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降了!豬價跌了!牛市就快來了?

【利率降了!豬價跌了!牛市就快來了?】“降息”利好一齣,A股三大指數應聲上漲了!11月18日A股三大股指集體收陽。11月18日,央行發佈消息稱,當天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7天期逆回購1800億元,中標利率2.5%,較此前下降5bp,這是7天期逆回購利率逾四年來首次下調。這是繼11月5日央行調降MLF利率後,時隔13日央行再次“降息”,下調公開市場操作逆回購利率5個基點。

 而央媽“降息”被市場視作一大重磅利好。

  11月18日,央行發佈消息稱,當天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7天期逆回購1800億元,中標利率2.5%,較此前下降5bp,這是7天期逆回購利率逾四年來首次下調。

  這是繼11月5日央行調降MLF利率後,時隔13日央行再次“降息”,下調公開市場操作逆回購利率5個基點。

  而有了MLF和逆回購利率先後下調的“雙重保障”,本週三迎來的最新LPR報價下調近乎無懸念,有分析預計,1年期LPR有望下調5-10bp。

 寬鬆週期是否開啟?市場現分歧

  但對於中國開啟寬鬆週期,市場對此仍有分歧。

,總體來看,貨幣政策仍然是朝著邊際寬鬆的方向,需要關注節奏和力度對市場的擾動。下一步應關注貨幣政策節奏,結構性貨幣政策仍可期待。

“央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以我為主’的貨幣政策表態,並不否認貨幣寬鬆的空間,而是視經濟增長情況而動。要主動維持常態的貨幣政策空間,那麼意味著央行在把握貨幣政策操作節奏和力度上更加精準、力求效率。”

,預計後續貨幣政策操作的組合可能是以下幾個:(1)小幅度降息,例如此前MLF操作利率小幅下調;(2)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利率調整繼續後延,將原本一次性降息(即MLF和逆回購同時降息)轉變為兩次降息(MLF和逆回購先後降息);(3)繼續定向降準;(4)其他諸如MLF、再貸款、再貼現、PSL等機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以及MPA考核等;(5)創設其他機構性貨幣政策工具。

 目前還不能說央行已經進入了降息週期。在通脹上行、經濟下行的兩難處境下,央行可能會非常審慎地執行利率政策,“先修渠後通水”,通過改革的方式降利率。相比之下,我國法定準備金率相對較高,還有下調空間,通過適時下調法定準備金的方式降低實體企業長期融資成本應當是政策優選。

 在豬價高漲和地產韌性的情況下,MLF利率下調傳達的最重要的信號是,這兩個干擾因素或許並不是貨幣政策寬鬆的障礙,結構性的問題還是要交給結構性的政策去解決。央行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先讓明顯偏高的MLF向市場迴歸,我國的降息週期才剛剛開始。

  豬價拐點或明年就來

  不過實際上或許擔憂通脹的時候該過去了,因為近期豬價漲勢終於得到了遏制,而價格拐點或也將在明年到來!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11月18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45.31元/公斤,比上週五下降5.9%。

  而中國養豬網的數據顯示,生豬價格從11月7日開始,到目前已經連續下跌11天了。事實上生豬價格的最高點為10月30日,目前的生豬價格距離這一最高點已經跌去超過20%。

 此次下跌,主要因素是因為前期漲幅過快,然後出現了回調。”

,“即使下跌目前豬價也仍然非常高。但是隨著豬價的下調,市場可能就會重新回到一個企穩的態勢,畢竟春節還是有一個消費驅動。而且豬的供應還沒有達到一個供需平衡的狀態,隨著豬價的下跌,對豬的需求也會上來,所以我認為目前下跌的幅度是有限的。”

  但中期看,豬價的真正拐點或在明年就要到來了。

,本輪豬週期始於2018年中,已歷時1年3個月,已上漲141%,根據2年左右的上升週期及本輪週期能繁母豬和生豬存欄量過快下滑,2020年下半年可能迎來價格向下拐點。

利率降了!豬價跌了!牛市就快來了?

  豬肉價格的上漲是影響CPI漲幅擴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以今年10月份為例,10月CPI同比增長3.8%,其中豬價漲幅貢獻三分之二。

利率降了!豬價跌了!牛市就快來了?

