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之翼#轟五戰術轟炸機

#鋼鐵之翼#轟五戰術轟炸機

轟五戰術轟炸機是我國第一型噴氣式轟炸機,它是在蘇聯“伊爾–28”前線轟炸機的基礎上於1966年仿製成功的,在1960年代末~1990年代末它與轟六轟炸機組成人民空軍中近程轟炸的空中突擊力量!

轟五戰術轟炸機使用了兩臺殲五戰鬥機的渦噴–5發動機,採用平直翼型氣動佈局,這在1950年代是比較先進的氣動佈局,英國的“堪培拉式輕型轟炸機”(美軍編號B–57)也是這種氣動佈局,由於轟五是輕型轟炸機,它的560公里最大作戰半徑載彈量是1000公斤,別看與轟六相比載彈量少了許多,但它仍然可以攜帶一枚熱核武器對地實施核反擊,當年蘇聯的“伊爾–28輕型轟炸機”和英國的“堪培拉式轟炸機”就是利用機體小的特點攜帶一枚核彈進行突防的,所以輕型轟炸機誰也不能輕視。

#鋼鐵之翼#轟五戰術轟炸機

轟五除了基本型之外,又升級有轟五甲核轟炸機、轟五電子戰型,圖片上就是轟五電子戰型,它也是保密程度很高的機型,也是我軍第一代噴氣式電子戰飛機,機上安裝有大功率電子干擾設備,信號接收/偵聽天線...等特種裝備,可以在對地攻擊前對敵實施電子干擾,也可以伴隨轟炸機群進行突防掩護和電子欺騙...等技術干擾敵方的防空系統。

進入到1990年代年代之後隨著轟五的老舊和難以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我軍研製新型的殲轟七“飛豹”戰鬥轟炸機,用於提高戰役戰術對地攻擊能力,但殲轟七的研製過程中也有轟五的很大功勞,因為殲轟七的雷達和航電設備乃至掛載裝備都是通過轟五來試驗完成的。

#鋼鐵之翼#轟五戰術轟炸機

圖片上可以看到這架轟五安裝了殲轟七的機頭,機翼上掛載了“鷹擊–81”空艦導彈,使用轟五平臺試驗殲轟七的裝備是因為轟五是噴氣式飛機,機體的大小與殲轟七相當,更能真實的將數據模擬出來...有了轟五試驗平臺,殲轟七才得以順利的完成部分設備的實機驗證工作。

#鋼鐵之翼#轟五戰術轟炸機

由於轟五輕型轟炸機售價適中,可以滿足戰術需要羅馬尼亞空軍從1970年開始陸續引進轟五,購進之後與原有的蘇制伊爾–28一起服役。

總體來說,轟五在我軍服役了比較長的時間,雖然沒有參加過實戰,但是它具備核打擊能力也直接的起到了威懾作用!最後一架轟五在2009年退役,但是它同樣保衛了國家的安全,建立的功勳同樣也被記載在人民空軍的功勞簿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