有包括導演和製片人在內的8個編劇,據說僅僅導演和製作人就寫出了百萬字的劇本。

而《三體》相較於《流浪地球》,所表現的宇宙更加浩瀚廣闊,貫穿的時間線更長,這無疑對製作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創作難度可想而知。

影視化不力,動畫先行

影視改編的超高難度,決定了影視版《三體》的超長製作週期。在此情境下,動畫自是被寄予厚望。

2019年6月底,B站在十週年慶典活動上正式宣佈《三體》動畫項目啟動,由B站、三體宇宙、製作方藝畫開天聯合出品。

《三體》動畫預告發布,預計2021年上線,但願這次不會再“鴿”

B站作為國內最大的“二次元文化青年聚集地”,其實力自是不容小覷。

藝畫開天正是2019年大熱作品《靈籠》的製作方,如今已經獲得了“金龍獎”、“金海豚獎”等在中國動漫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獎項。

如今,版權方聯合靠譜的平臺方和專業的製作團隊一起進行《三體》動畫的製作,希望這三方的強強聯合,能夠交出一份令粉絲的滿意的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