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空間站建設計劃曝光,印度不甘示弱,一個龐大計劃也公開了

11月17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士周建平在第四屆中國人因工程高峰論壇上表示,中國將在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的建造並開始運營。中國空間站的規模為100噸,可供3人長期在空間站工作。

中國空間站建成之後將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國際空間站合作伙伴之外第四個獨立擁有空間站的國家,在國際空間站壽命結束之後將成為在太空唯一的空間站。

中國新空間站建設計劃曝光,印度不甘示弱,一個龐大計劃也公開了

周建平表示,中國建造的空間站首要目標是使中國成為獨立掌握近地空間長期載人飛行技術,具備長期開近地空間有人參與科學實驗能力,具備綜合開發利用太空資源的能力。中國空間站的一大特點是重視應用效益,將會追求運營的經濟性,因此確定空間站的規模為100噸,可以載3人,但預留了未來拓展擴大的空間。

據介紹,中國空間站首先要解決自己在大型空間設施建造和運營方面的技術問題,要製造出可以長期供在軌航天員生活的環境,還能保持高效的工作狀態。其次要建設國家太空實驗室,成為中國科學家進行研究的平臺,為中國在多個科技方面的技術突破做出貢獻。

中國新空間站建設計劃曝光,印度不甘示弱,一個龐大計劃也公開了

載人空間試驗平臺較簡單

中國空間站雖然是自己國家獨立建造,但是採取了與國際合作夥伴的開放政策,目前已經有17個國家的9個項目入選了首批科學實驗。包括俄羅斯、歐盟等航天技術先進的國家和組織都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合作伙伴。當然美國是個例外,主要原因是美國出臺的當律不允許本國航天事業與中國進行合作。

與中國同樣是發展中國家的印度近年來也不敢示弱,早已經公佈了自己的空間站計劃。據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席斯旺表示,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計劃在2030年前研製出自己的空間站並將其發射到太空。

印度空間研究主席稱,印度初步規劃空間站總重量在20噸左右,可以供宇航員在太空生活15-20天。斯旺還強調,印度建造空間站完全使用獨立自主的技術,不會向其它國家尋求幫助。

中國新空間站建設計劃曝光,印度不甘示弱,一個龐大計劃也公開了

空間站非常龐大

與中國空間站相比,印度空間站不只是在時間上要晚上8年,更大的變化在於空間站的重量和宇航員的生活時間。一個20噸重的空間站實際上並不能完全稱之為空間站,因為其根本無法向宇航員提供長期生活的環境,這也是印度把宇航員生活時間定為15-20天的原因。這種空間站實際上與中國在2011年和2016年發射的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相似,可以說是載人空間試驗平臺。

載人空間試驗平臺最大的不足就是無法讓宇航員在空間站長期生活,沒有國家太空實驗室,也無法獲得大量有經濟效益的科技試驗成果。中國也是因此放棄了發展天宮三號,而選擇直接發展真正的空間站。

從中國與印度載人航天工程的進展來看,印度明顯要落後中國20年以上。不過,載人航天工程本身就是國際社會少數國家才有資格開展的高端科技事業,同樣身為發展中國家的印度能有這麼大的雄心壯志同樣值得我們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