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紀委市監委——織密監督網 規範小微權力

德州新聞網訊(記者 王德鵬 通訊員 張崇熙)“打開‘智慧村務’手機APP,村裡有啥支出,一看就明白。你看上個月小廣場買電線、燈泡、插排138元,為生病村民買慰問品145元等等都有記錄。 ”11月11日,寧津縣保店鎮紅廟李村村民遲金萍告訴記者,村民可以24小時查看村集體財務收支情況。

通過“智慧村務”APP主動接受群眾監督,這是我市開展規範監督小微權力的一個縮影。今年我市在全市推行規範監督小微權力專項行動,組織部門負責小微權力清單制定,紀檢監察機關加強監督檢查。通過規範小微權力,全市涉及基層檢舉控告類信訪舉報同比下降54.6%。

開展規範監督小微權力是我市推進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專項整治的創新舉措之一。作為專項整治工作牽頭單位,市紀委市監委主動作為,不斷創新監督方式,創新搭建民生資金監管平臺,運用科技手段精準出擊,通過系統查詢、篩查、比對、分析等手段,瞄準近三年來城市低保、農村低保、危房改造等數據信息,發現疑點問題561個,形成問題線索67個,讓“微腐敗”無處遁形。“我們緊緊圍繞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不斷創新監督方式,結合實際找準切入點、著力點,有效解決了一批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問題。 ”市紀委市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周常青介紹。

在推進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專項整治工作中,我市注重壓實“三個責任”,確保專項整治工作落實到位。一是壓實縣市區黨委政府的主體責任。黨政一把手擔起專項整治第一責任人的政治責任,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重要案件親自督辦,確保專項整治任務取得紮實成效;二是壓實紀委監委的監督責任。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強化日常監督,開展專項察訪,持續加大查處力度,對整治工作不深入、不紮實的,嚴肅問責、精準問責;三是壓實主責部門調度指導責任。相關主責部門積極發揮對行業系統的政策指導和工作推動作用,抓機關、帶系統、促基層,上下聯動整改問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全市共查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262起,處理335人,黨紀政務處分226人,通報曝光典型問題33起、39人。“開展對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專項整治是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市紀委市監委立足職責定位,認真抓好專項整治,從具體人、具體事入手,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防止表面整改、虛假整改、紙上整改,確保專項整治落地落實落細。”市紀委副書記、市監委副主任周立志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