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人段學永 19歲時失去左腿 曾經想死 如今成為縫紉師傅 年收入3萬多

今年46歲的段學永,是宛城區紅泥灣鎮龐莊村貧困戶,年輕時因一次車禍失去左腿。身殘志堅的他,通過“志智雙扶”技能培訓,熟練掌握艾產品布藝加工縫紉技術,不僅實現穩定就業,穩定增收,還一躍成為布藝縫紉車間的師傅。

南陽人段學永 19歲時失去左腿 曾經想死 如今成為縫紉師傅 年收入3萬多

在南陽市宛城區紅泥灣鎮龐莊村金田地合作社艾製品廠,段學永正神情專注地加工艾製品布藝縫紉。段學永說,由於身體殘疾,早些年只能在離家遠的地方工作,非常不方便。如今,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心裡很滿足:“在南陽學過帶剪帶做,剪的不行了,後來我就出去,在鞋廠裡幹了六年,有這個扶貧車間後,我就回來了。反正還是在咱家裡幹活兒,地裡也照顧了,這娃兒們也管了。”

今年46歲的段學永,19歲那年因車禍不幸失去左腿,落下終身殘疾。面對漫長的人生旅程,當時還比較稚嫩的他曾一度深陷痛苦的泥潭無法自拔:“我以前在棉紡廠,下班的路上,晚上7點多騎著自行車出的車禍。當時簡直是無法接受,連死的願望都有。出了院,老人整天在屋裡看著你,我心裡一不得勁都在臉上,一個腿沒有了,無法接受。”

南陽人段學永 19歲時失去左腿 曾經想死 如今成為縫紉師傅 年收入3萬多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經過內心痛苦的熬煉和家人的勸說,段學永逐漸從意志消沉的生活狀態中走出,通過勤勞的雙手獲取微薄但卻很有意義的每一份收入。2016年,段學永被識別為貧困戶,在黨的扶貧政策幫扶下,各項政策都得到落實,同時被安排在金田地合作社艾製品廠務工。段學永:“現在日子都過的紅紅火火的,也是黨的政策好。自己得幹,指望人家扶貧那點,這兩年要一過去,你不還得靠自己的雙手幹活兒。不能說扶著貧,你坐到那,那以後了還不是照樣窮。”

是金子總會發光。通過“智志雙扶”技術培訓,段學永在艾製品縫紉車間勤學苦練,潛心鑽研艾製品布藝造型和縫紉技術,終於學有所成,成為技術精湛的縫紉師傅,車間裡其他女工也都要向他學習縫紉技術。車間女工盛永歌:“人家身殘志不殘,幹啥活兒都很敬業,比我們女工乾的還好。工作上,有些啥不懂的了,你問他,他耐心給你講說。”

南陽人段學永 19歲時失去左腿 曾經想死 如今成為縫紉師傅 年收入3萬多

去年,段學永年家庭各項收入達到了3萬5千元,今年綜合他自身的各項條件,已到達脫貧標準。龐莊村扶貧專幹楊運傑表示,國家扶貧政策幫扶只是外力,貧困戶要想脫貧、要想實現個人價值,離不開個人的辛勤付出。她相信,像段學永這種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脫貧榜樣,今後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段學永身殘志不殘,在廠裡邊幹活兒也真是勤勤懇懇。今年10月份動態調整,段學永踴躍地說,我今年我脫貧了。他那天說了一句話讓我非常感動,那句話是我要靠我自己勤勞地雙手,來打造自己的幸福,不能只依靠政府。”

(南陽臺記者張耀 宛城臺記者杜燕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