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殖田螺作為小龍蝦和鱔魚的天然餌料?這篇文章有詳細介紹

田螺屬於軟體的水生動物,它在農村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肉質細嫩,富含多種營養成分,而且田螺殼與貝殼一樣,也是很好的礦物質餌料,能夠給小龍蝦和鱔魚補充大量微量元素,特別是能夠給小龍蝦提供足夠的離子鈣,為小龍蝦的生長繁殖蛻殼補充大量的鈣質。由於田螺含肉率高,養殖起來也容易,生長快速,是一種優質的動物性餌料,目前廣泛用於小龍蝦,鱔魚,螃蟹等水產品的養殖中。

如何養殖田螺作為小龍蝦和鱔魚的天然餌料?這篇文章有詳細介紹

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下養殖田螺的具體方法和思路,如下:

一,場地的選擇:

1,人工養殖田螺的特點:人工養殖田螺具有投資少,管理方便,技術簡單,效益比較高的優點,因此有計劃地發展田螺養殖,既可以滿足市場需求,又能夠為特種水產品提供大量優質餌料。

如何養殖田螺作為小龍蝦和鱔魚的天然餌料?這篇文章有詳細介紹

2,田螺養殖基地的修建:人工養殖田螺,可以開挖專門的養殖池塘,也可以利用稻田,窪地,野生的溝渠,魚塘或者稻田等養殖。專門的養殖池塘應該選擇水源有保證,管理方便,沒有化肥,農藥,工業廢水汙染的地方,利用稻田養殖,既不能施肥,也不能犁耙,在進出水口安裝塑料隔離網,以便進行控制。養殖池最好專池專養,分別飼養成螺,親螺和幼螺,一般要求池寬15米,深30到50釐米,長度因地制宜,方便日常管理和收穫時候的捕撈操作。養殖水域的外圍要修建一道高50到80釐米的土圍牆,分塘築造除高於水面20釐米左右的地堤埂,方便養殖戶行走,塘口的對角開設排水口和進水口,使水體保持流動暢通。進出水口要安裝防逃的塑料網,防止田螺逃跑,養殖田螺的水體裡面要有一定厚度的淤泥。稻田和塘口在使用之前要用5%碳酸氫鈉溶液全池浸泡一晝夜,再用清水洗乾淨之後才可以使用,這個過程稱為脫鹼。在放養前一週,首先要先培育天然餌料,方法使用雞糞和切碎了的稻草按照3:1的比例製成堆肥,每平方米投放3斤左右作為餌料生物的培養床,同時適當在水體裡面種植茭白,水草或者放養浮萍,水葫蘆等等。水下設置一些木條竹子,石頭等隱蔽物,給田螺提供棲息遮陰的場所。

如何養殖田螺作為小龍蝦和鱔魚的天然餌料?這篇文章有詳細介紹

二,親螺的來源和繁殖:

1,親螺的來源:人工養殖的田螺所用的親螺,可以在市場上直接購買,但是最好還是自己到野溝渠,魚塘河流裡面捕撈,既方便又節約資金,更重要的是從市場上購買的親螺通常不新鮮,活動能力弱,不適宜養殖。親螺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養田螺的經濟效益,因此要認真挑選。一般應該選擇,田螺顏色清淡殼薄肉多,個體大,外形圓,螺殼沒有破損為親螺。。

2,親螺如何繁殖:田螺為雌雄異體,一般雌性大而圓,雄性小而長,外形上主要從頭部觸角上面加以區分,雌螺左右兩觸角大小相同而且向前伸展。田螺群體中雌螺比較多,佔據75%到80%,雄螺僅僅粘20%到25%。在生殖季節,田螺時常上下或受精,受精卵在雌螺育兒囊中發育成仔螺產出。每年的4到5月份和9到10月份是田螺的兩次生長旺季。田螺是分批產卵型,產卵數量隨環境和親螺年齡而異,一般每胎20到30 個,多者40到60 個,一年可生150個以上,產後2到3周,仔螺重達0.025克的時候就開始攝食,經過一年的飼養就可以交配受精產卵,繁殖後代。

如何養殖田螺作為小龍蝦和鱔魚的天然餌料?這篇文章有詳細介紹

受精卵孵化30天左右就成為了幼螺,那麼如何培育幼螺?如下:

1,幼螺的培育:幼螺是指從卵孵化後30天內的螺體,剛孵化出來的幼螺,體質嬌嫩,但十分靈活,爬行迅速敏捷,為了確保成螺的質量和養殖數量,必須做好幼螺的保護和養殖措施,目前生產上常用幼螺飼養箱專門飼養幼螺。幼螺飼養箱通常採用立體式,多層箱體相互疊加,每層箱高10釐米,一般規格為20*17*10釐米,養殖土厚5釐米,留有空間5釐米,有條件的可在箱底鋪設一層3釐米左右的碎石子和鵝卵石,以增加養殖土得透氣性和透水性。

