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檢察院制發檢察建議書 副檢察長赴企業公開宣告

竊電案件頻發?團伙作案猖獗?居民不知違法?懲戒威懾不夠?一起竊電案引發檢察官對竊電現象的思考,深入調查研究之後,背後暴露出種種問題更令人憂心。竊電行為的普遍存在甚至滋生出了非法產業鏈條,形成“行業”。嘉定區人民檢察院通過調研走訪、制發檢察建議書等方式與相關部門、企業共同探討如何解決此類問題。

嘉定檢察院制發檢察建議書 副檢察長赴企業公開宣告

11月8日,嘉定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肖友廣帶隊來到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嘉定供電公司調研嘉定區用電秩序和安全情況。除此之外,此行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以“公開宣告”的形式送達一封檢察建議書。

今年上半年,嘉定檢察院辦理了一起竊電案。犯罪嫌疑人劉某在寒暑季節性用電高峰期間,利用部分居民貪圖小利的心理,大肆非法“經營”幫助用戶違法改裝電錶進行竊電的“業務”。截止案發,竊電金額達13700餘元人民幣,而他本人從中獲取非法所得11000餘元。日前該案已經宣判,劉某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十個月。而同時宣判的還有一位被告——居民徐某,她因使用劉某改裝的電錶竊電且累計竊電金額人民幣3500餘元,構成盜竊罪而被判處拘役三個月。

通過此案的辦理,檢察官發現竊電違法犯罪已經到了十分猖獗的程度。經過走訪調查發現,近年來本市檢察機關辦理的改裝居民電錶進行竊電的刑事案件多達數十件,作案範圍涉及本市浦東、嘉定、市區、市南、市北等多家供電公司管轄範圍,且呈現出交叉結夥、團伙作案的苗頭性傾向。

一個個不起眼的電錶暴露出許許多多的問題。

首先,居民誠信守法意識淡薄。在調查中發現,有的居民辯稱不知電錶不能擅自操作,有的居民明知是竊電行為,仍主動僱傭犯罪分子幫助改裝電錶,並向鄰居朋友宣傳介紹,使得竊電犯罪分子有恃無恐、連續作案,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非法產業鏈條的滋生、蔓延,嚴重侵害了電力企業的財產權益。

其次,次生違法犯罪初現端倪。經調查發現,犯罪嫌疑人在改裝電錶過程中使用的銅絲或者其他材料都是裸露的,容易導致跳閘、停電等故障,嚴重的甚至會引發觸電和火災。部分犯罪嫌疑人在給居民改裝電錶後,利用居民竊電心虛的心理,坐地起價、強拿硬要高達千元的改裝費。更有甚者,冒充電力公司工作人員,以其竊電需繳納高額罰款並斷電為要挾大肆勒索錢財。與此同時,還出現有的犯罪嫌疑人在改裝電錶後,通過向電力企業批量精確舉報竊電的方式牟取鉅額獎勵。

針對上述問題,檢察建議書從電力設施保護、加強安全用電教育、完善查處和監管機制三方面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建議。

一是加強電力設施的保護和檢查。開展電力安全專項檢查,尤其是對居民電錶等電力設施,要設置電力設施保護標誌,加強維護、檢修和更新,切實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強用電秩序管理,加強對電損異常區域的巡查,增加或者升級防竊電技術、設備和安保措施。對查辦竊電以及舉報竊電案件過程中發現涉嫌傳授犯罪方法、敲詐勒索、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或者具有規模化、組織化、團伙化特點的案件,依法及時移送線索,配合公安機關打擊犯罪。

二是加強安全用電誠信守法等方面的教育宣傳。針對社會公眾在節能用電、預防竊電等方面的知識匱乏,可以通過現場講座、視頻漫畫、科普手冊、風險提示等方式從正反兩方面開展教育警示,提升全社會守法用電、科學節電的意識。

三是完善竊電查處和監管機制。與公安機關、電力執法部門、電能表強制檢定部門建立信息通報和協作檢查機制,整合職能優勢,加大犯罪打擊力度;明確竊電行為與違約用電行為的界限,杜絕“以費代罰”“以罰代刑”;建立有效的舉報獎勵和甄別機制,鼓勵廣大群眾舉報身邊的竊電行為,在拓寬獲取用戶竊電的信息來源的同時,提升用電檢查和執法的實效性。

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嘉定供電公司表示,長期以來竊電現象屢禁不止,如同“割韭菜”一般,“割一茬,長一茬”,是他們工作中的“頑疾”和“痛點”。這封檢察建議書既是檢察機關的寶貴建議,也是搭起雙方合力打擊竊電行為的一座橋樑。他們會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整改落實並及時反饋,同時希望今後雙方能加強交流協作,嚴厲打擊、懲治竊電及次生違法犯罪,創造並維護良好的用電秩序,保障電力企業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