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樹施肥,存在的問題有哪些?真該改正了!

(1)表現為:一是基肥施用普遍過晚,基本在落葉後至封凍前進行,生產上仍有部分的果農習慣春天施基肥。二是追肥的施用不定期,不少果農從開花到成熟期亂施肥,隨心所欲,想啥時施就啥時施。春施基肥傷根不易癒合,肥料轉化慢,易造成樹體營養不良,影響開花結果。秋季施肥過早,易使本該停長的新梢和正值花芽分化的中短梢重新生長,不利於花芽形成。

蘋果樹施肥,存在的問題有哪些?真該改正了!

(2)優化施肥建議:一般應抓住三個關鍵期施肥。一是秋施基肥。最佳時期是果實採摘後至果樹落葉前。施入全年的有機肥和全年50%的氮肥、60%的磷肥、30%的鉀肥。二是花後早施肥。等到春梢生長期再施肥已經晚了。花後施肥為全年30%的氮肥、20%的磷肥、30%的鉀肥。三是施果實膨大肥。應以鉀肥為主。早中熟品種在6月中下旬,晚熟品種在7月底進行為宜,施入全年20%的氮肥、20%的磷肥、40%的鉀肥。

二、施肥方法不對

(1)表現為:一是施肥太淺。據我調查有7成的果園存在肥料地表撒施再澆水現象,這樣不易溶化的複合肥大部分留存在地表面或淺表層,造成肥料揮發或流失浪費。二是方法太單一。如有的年年全園撒施淺翻,20公分以下的根系得不到肥料,長期這樣,造成根系上浮到0~10公分,不耐旱澇,不抗風和凍,同時因表層根系少易受乾溼交替的影響,果皮易皸裂。三是靠樹幹太近。因吸收根太少而無法吸收。四是施肥太集中。大都每株挖4個坑,坑的數量太少,面積太小,不能滿足大部分根系吸收。

優化施肥建議:一是施基肥要深。要求全園撒施深翻、放射狀溝施、環狀溝施每年交替進行。撒施深翻的深度要在20公分以上,以達到根系主要分佈層。放射狀溝施的要求在樹盤內開6~8條溝,每條寬25公分、深30公分。環狀溝施一般要求用鐵鍁在樹冠外緣垂直向下的地面上圍繞樹冠挖一環狀閉合溝,寬和深均20~30公分。二是追肥要頻,一般2~4次,深度15~20公分,方法是開環狀、放射狀溝施,也要求交替使用,並儘量和基肥錯開位置。有機肥要和土混勻再施,施後要灌水,加強肥水耦合,促進土壤對養分的交換吸附。有條件的可安裝微噴灌設施,追肥實施水肥一體化技術。

三、施肥數量不對

(1)表現為:一是有機肥數量不足,據調查80%的園片有機肥施用數量達不到要求,甚至有的園片一年施不上一次有機肥。二是化肥施用數量盲目,主要表現在化肥用量過大,一般為600~800斤/畝,甚至更多;三是施用養分比例不科學,不能綜合發揮各營養元素的增產效果,肥料利用率低。肥料品種選擇不合理且長期單一使用,施用數量不當,造成土壤中各養分間的消耗與積累矛盾日益突出,比例嚴重失調。

(2)優化施肥建議:一是增施有機肥。每畝施入6000~8000斤/畝有機肥或優質商品有機肥800~2000斤,或者2000斤以上的雜草加1立方米人畜糞尿。以後每年施入2~3立方米人畜糞便,並進行秸稈、雜草覆蓋樹盤。二是合理施用化肥。以產定量、因地施肥。

四、施肥比例不對

(1)表現為:一是偏施氮肥,濫用鈣、硼、鋅等中微肥,長期施用比例單一複合肥。棲霞市在20世紀90年代末土壤檢測的基礎上,根據當時土壤養分氮低、磷高、鉀缺乏的實際情況和蘋果需肥特點,提出了2∶1∶2高氮高鉀低磷型的複合肥配方,至今已經近20年,長期單一施用使土壤中養分發生很大變化,突出表現是土壤中鉀素含量明顯提高,已經引起果實早熟、發黃不易著色等現象發生。二是基肥和追肥間比例欠科學,主要是鉀肥基施比例偏高。

(2)優化施肥建議:一是在增施有機肥的基礎上,最好測土配方施肥,合理補充中微量元素肥,而不是樣樣肥料都要施。二是調整比例,盛果期前,純氮、磷、鉀按1∶0.5∶0.5~0.8的比例,一般畝施100~300斤,中、微量元素在有機肥充足的情況下可以不施或少量施。盛果期樹根據蘋果養分理論吸收量(每2000斤蘋果吸收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分別為6斤、1.6斤、6.4斤)和當前栽培實踐,在中等肥力土壤上,每1000千克蘋果產量推薦施用氮7~9千克,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施用比例為1.0∶0.5∶0.8~1.0。在土壤某一養分含量過高或者過低的情況下,可以適當調節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三者的施用比例。同時依據樹勢,弱樹適當增加氮肥,旺樹少施氮肥,大年樹還要適當增加肥料用量。對於出現缺素症狀的樹可以葉面噴施中微量元素肥如花期前後噴施0.1%~0.3%硼砂防治缺硼症。或土施10~20斤/畝硫酸鋅防治小葉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