幼螺孵出後,通常藏在鬆軟的泥土裡,2天后才陸續爬到土表活動,此時應該把幼螺及時轉移到幼螺飼養箱內飼養。剛孵化出的幼螺體質特別嬌嫩,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很差,在轉移的過程中,不能用手抓捏或用夾子夾取,只能用萊葉或溼布蓋在士表,上面撒些誘餌,誘集幼螺爬到菜葉或溼布上再把它們轉移到幼螺飼養箱內,以免碰傷幼螺。幼螺生長特別快,對飼料要求新鮮多汁,營養成分含量豐富,每2~3天更換1次食物種類。根據需要可以多投餵一些鮮嫩多汁的瓜果、菜葉,輔以部分麥麩、米糠、米粉、鈣粉或雞蛋殼粉等精養飼料,有條件的還可在菜葉上面灑些牛奶等,如果適當投餵一些乾酵母粉,將對幼螺的生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如何養殖田螺作為小龍蝦和鱔魚的天然餌料?這篇文章有詳細介紹

2,幼螺的生態環境營造:隨著幼螺的生長,飼養密度應逐漸由密到稀,以免發生擁擠、攝食困難而被迫休眠,從而造成生長緩慢,甚至死亡,放養密度以每平方米麵積投放幼螺2000~3000只為宜。

幼螺對外界環境抵抗力較弱,所以要特別注意溫度和溼度的控制,室內溫度一般控制在20℃~30℃,室內溼度原則上要求室內相對溼度在70%~80%。在實際餵養過程中。室內溼度很難保持這一要求,故應在飼養箱內外的溫度上下功夫。土壤底部的含水量以30%~40%為宜,晝夜溼度差不得超過10%,溼度忽高忽低,容易引起幼螺死亡。在早春和入冬季節,應注意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空氣或者養殖土過幹或過溼,都對幼螺生長不利,過溼容易滋生病菌和昆蟲,養殖土易黴爛,引起幼螺受病菌侵害而大量死亡。天熱時應每天多噴灑幾次水。噴水時最好使用噴霧器,不能把水直接噴灑在幼螺身上,否則易導致幼螺死亡。噴過水後,箱上蓋好溼布,保持養殖土溼潤。所用的水如果是城市自來水,因其中含有漂白粉,常放在太陽下暴曬2~3天去除餘氯後方可使用。

如何養殖田螺作為小龍蝦和鱔魚的天然餌料?這篇文章有詳細介紹

如何養殖成螺:

1,成螺養殖:成螺比幼螺更易適應環境變化,因而可以在各種水域中養殖。人工養殖田螺,必須根據實際靈活掌握種螺的投放密度。一般情況下,在專門單一養殖成螺的池內,密度可以適當大一些,每平方米放養種螺150~200只,如果只在自然水域內放養,由於餌料因素,每平方米投放20~30只種螺即可。

田螺的食性很餘,人工養殖時除任其自行攝食天然餌料外、還應當適當投餵一些青菜、豆餅、米糠、以及其他動物內臟和下腳料、昆蟲等。各種餌料均要求新鮮不質,仔螺產出後2~3周即可開始投餵。先將固體餌料泡軟,把魚雜、動物內藏。豆餅、麥麩充分攪拌均勻呈糊糊狀物後,每天投餵1次。投餵時間一般在上午8~9時為宜,並隨意體重逐漸增加,視其食量大小而適量調整。仔投餵飼養過程中,如果發現田螺收縮之後肉溢出來,說明田螺出現了明顯的缺鈣現象。此時應該在餌料中添加米糠,魚粉,蛋殼粉等。如果靨片陷入殼內,則為餌料不足飢餓所致,應及時增加投餵量,以免影響生長和繁殖。

如何養殖田螺作為小龍蝦和鱔魚的天然餌料?這篇文章有詳細介紹

此外,凡含有強鐵、強硫質的水源,絕對不能使用,受化肥、農藥汙染的水或工業廢水要嚴禁進入池內。禁止使用。水質要始終保持清新無汙染,一旦發現池水受汙染,要立即排乾池水,用清新的水換掉池內的汙水。

2,養殖田螺時的日常管理工作有哪些:田螺有外逃的習性,在平時要注意加強螺池的巡視,經常檢查堤圍、池底和進、出水口的柵閘網,發現裂縫、漏洞,應及時修補、堵塞,防止漏水和田螺逃逸。同時,要採取有效措施預防鳥、鼠等天故傷害田螺。注意養殖池中不要混養青魚、鯉魚等雜食性和食肉性魚類,避免田螺被吞食。種螺越冬時上面要蓋一層稻草以保溫、保溼。

如何養殖田螺作為小龍蝦和鱔魚的天然餌料?這篇文章有詳細介紹

總結:

人工養殖的田螺,產出後3個月即可達2~3克/只,當年成螺可以達到10到15克/只,這樣大小的田螺,肉質肥美鮮嫩,最受食客的歡迎,可陸續分批起捕上市,起捕時採取捕出成螺、留下幼螺的做法,但必須注意,在田螺懷胎產仔的3個月,即每年的6月上旬,8月中旬和9月下旬,暫時不必起捕或有選擇地起捕已產仔的成螺,多留懷胎母螺以供繁殖再生產,一般每年可留20%左右作為第二年的種螺。起捕時,先將經過脫脂的米糠與土相拌和(若米糠炒熟噴香後效果更好),投入水中若干地方,這時田螺就會聚集取食,用手撈起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