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援政策一日不改,本土球員難出頭,出道即巔峰恐成常態

今天又是CBA一週一度的休賽日,再上個比賽周內,每支球隊基本上進行了兩輪比賽,但是在上週我們的CBA聯賽卻迎來了兩位前NBA大牌球星,他們都依靠在賽場上兇狠地肆虐籃筐而聞名——“小霸王”斯塔德邁爾、“半獸人”法裡埃德。這兩位前NBA球星的簽約,讓各自的球隊賺足了眼球,但是簽約之後的表現讓外界都大跌眼鏡。

外援政策一日不改,本土球員難出頭,出道即巔峰恐成常態

先來說說小斯,首先,斯塔德邁爾的水平現在到底還有幾分,是個大大的問號,如果他能夠保持之前以色列聯賽時期的水準,那麼應該可以在CBA上發揮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其之前的職業生涯中,嚴重的傷病之後防守能力嚴重的退化是不爭的事實,福建隊簽下他也應該是希望他能夠在進攻端有所作為。不過僅從上週,小斯在對陣八一以及青島時的表現,絕對是令球隊以及球迷難以滿意的,他更是在比賽中出現了扣籃被籃筐蓋帽的尷尬場面。在小斯之前也有許多名氣很大的外援被證明是混子或者水貨,小龍希望斯塔德邁爾能夠在CBA有好的發揮,畢竟作為多年NBA的老球迷還是渴望能夠看到他在中國的球場上有好表現的。

外援政策一日不改,本土球員難出頭,出道即巔峰恐成常態

再來說說法裡埃德。廣廈隊,有多需要法裡德呢?由於雷諾茲的不給力,原本就內線薄弱的廣廈不得不讓胡金秋每場打37分鐘,但定位在四號位的胡金秋要頂很大一部分的五號位,要去面對外援大個子,相對起來也非常吃虧。而對於廣廈來說,陣容中有聯盟最強助攻手艾倫-傑克遜和國家隊後衛孫銘徽,配備一個可以高效吃餅、能搶能扣的內線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幾輪聯賽下來,雷諾茲被證明難堪大用,選擇一個合適的,而且名頭很大的球星,至少可以給球迷一個交代,法裡埃德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最合適的人選,上賽季他在某箭隊的表現值得廣廈給他這樣的一個機會。但是在他的CBA處子秀中,表現讓人十分失望,不過考慮到他僅僅才與球隊合練3天,現在下判斷還為時尚早。法裡埃德肯定還是想要回NBA去的,但他要想開啟職業生涯的新一階段,需要先征服CBA再說。

外援政策一日不改,本土球員難出頭,出道即巔峰恐成常態

在我看來,CBA與外援的關係應該是:相互需要,雙向吸引,共同進步。近年來,CBA的球隊可能是除了NBA球隊之外,在外籍球員身上花最多錢的球隊,這也是為什麼近些年來,很多海外知名球員會頻頻出現在CBA賽場的主要原因。高水平外援的引進,對CBA聯賽本身來說是絕對有利的,因為通過他們很好的起到了宣傳作用,但是對於中國籃球或者本土籃球運動員來說,這其中還是利弊交雜著的。這利呢,就是外援會帶來更激烈的身體對抗,訓練中互相交流,本土球員可以學習到更先進的戰術理念,面對高水平的隊友,激勵個人的訓練積極性。增加聯賽觀賞性,提高懸念。而這個弊呢,就是關鍵時刻CBA球隊大多依靠外援,本土球員缺乏球權以及對掌控比賽節奏的思考能力,外援如同僱傭兵,打完一個賽季換一支隊伍如同家常便飯,無法真正融入球隊戰術體系,依靠個人能力解決問題,不利球隊發展。因此如何規劃和實施外援政策,對於在本屆男籃世界盃上折戟的中國男籃是一個擺在面前不得不去面對的問題。

外援政策一日不改,本土球員難出頭,出道即巔峰恐成常態

CBA和NBA一樣是個商業聯盟,需要通過外援吸引一定的觀眾還是必須的,另一方面外援有可能帶來的就是更加優秀的戰術執行力和職業素養,有個好隊友對於中國球員的成長有所裨益的。但另一方面就是對於好隊友的依賴的一個極端,參考當年的四川,過度的依賴外援違背了外援政策的本意,才使得男籃在大賽關鍵時刻屢屢軟腳蝦的場面一次次重演。小龍作為一個籃球愛好者,想說說自己的看法:在如今的CBA發展階段,(1)要建立自己的人才庫,外援來到我們這不能是絕對的戰術核心,來是幫助我們組織,和帶來新的籃球概念。(2)嚴格限制外援出場時間,目前2人6節制!希望改成2人4節制,不允許雙外援同時在場,並且最後一節必須使用全華班,給國內國球更多成長和犯錯的機會。作為球迷,我們都希望中國籃球能有更多的姚明、易建聯站出來捍衛中國籃球的尊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