  事實上央行11月16日發佈的《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做出類似判斷:預計進入2020年下半年後,翹尾因素對PPI的影響將小於2019年且更加穩定,CPI受食品價格上漲的衝擊將逐步消退,兩者間的差距有望趨於收窄。

  內資機構:A股牛市主升浪正蓄勢待發

  而對於A股的未來前景,券商機構也是多數看好。

上證綜指2440點已開啟第六輪牛市,牛市有三個階段,盈利和估值戴維斯雙擊的牛市第二階段即主升浪蓄勢待發。

歲末年初是折返跑後向上突破的契機,低估值高股息的銀行地產有望先行,科技和券商的空間及持續性更好。

  而看好A股的理由有兩個。

  理由一:企業盈利進入回升週期,新時代經濟平盈利上,預計2020年上市公司淨利潤同比15%。

  理由二:資產配置轉向股市,金融供給側改革重在激發資本市場投融資功能,資金入市將加速。

  招商證券認為,當前A股或迎大型投資機會起點。

A股近期出現了非常明顯的行業分化,消費科技醫藥板塊繼續強勢,而傳統週期板塊出現持續明顯的回調,使得絕對估值和相對估值出現了極端估值的情況。這背後,反應了投資者對於中國未來10-20年經濟結構變遷的預期。

  對比日本和美國當前的上市公司市值結構,未來中國股票在醫療醫藥、消費服務、科技板塊的市值權重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這種極端估值在歷史上並非第一次出現,這種程度極端估值背後反映的經濟極端悲觀預期也往往成為A股大型投資機會的起點。

  而即使短期相對謹慎的安信證券也對中期前景表示樂觀。

短期來看,經濟增長尚難言見底、通脹預期存在上行風險、股票市場供給增加、中美簽署第一階段協議時間尚不確定、當前盈利兌現卻並不充分等因素影響下,預計市場短期仍將以震盪下移態勢為主。

  但這些對市場的制約因素目前看基本是階段性的,安信證券對中長期經濟新舊動能轉換趨勢以及流動性狀態依然抱樂觀預期,從這個角度看,當前投資者只是需要等待時機。隨著接近年底,安信證券認為這個階段的配置需要在兼顧景氣之外,也要在今年表現滯後、估值較低的板塊中尋找邏輯及驗證。

  行業重點關注:家電、風電、保險、地產、建築、養殖、食品等,主題建議關注自主可控、國企改革等。

  調查:超2/3外資機構欲買A股

  而不僅是內資機構,外資機構也看好A股前景。景順與經濟學人智庫調查研究結果顯示,逾八成全球投資者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大幅或適度增加其機構對中國市場的投資配置,僅4%的受調投資者計劃減少對中國市場的投資。

  這份名為《中國投資定位》(China Position)的調查報告訪問了北美、亞太區,以及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在內的411名資產所有人及專業投資者,收集全球機構高管對中國市場投資配置的意見。受訪機構包括資產及財富管理公司、資產所有人(包括保險公司及主權財富基金)以及商業銀行,受訪機構所管理的資產規模從5億美元至超過100億美元不等。受訪者普遍認為,與業內同行相比,其所在機構的中國市場投資配置高於平均水平。

  調查顯示,股票是最受機構投資者歡迎的資產類別,其中超過三分之二直接配置中國A股在岸股票市場(北美高達82%),以及逾半數直接配置中國H股離岸股票市場(亞太區達80%)。根據這份報告,52%的受訪者表示,在未來12個月內,他們預期將會增加在岸中國股票的配置,這在所有中國資產類別中佔比最高。

“在全球範圍內,中國經濟韌性強,且擁有強大的內生增長潛力,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的空間較大。同時中國的政策空間依然充足,可以給中國經濟提供有力支持。”

目前A股估值較低,風險收益率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在較為波動的環境下,通過迴歸深度價值投資,當前的市場依然可以尋找到優質的投資標的。

散戶沒人帶,大半被淘汰!學技術,長本領,凡留言者定有收穫,讓你炒股如虎添翼!

需要更多具體股票的老鐵們可以留言。

利率降了!豬價跌了!牛市就快來了?

我不仰望別人,只仰望星空;和昨天的自己,上一刻的自己比較反醒,戰勝自我

 目前我正在努力做好自己的股票研究和交易,同時結合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寫財經文章,和圈子裡的朋友一起分享投資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