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穗海輪”號來了!這艘全球最大型幹散貨船用廣州命名

廣州在世界航運界將增添一張“海上名片”。11月18日,總部位於廣州的中遠海運散貨運輸有限公司,在上海接入其第9艘第二代40萬噸礦砂船“遠穗海輪”,這是第一艘以廣州元素命名的全球最大型幹散貨船。

“远穗海轮”号来了!这艘全球最大型干散货船用广州命名

甲板面積比3個標準足球場還大

“遠穗海輪”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幹散貨船型,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在上海船舶交付現場看到,嶄新的“遠穗海輪”身型龐大,猶如“海上巨無霸”,露出水面部分有七層樓高,紅色的甲板面積比3個標準足球場還大,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幹散貨船型。

據中遠海運散運總經理顧勁松介紹,這艘船是該公司在上海外高橋船廠建造的10艘第二代40萬噸超大型礦砂船的第9艘。該系列船總長362米,型寬65米,型深30.4米,主要設備全部實現了國產化而且自動化等級高,是一款中國領先、世界先進的船舶產品,具有經濟、綠色、環保、節能、安全的特點。

“远穗海轮”号来了!这艘全球最大型干散货船用广州命名

顧勁松告訴記者,這艘新船以“遠穗海”命名,而廣州的簡稱為“穗”,這有兩層含義:一是表達了中遠海運散運紮根羊城、遠航世界的願望;二是代表了中遠海運集團和廣州市的友誼長存。

據介紹,該船交付後,將立即用於服務全球第一大鐵礦石生產商巴西淡水河谷的項目運輸,該項目的長期穩定運營,也將進一步密切金磚國家企業間的經貿往來,為促進金磚國家交流互鑑具有重要意義。

“远穗海轮”号来了!这艘全球最大型干散货船用广州命名

記者瞭解到,外高橋船廠作為中船集團旗下的造船企業,在最近15年時間裡,為中遠海運散運建造了超過30艘船舶,為中遠海運散運建設世界一流散貨船隊、提升全球市場競爭力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全球最大的幹散貨航運企業落戶廣州

中遠海運散運自2016年落戶廣州以來,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散貨運輸船隊,貨運週轉量連年佔廣州市水路貨運週轉量80%,始終與廣州市港航業保持著密切良好的合作關係,“遠穗海輪”這艘巨輪的命名,充分印證中遠海運散運與廣州之間的深厚情誼。

經過三年發展,中遠海運散運目前總資產已達875.8億元,擁有控制各類散貨船400餘艘4000萬載重噸,保持世界航運界幹散貨運力規模第一。同時,中遠海運散運實現連續三年盈利,累計向政府納稅超4億元。今年,該公司投資25億元,在琶洲新建廣州國際航運大廈,表明其紮根羊城的決心。

顧勁松表示,中遠海運散運今後將以“海洋強國”“航運強國”為己任,充分發揮自身規模優勢,為廣州市打造國際航運樞紐貢獻更大力量。

“远穗海轮”号来了!这艘全球最大型干散货船用广州命名

建議加大對航運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

據顧勁松介紹,接入“遠穗海輪”後,中遠海運散運40萬噸礦砂船船隊規模達到13艘,位居全球前列,這將為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廣州國際航運樞紐建設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撐。

近年來,廣州在港口輻射能力、港航基礎設施建設、集疏運體系完備、航運人才引進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可以說,在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近年中遠海運散運與中鋁、中糧、寶武集團等大型央企強強聯合,實施“走出去”戰略,大力拓展東南亞、印度以及非洲國家等“一帶一路”沿線市場。今年1-10月份,中遠海運散運承運“一帶一路”沿線貨物約6400萬噸,同比增加14.7%。顧勁松透露:“我們在幾內亞的鋁礬土全程物流項目,將為我國能源儲備以及非洲國家經濟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航運企業作為資金密集型和重資產型企業,其健康發展離不開金融要素的參與和支持。顧勁松建議,廣州加大在金融方面對航運企業的支持力度,具體來說,是否能夠通過產業政策傾斜,出臺一系列配套金融政策,為企業提供更多可選擇的投融資方式,為企業發展打造一流軟環境。

“远穗海轮”号来了!这艘全球最大型干散货船用广州命名

海內外航運龍頭企業在廣州集聚發展

目前,海內外航運關聯企業正在廣州集聚發展,廣州集聚了全球規模最大的散貨運輸船隊中遠海運散貨運輸有限公司、全球規模最大的特種船運輸船隊中遠海運特種運輸股份有限公司、亞洲規模最大的集裝箱船隊中遠海運集裝箱公司之華南區域總部、以及中外運華南區域總部、廣東省航運集團等航運總部企業。

廣州港集團作為目前廣東省最大的國有港口集團,是廣州港龍頭企業,2017年3月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掛牌上市。廣州航運交易所是廣東省唯一的一家交通運輸部備案的航運交易機構,其發佈的珠江航運運價指數是華南地區唯一的航運運價指數。

此外,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勘探設計院有限公司、中交廣州航道局有限公司、中船海洋與防務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安通控股華南總部、廣東省航運集團、中遠航運風電總部等知名航運關聯企業在穗註冊發展。交通運輸部廣州打撈局、交通運輸部南海救助局、交通運輸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等總部坐落於廣州。廣州是我國三大造船基地之一,一批大型修造船廠帶動船舶關聯產業在廣州集聚發展。中遠海運、馬士基、新加坡港務集團均在廣州港投資運營。

加快港口基礎設施建設

2018年,廣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6.13億噸,同比增長3.9%;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192萬標箱,同比增長7.6%。港口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均位列國內沿海港口第四位,國際港口第五位。

今年1月至10月,廣州國際航運樞紐建設捷報頻傳。廣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排名再創新高,升至全球第16位;港口生產保持穩定增長,完成貨物吞吐量5.23億噸,同比增長11.58%;珠江遊已為廣州城市旅遊亮麗名片,10月3日旅客達到3.52萬人次,創單日曆史新高;廣州港保持內貿集裝箱第一大港,已成為非洲、地中海航線樞紐港。

截至10月底,廣州港有集裝箱航線216條,其中外貿航線110條,內貿航線106條。目前,開通至菲律賓、越南、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緬甸、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阿曼、沙特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港口的航線達90餘條。截至目前,廣州港已與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港口有海運貿易往來,全球主要班輪公司均在廣州港開闢航線,廣州港國際友好港增至52個。

據廣州市港務局局長陳洪先介紹,接下來,廣州將聚焦重點領域,在更高水平上推動國際航運樞紐建設。對標世界一流的國際航運中心,加快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力促港口生產保持較快增長,國際航運樞紐能級顯著提升。

一是加快港口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南沙港鐵路、南沙港區四期、國際郵輪碼頭、南沙港區國際通用碼頭、南沙港區近洋碼頭、海嘉碼頭、新沙港區二期、珠江口公共錨地等重點航運樞紐基礎設施建設。

二是加強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群協同發展,續加強與香港、深圳、周邊城市以及相關公司的合作。

三是增強高端航運服務功能。大力發展轉口貿易、離岸貿易、大宗商品交易和跨境電商、冷鏈物流、汽車平行進口等外貿新業態,加快建設國際分撥中心、全球配送中心等。

四是全面提升綜合服務功能,加強港口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圍繞提升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積極謀劃“十四五”廣州港的發展。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李妍 通訊員陳瑜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李妍 通訊員陳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